古代士兵出征前将军训话,几万人的军队训什么话后边能听见吗?

古代大军出征,会有“誓词”,但大将对着几万军人训话,那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

现在可见的最早的出征誓词,是周武王伐纣时,在盟津向同盟国君臣发表的动员讲话。这篇誓文被记在《尚书》里,名为《泰誓》。根据《史记·周本纪》的记载,誓词如下:

“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其王父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故今予发(即姬发)维共行天罚。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

大意是指责商纣王之过,我姬发今天就是要代“行天罚”,大家努力吧!

古代士兵出征前将军训话,几万人的军队训什么话后边能听见吗?

这样的文字,不可能是阵前面向全体官兵的动员讲话,而是请高明的文学家,写出的檄文,传给大家伙们看的(或派人四处传送张贴),以明征伐之故。《尚书》里还有几篇“誓词”,都是如此,是以公文形式书写的讨罪声明,与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近似。

古代对外用兵,根本不需要对士兵讲明“为何而战”的道理,战前激励的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是颁布赏金,如斩首一级赏多少钱,当升几级等等,这比空头宣讲有用得多。您可别把古代打仗振作士气和今天微商、传销的那些“激励”措施等量齐观了。

您想想,古人没有国家、民族意识,只有天朝、皇权观念,大将军就是想讲,他能讲出点什么名堂呢?保家卫国,还是抗争反抗的不屈精神?都不会,而尊朝廷、为朝廷出死力打仗,只需要用军法来落实,用爵禄来促进,根本不需要用嘴巴来鼓动。

古代士兵出征前将军训话,几万人的军队训什么话后边能听见吗?

与之相比,倒是革命者和造反者,需要对众讲话,如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讲的“将相宁有种乎”,就是对面临生死抉择的那900名戍卒讲的。当众人慌乱之际,这样的鼓动极具煽动效果。而朝廷征伐用兵,却不必发表“阵前演讲”。这一则是中国古代并没有当众演讲的传统,下级必须决定服从上级,以愚忠为美德,哪里需要临时鼓动?二则古代的士兵多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大将临时挂印,军队都是到处凑拨来的,将官与士兵互不认识,讲什么讲,讲了也是废话,不然直接开出赏金合宜。

当然,技术问题也限制了大将对士兵发表讲话,首先要对成千上万的军队“发表重要讲话”,必须筑起高台(高台往往是拜将用的),可是就是登临高台,大将扯破嗓子讲的话,能传多远呢?那时又没有高音喇叭,讲了半天,就身前几个人听见,这没用的环节不如省了吧!

古代士兵出征前将军训话,几万人的军队训什么话后边能听见吗?

上图是美国电影《勇敢的心》,义军领袖华莱士(梅尔·吉普森扮演)在率军与英军大战前,骑马纵驰于阵前,发表了简单的演讲,顿时群心鼓舞,想来那应该是艺术的创作。在上万大将对垒的空旷原野上,华莱士讲的话,应该没几个人能听清——光那得得的马蹄声,就把他的声音盖住了。

但西方电影里经常能看到军官或领袖训话的场景,大概那是他们文化的一种反映吧!而中国则没有那样的公共文化与精神。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