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修建之初,100多吨的巨石是如何搬运的?

前几天,央视也做了一期关于对故宫百吨巨石的研究解读,刚好看了,解释的的还是有道理的。

故宫修建之初,100多吨的巨石是如何搬运的?

故宫,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中国建筑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个人认为,这个“之一”去掉也无妨。史料中有记载,建造故宫时,使用的巨石多达数万块,其中最大的一块重达300多吨,就是摆放在保和殿后面的那雕有九条游龙的大石雕。这着实令人惊叹,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是如何做到的?

故宫修建之初,100多吨的巨石是如何搬运的?

史料《两宫鼎建记》曾简要记载,长石雕是在隆冬时节从人工冰道上拖运来的。尽管对石料的拖运过程没有详尽的记载和科学论证,但研究人员在翻阅其他史料时发现了一个相似的情景:1557年,一队劳工通过类似的方式拖运一块重约123吨的巨石,行程70多公里将其运到故宫。这表明了,早在明代,在巨石运输中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低速重载情况下,滑动摩擦方式要比滚动摩擦方式更为安全可靠。

故宫修建之初,100多吨的巨石是如何搬运的?

六百年前的北京,冬季的气温也是比较低的,道路结冰是常事,所以,故宫的巨石搬运就采用了在冰面上运输的方法。因为运输距离比较遥远,沿途不是每处都有冰有水的,所以为了造一条“冰道”,工人们在沿途每隔500米会挖掘一个小型水井,以便冬季抽取井水制作“人工冰道”。其实纯冰面的润滑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这一点北方的小伙伴应该体会的深一些。必须要在冰面泼水形成水膜作为润滑剂,于是那时的工人在运输中要在冰层上倾倒一些的热水,保持巨石与冰面之间始终有一层薄薄的水膜,实验也证实,这种运输方式要比用传统的木撬,滚子或普通的冰面润滑更加省力,也更适合北京当时的环境状况。

故宫修建之初,100多吨的巨石是如何搬运的?

其实,你在拉动重物时,就算没有冰面,直接在道路上泼水也能省下不少力气,这一点在古埃及也有类似的记载,不过埃及那边的冬天不结冰,这也许是建造金字塔的石料最大的也不过50吨左右的一个原因吧。

其实,古代的中国并没有建立起像西方那样以数学为基础的科学体系,中国古代的先进技术是一种经验体系,按现在的定义很难称之为科学,但是,当我们凝望故宫,用现代科技手段重新审视故宫的建造技术,还是要为我们古人的智慧所折服。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