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吃饺子的讲究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饺子也是中国人在春节时特有的民俗传统。因为取“更岁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立冬吃饺子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立冬吃饺子的讲究

一、北方立冬吃的食物

立冬进补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谚语是“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这句话更加证明了自古民间重视立冬节气进补的习俗。立冬进补,南北方习俗不一样,那么北方立冬吃什么呢?

在我国北方,人们爱在立冬和冬至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现代人延续着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老北京人说:“立冬补冬,不补嘴空。”立冬的规矩是吃水饺,有“北吃饺子南吃鸭”之说,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所谓“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但这是玩笑的说法,只在民间流行,按规矩,立冬这天应吃“倭瓜”馅的饺子。

我国河东水西“老天津卫”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立冬到来,秋收冬藏,这一天犒赏全家,自然首选“好吃不过饺子”,加之古代人们认为瓜代表结实,西汉戴圣辑录编纂的《礼记》中又有“食瓜亦祭先也”之说,因而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冬有吃倭瓜馅饺子的风俗。

除了好吃之外,饺子的确有其营养合理的优势,饺子皮是用面粉做的,属于主食,也有肉类和蔬菜,饺子的制作原料营养素种类齐全,它既是主食,又兼副食,既有荤菜,又有素菜,含有符合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素,是最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所倡导的食物多样原则,符合平衡膳食的要求。

饺子烹调制熟方法也可用蒸、烙如何煎、炸等,在烹调方法上,蒸比煮法营养较少流失。如果是煮饺子,饺子汤不要倒掉。吃饺子要喝饺子汤,因为饺子需要水煮,其中的可溶性养分,如维生素B1,B2,叶酸,尼克酸,钾、一部分镁等会溶到面汤当中,溶出的营养成分比受热损失的营养成分数量更大。故而,吃饺子要“原汤化原食”。

二、立冬吃饺子的讲究

饺子半月形,两边翘翘,中间圆滚滚的,其原名叫饺饵,也写作娇耳,相传为东汉医圣张仲景首创,全名叫“祛寒娇耳汤”。

娇耳汤很像今天的馄饨,皮薄馅美,汤清味厚,热气腾腾的一大碗,吸溜吸溜地喝,吧嗒吧嗒地嚼,到最后吃得肠肥肚圆,满头大汗。张仲景所制娇耳汤是一味祛寒药,是用面皮包裹着羊肉、胡椒等温中散寒的食材,下锅煮。煮出来一个个形似偃月,两角微微上翘,就像一些小耳朵,支棱着,很有精神头儿。张仲景流浪多年回到故乡,正值南阳的深冬伤寒流行,医生以娇耳医治乡民冻伤的耳朵。大冬天,北风呼呼地刮着,刀片一样刮疼人的脸,那卷地而起的呼哨声,犹如尖细的银针戳刺着人的耳朵。“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立冬吃饺子遂成节气食俗。药食同源,从良药到美食,体现着古人食药一体的营养观。

立冬,水始冰,地始冻,四野空旷,天气转凉。芦苇的茎秆由青绿转为金黄,风乍起,吹动洁白的花穗穗,远远望去,犹如云朵的倒影从水中升腾而起,煞是好看。抓一穗毛茸茸软绵绵的芦花,摩挲着你的脸,脸上细软软痒酥酥的,舒服极了。记得小时候,母亲采来一些芦花,晒干,编成鞋垫,塞进我的棉鞋里,那是一种自脚心升起的暖意。立冬是寒衣节,也是美食节。若论北方美食,饺子当推第一,我们这里有“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一说。小时候,我不懂得什么山珍海味,就知道“吃饺子过大年”,而且往往能从饺子里吃出一个亮闪闪的硬币来,便欢呼雀跃,觉得自己好有福气。现在想想,是母亲吃得少,而我像得了饿痨一样猛吃,硬币不硌疼牙齿才怪。

年夜饭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立冬,秋冬交接,亦是交子之时。从立冬日到除夕夜,饺子是起始,亦是作结,首尾圆合,犹如一首节奏鲜明音韵铿锵的格律诗。

饺子花样繁多,但以白菜饺子为最香鲜。百菜白菜香。立冬,白菜上市。我们这里的大白菜帮嫩薄、汤乳白、味甜甘。“味如蜜藕更肥浓”,白菜经霜之后,叶子一弹即破,捧在手里,晶润如羊脂,亮白似冬雪,嘎嘣咬一口,爽爽的脆,凉凉的甜,特有口感。白菜猪肉炖粉条是百吃不厌的家常菜。若调制馅料,猪肉仍是绝配,以三分肥七分瘦为佳。先用斜刀片肉,再横刀切段,然后以排刀剁为细细的肉茸。葱姜剁碎末,放入肉馅,加精细盐、花生油拌匀,口味重的亦可倒入酱油、胡椒粉。酱油要徐徐滴入,也可淋适量白菜汁,持筷子顺时针方向匀速搅拌,肉馅吸足了味素,煮熟了吃,有韧劲,口感好;若是来来回回乱搅,如趟浑水,馅料松散,下了锅,易挣开面皮,不足取。白菜掰开,洗净,沥干,用刀切碎,若剁为菜末,维生素随菜汁流失殆尽,在口感上也大打折扣。切好的白菜碎,可浇食油,轻轻搅拌,给菜们罩上一层油膜,以保住鲜美之味和多种营养素。将调好的猪肉馅倒入白菜碎,依旧按顺时针方向,拌匀,即成饺子馅。

声明: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