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冷知识,你知道吗?

春节的冷知识,你知道吗?把正月初一称为春节是袁世凯在1914年规定的,迄今为止只有100多年。

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节,而是元旦。

中国在1912年之前不使用公历。

1912年由于洋务运动,农历正月初一这个年一度被废除。

历史上,不同的朝代会选择在不同的时节过年:夏朝在距离2月4日最近的初一,商朝在距离1月5日最近的初一,周朝在距离12月7日最近的初一,而秦朝则是在距离11月7日最近的初一,最早可以在10月24日。

公元前103年起恢复距离2月4日最近的初一并沿用至今。



春节的冷知识,你知道吗? 最早的爆竹真是竹子

春节的冷知识,你知道吗?

爆竹的原始目的是驱逐鬼怪,或迎神。后来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成为最能代表新年到来时刻的民俗标志。 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产生爆裂声,新年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爆竹。 宋代出现了火药爆竹,即现代的爆竹、鞭炮。有了火药爆竹,没有竹子的地区也可以放爆竹了。爆竹于是成为全国性的风俗。



春节的冷知识,你知道吗? 年画源于驱鬼习俗

春节的冷知识,你知道吗?

春联、年画都起源于上古时代的驱鬼习俗。汉魏六朝时代,每至春节,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立桃人,画神茶、郁垒驱鬼,后来发展为门神年画。春联出现在唐代,明代贴春联已经普及全国。春联是我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 零点一过立刻煮饺子 北方最流行的新年食品是饺子,宋朝以前把饺子称为“角子”,明清以来,普遍使用“饺子”一词。对于饺子的文化象征意义,一般的解释是:“角子”“饺子”谐音“交子”,即交子时的意思。就是象征春节的到来。所以,子时(即零点)一过人们立刻开始煮水饺,使之成为新年第一顿饭。




春节的冷知识,你知道吗? 压岁钱不是钱

春节的冷知识,你知道吗?

旧时,祭祀完祖先,举行完迎接诸神下凡典仪后,阖家要一起“辞年”,小辈要给长辈叩头拜年祝长辈长寿、大福、大顺,长辈要给小辈红包,即“压岁钱”,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 压岁钱古时称“压祟钱”、“压胜钱”,其最早出现在汉代。压祟钱并非是在市面流通的钱币,而是一种铸成钱币形状的玩赏物,有避邪压魔的寓意,压祟钱原为以红绒绳编起四枚方孔制钱成“方胜”,下垂流苏。那时的一些压岁钱上,正面多铸有“长命百岁”等吉祥语,其背面多是龙凤、龟蛇、双鱼等祥瑞图案。




春节的冷知识,你知道吗?拜年抱拳要“左抱右”

春节的冷知识,你知道吗?拜年,从传统的礼仪上说,有几种固定“程式”。

一是叩拜,即晚辈给长辈跪拜磕头,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都要行叩首大礼。

二是躬身作揖,先双手抱拳前举,然后用左手握右手,俗称“吉拜”。行礼时,不分尊卑,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拜年时所用。

三是抱拳拱手,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这种礼仪多是平辈间的拜年。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