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最早的“圣母婊”,被汉武帝“温柔”的处死了

武帝在位时,有一次匈奴请和亲,博士狄山表示赞成,并说兴兵动武会让人民困贫。御史大夫张汤认为这是愚儒的无知看法。狄山反驳张汤,认为自己虽是“愚忠”,张汤则是“诈忠”,并批评张汤处理淮南王、江都王案(谋反案)的作法。武帝问狄山:“我派你去治理一郡,可以让匈奴不犯吗?”狄山说:“不能。”武帝问:“那一县呢?”狄山说:“不能。”武帝又问:“那一鄣(筑在边塞上要险之处的城)呢?”狄山害怕,回答:“能。”

于是武帝派狄山去治理一个边塞上的鄣,过了一个多月,匈奴来犯,把狄山的头斩了。

狄山是汉朝博士,比现在的大V还要牛逼的多。

这么一个汉朝时期的大圣母,汉匈团结的代言人,他一没有烧匈奴的经书,二没有画单于的漫画,三没有骂过匈奴的娘,更重要的是他还想着把汉朝公主送给匈奴当媳妇,

这么好的一个圣母,为啥被匈奴砍了脑袋?

所以死读书者,不如无书。

他是中国最早的“圣母婊”,被汉武帝“温柔”的处死了

汉武帝为何让狄山这个圣母去边塞送死?不妨站在汉武帝的角度来考虑一下。

某年某月某日,匈奴人又来找汉武帝和亲了。

  和亲是什么?咱们的书,有各种解释,那都是大圣母编给小圣母听的。不过直白一点说,和亲,就是卖女人求和平。

  汉武帝是我中华5000年数一数二的大帝,这么浅显的事情,他难道不知道?

可恨是当时的那批大臣,一说到匈奴,个个满脸堆笑,有的弹起胡琴,有的跳起旋子舞,有的唱龙城的姑娘,平时没见他们的才艺,到了匈奴,什么丑态都出来了,都是齐声歌颂汉匈兄弟情。

  大臣有大臣的心思,汉武帝清楚得很——

  1、这些大臣,住在长安三环之内,自然安全得很,可是年年边患,被砍死的边民,少则几千,多则上万,汉朝虽有缇骑,边民自不敢指责,但肚子里定是操娘了。操谁的娘?不就是武帝他母亲。

  2、每年大批的维稳费、团结费,是一大批开支。这些钱,都是武帝的钱,但大臣一分钱俸禄都不能少。更可耻的是某些大臣,居然说团结费太少,要多给,得到匈奴大肆赞美,拿武帝的钱,往自己脸上贴金,娘希匹,这是人干的事情?

  3、卖女人已经不是面子问题了。之前和亲,找几个文工团的靓女,冒充皇家闺女,那是可行的。比如名扬天下的女英雄,王昭君。但现在匈奴人长姿势了,一定要真货,武帝就几个闺女,都被上了和亲名单。一想到这个,武帝就怒火中烧,满朝文武,谈到和亲,都是大开笑颜,以参加千古难遇的大典为荣,反正送出去卖的,不是他们家的闺女。这哪门子是皇帝,这简直就是卖亲生女儿的王八。

他是中国最早的“圣母婊”,被汉武帝“温柔”的处死了

  4、国家战略。要说武帝舍不得几个钱,舍不得自家闺女,那是屁民的心思。当时的时局,匈奴从西往东,跨越万里,中原四境防无可防,高原之下,铁骑势如破竹。

  和亲了百年,匈奴人就认定了汉朝是羊、匈奴是狼,为什么匈汉之间无和平?匈奴是游牧经济,游牧经济,说白了“抢劫是主业,游牧是副业”,只要能抢劫,绝不会去荒漠放羊。

  匈奴能养得熟么?大臣都说能。匈奴,一没有砍死大臣的儿子,二没有操大臣的女儿,三不用大臣出钱。有人借着团结费,和亲费,还能打捞一笔;有人借着团结的名目,做几篇圣母文章,还可以顺着杆儿捞个政协委员,这等好事,谁不愿干?

  但武帝不能干,当王八是小事,武帝很清楚,再养匈奴50年,就是亡国。

群臣大会:圣母的建议

  匈奴来和亲了,到底是卖还是不卖?我国一旦有事,解决的方法就是开会,汉朝也不另外。

  开会有很多种,有神仙会、红歌会、读书会、忠心会,当然也有鸿门会,追悼会。

  汉武帝于是广招召群臣,开了个常委扩大会议。

  常委是什么人,那都是人精。太尉、太傅、丞相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一看武帝的脸色,就嘀咕着这会议,绝非善类。和亲这事,从来都是最高领袖定,大家在下面打酱油,当年领袖说要从北疆撤走刺史,要把和亲大会,举办成团结胜利的大会,和谁商量了?大家只不过算自己该得的红包时,激动了一把。

  常委不出声,狄山博士,才有了历史露脸的机会。

  狄山博士的口才好,一上台就是“柔性治匈”、“兄弟团结”、“国泰民安”、“喜大奔普”。

  核心就是——只要咱们对匈奴好,匈奴就会对咱们好。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狄山还大骂当时的丞相张汤,张汤可是少数支持汉武帝打仗的大臣,被狄山大骂是诈忠,是欺骗圣上的假忠诚,这当着群臣的面,一边把大臣的一把手骂了,还把当时的已经盛怒的汉武帝给骂了,你说大臣是欺骗了圣上,那当今皇上是不是瞎了眼?

汉武帝本想发怒,就对着狄山说出了文章开头的一段对话,而狄山,这个中国历史上文献记载的第一个圣母婊就这么被他的理想主义害死了,但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死,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光荣的事吧。

他是中国最早的“圣母婊”,被汉武帝“温柔”的处死了

对于穷凶极恶的入侵者是不能抱有任何仁慈之念和幻想!

他是中国最早的“圣母婊”,被汉武帝“温柔”的处死了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