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啥不杀汤和?答:因为汤和会做人,看得清自己的位置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建立者,对功臣的不厚道可谓是历史上有名的!相比同是平民出身的刘邦,为保证自己朱家的江山永固,采取的手段狠毒比刘邦有过之而无不及!朱元璋之所以如此,第一是功臣的功劳太大,都是有能力者,万一哪天说不好就造反了,朱元璋担心自己没法摆平!第二是有些大将年纪不大,一旦自己先死了,自己的儿子登基即位后,守不住朱家江山!

明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先后多次杀戮功臣,被卷进来的人多达数万!被杀的人都是有资历、有能力!在朱元璋看来,扫除了这些障碍,朱家的江山才能永远的传下去!其中胡惟庸案与蓝玉案影响巨大,可谓是史无前例!1380年,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这还不算完,1390年,朱元璋以胡惟庸案,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这次大案前后总共杀了3万多人!1393年,当时,朱元璋以凉国公蓝玉造反为罪名,大批功臣莫名其妙的成为了蓝玉的从犯,与蓝玉一起谋反!牵连了太多明朝开国大大小小的将领,这次被杀的人数总共有1.5万人!

两次屠戮功臣后,明朝的开国功臣几乎损失殆尽。这下朱元璋容易治理这朱家天下了!开始大量启用没资历的新人为朝廷效力!

朱元璋为啥不杀汤和?答:因为汤和会做人,看得清自己的位置

伴君如伴虎,这话真不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甚。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徐达、李善长、刘伯温、胡惟庸、蓝玉、叶升、冯胜、宋濂、傅友德……惟独信国公汤和幸免于难。

朱元璋大杀功臣的理由很简单,无论是先立的太子朱标,还是后来立的太孙朱允炆,都为人仁厚,性格偏软,朱元璋当然不放心自己死后,还留下一帮战功赫赫的老臣。因此在自己交班之前,想方设法把那些旧臣杀掉,好为子孙后代的江山永固铺平道路,防止再出来个陈桥兵变的赵匡胤。

本来,汤和也在必杀之列,可正是因为他的老实谨慎,以及能够急流勇退、不贪恋权势,所以保全了自己和家人。

老实谨慎,就是能时时待人恭敬。早在朱元璋起义的时候,汤和就对他毕恭毕敬,对他的话更是言听计从、从不反驳。

汤和对朱元璋有拥戴之功。他早年和朱元璋一起在郭子兴麾下效力,比朱元璋的资格还老一些,还对朱元璋有引进之功。后来朱元璋脱颖而出,逐渐成为首领,其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将领看到朱元璋当老大,难免心里不服气,而汤和虽“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在关键时刻,他率先承认朱元璋的领导地位,这份功劳,朱元璋是认账的。

朱元璋为啥不杀汤和?答:因为汤和会做人,看得清自己的位置

细细品味起来,除了汤和会做人外也算天数注定。

一 童年发小

汤和同朱元璋不仅是同乡,而且是一条街上长大的发小,朱元璋看到他难说不想起自己童年的天真时光。

二 富贵未忘

汤和先加入郭子兴的义军,因作战勇猛被封千户后邀请尚在皇觉寺的朱元璋加入义军。可谓富贵勿忘。

三 真心辅佐

朱元璋加入义军后因战功官位在汤和之上,当时的诸将大多数和朱元璋是同龄人,不甘心居于人下,不愿意听从朱元璋的将令,唯独汤和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四 树不大、不招风

朱元璋步步登天,以他兄弟俩的关系就算平起平坐也不为过,但是汤和的官职却始终没有太高,驻守常州时因击退张士诚有功晋升为中书左丞、授以平章政事,然后继续守常州。北伐时分别任偏将军和右副将军辅佐徐达,功劳不大、不急功近利,而且时常战败,战后得到的封赏也不及别人。

五 谋私却不结党

征战在外经常给朱元璋写信,却因功劳不大得不到赏赐,朱元璋为其建造府邸也不拒绝,算不上“红人”自然追随的人也不多,最后别人封王而汤和只封了个信国公,后来纳了100多个妾。

六 不完美、有毛病

人要是太完美了就容易招致怀疑和妒忌,汤和恰恰是个很不完美的人,经常饮酒误事,朱元璋还把此事刻在了“信国公”的世袭凭证上。

七 急流勇退

1388年汤和看出朱元璋不愿老将统领军队,首先找机会告老还乡,朱元璋大悦,给予丰厚赏赐并为其在凤阳修建府邸。

1368年朱元璋登上皇位,准备大封功臣。朱元璋并没有像对其他人一样封汤和为公,而故意降他一等为侯。但汤和不贪公,也不发牢骚。继续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这也为后来朱元璋对他没有过重的猜疑打下了基础。这一切都被朱元璋看在眼里,几年之后,被提升为公。汤和能不被杀的一个原因便是汤和很善于捕捉朱元璋的心思。1388年,朱元璋年纪越来越大,他心中不愿诸将长期统领军队,只是还没有公开采取措施。当汤和意识到朱元璋要对这批老臣下手时,为保全自己,他开始采取措施。

在众多高级将领中汤和第一个自请解除军权。他找了个合适的时机,对朱元璋说,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驰骋战场了,希望能返回故乡,为将来死去找一片容身之处。朱元璋同意了,解除了他的兵权,还下令立刻拨款在老家凤阳给汤和修建府第。

当时明朝所面临的外患主要是倭寇,经常骚扰沿海一带。朱元璋对此很头疼,他把汤和召回来,让他前去解决此事。汤和到达沿海地区,了解了实际情况后,决定在江浙沿海一带修筑59座城来防范倭寇。一年后,59座城建好了,汤和便返京复命。这时,凤阳新宅也已建成。汤和带着妻子儿女去向朱元璋辞行,朱元璋赐他三百两黄金、二千两白金、三千锭纸钞、四十多套彩币,对汤和的夫人也是多次下诏褒奖,赏赐物品不断。从此以后,汤和每年一次上京拜见皇帝。

汤 和辞官回乡以后,其实朱元璋并没有信任他,朱元璋安排了不少探子去监视他,他的一举一动每天都有人上报到朱元璋那里。但是汤和从来不和地方乡绅大亨结交,也不谈论国家大事。严格要求子女,遵守法纪。正是因为这样,也就避免了朱元璋对他的杀害。

朱元璋为啥不杀汤和?答:因为汤和会做人,看得清自己的位置

八 少说、多做

1390年的正月初一,汤和去给朱元璋拜年,这时的汤和却得了急症不能说话,朱元璋叹息着让他返回了故乡。1394年朱元璋相念汤和,汤和坐马车去觐见,朱元璋与其叙述童年往事,汤和依然不能说话,只是一个劲的流着泪磕头,朱元璋见此泪流不止。

九 无潜在威胁

汤和五个儿子,最出息的两个都死在军中,长子汤鼎为前军都佥事,随征云南,中途去世。少子汤醴,积功升至左军都督同知,征讨五开,死于军中。其余的儿子无甚出息,甚至连爵位都没能继承下去。

朱元璋为啥不杀汤和?答:因为汤和会做人,看得清自己的位置

朱元璋34位开国功臣,灭门的、毒死的、自尽的都有,肱骨之臣徐达之死至今还是个悬案,还有一个和汤和差不多的儿时伙伴周德兴,一生谨慎却因儿子作死被牵连

有史料洪武二十年“册信国公汤和女为鲁王檀妃。”这里说法很多,其中鲁王之前便有一妻,只是朱元璋为巩固关系,让鲁王娶了汤和的女儿。不过另一种说法更为确信,因为之前还有一句“妃,前妃之女弟也。”也就是说,鲁王前前后后娶了汤和两个女儿作为王妃,那么第一个王妃是怎么死的呢?

朱元璋为啥不杀汤和?答:因为汤和会做人,看得清自己的位置

据说鲁王在封地的时候,与王妃私自跑到城外游玩住宿,这让朱元璋非常不满,因为明朝对藩王的规定极为严格,即使贵为勤王,也不允许私自离开王城,鲁王夫妇的行为是严重违反祖制的行为,所以明太祖把鲁王召入宫中,剃去头发,并把儿媳妇汤氏赐死,以示惩戒。事后,朱元璋为安抚汤和,又把汤和另外一个女儿嫁给鲁王朱檀。

朱元璋为啥不杀汤和?答:因为汤和会做人,看得清自己的位置

如果上述的汤氏结局悲惨的话,那么下面这位就更惨了。不仅早年成寡,最后还被投入官方妓院,备受凌辱!那这到底是谁呢?她就是汤和的大女儿,她并没有嫁给任何王爷,而是嫁给明朝开国功臣德庆侯廖永忠的儿子廖权。

汤氏本应日子不错,父亲和公爹都是开国元勋,丈夫还是侯爵,但是廖权洪武十七年病死了,因此年纪轻轻就守寡妇。汤氏只能尽心抚养两个儿子,二十年如一日。廖家作为将士之家,后辈长大应该以将军为目标,可汤氏的两个儿子弃武从文,拜当时的大儒学家方孝孺为师。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即位,朱棣在北平举兵南下,最终占领了南京。方孝孺作为大儒学家,朱棣视他为草诏之人首选,可方孝孺宁死不从,最后朱棣灭他十族,汤氏的两个儿子作为方孝孺的学生也受到牵连。

朱元璋为啥不杀汤和?答:因为汤和会做人,看得清自己的位置

此时汤氏已经四十多岁了,作为罪犯的家属,被官府处罚。朱棣没有丝毫顾念开国元勋的功绩,下令将汤氏和她的小女儿投入浣衣局、教坊司为奴。据说,汤和的长女被迫光着脚劳作,每天被人呼来喝去,就这样当年的公国千金,最终被活活折磨而死。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