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一味中药,浮小麦!

学一味中药,浮小麦!

1
药用部位

为禾本科植物小麦干瘪轻浮的干燥颖果。

2
别名

浮麦。

3
植物形态

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直立,通常6~9节。叶鞘光滑,常较节间为短;叶舌膜质,短小;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15~40厘米,宽8~14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方圆形。穗状花序直立;长3~10厘米;小穗两侧扁平,长约12毫米,在穗轴上平行排列或近于平行,每小穗具3~9花,仅下部的花结实;颖短,第1颖较第2颖为宽,两者背面均具有锐利的脊,有时延伸成芒;外稃膜质,微裂成3齿状,中央的齿常延伸成芒,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略短,脊上具鳞毛状的窄翼;雄蕊3;子房卵形。颖果长圆形或近卵形,长约6毫米,浅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4
产地分布

全国各地大量栽培。

5
采收加工

夏至前后,成熟果实采收后,取瘪瘦轻浮与未脱净皮的麦粒,筛去灰屑,用水漂洗,晒干。

6
药材性状

干瘪颖果呈长圆形,两端略尖,长约7毫米,直径约2.6毫米。表面黄白色,皱缩。有时尚带有未脱净的外稃与内稃。腹面有一深陷的纵沟,顶端钝形,带有浅黄棕色柔毛,另一端成斜尖形,有脐。质硬而脆,易断,断面白色,粉性差。无臭,味淡。

7
性味归经

性凉,味甘。归心经。

8
功效与作用

除虚热、止汗。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虚热药,或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表止汗药。

9
临床应用

内服:煎汤,用量15~30克,或研末;止汗,宜微炒用。主治阴虚发热、盗汗、自汗。

10
化学成分

主要含淀粉、蛋白质、糖类等成分。

11
使用禁忌

无汗而烦躁或虚脱汗出者忌用。

12
配伍药方

①治盗汗及虚汗不止:浮小麦不以多少。文武火炒令焦,为细末,每服6克,米饮汤调下,频服为佳。(《卫生宝鉴》独圣散)

②治盗汗:用浮小麦一抄。煎汤。调防风末6克服。(《卫生易简方》)

③治男子血淋不止: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奇方类编》)

④治脏躁症:浮小麦30克,甘草15克,大枣10枚。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内容由小编进行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小编会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