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有多强?有个小国调兵5万打劫,反被2000人灭国

一提到郑和下西洋,我们往往容易想到:大明船队所到之处“万国来迎”、“箪食壶浆”,好一番热烈的场景。

在整个下西洋期间,明朝船队共7次出海,几乎游遍东南亚与印度洋沿海诸国,最远时还到达了东非和红海。每一次出航时,浩荡的明朝船队有如一座座巨城在海岸边漂移,十分壮观。其规模之大,使得不少国家都望眼欲穿。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有多强?有个小国调兵5万打劫,反被2000人灭国

不过,当我们从书本上了解过这一傲人事迹之事,却殊不知书本因篇幅所限,并未告诉过我们更多的细节。其实,在郑和数次下西洋中,让中华声名远震海外的不仅仅是大明水师的宏伟实力,还有着几场实打实的硬仗,与锡兰山国的战争便是其中之一。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有多强?有个小国调兵5万打劫,反被2000人灭国

锡兰即现今的斯里兰卡,其是现今位于印度最南端的一个岛国,它是印度洋中的至关重要的中转站,相邻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其地理位置重要性无需强调。当年郑和数次下西洋时,这里都是必经中转站。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有多强?有个小国调兵5万打劫,反被2000人灭国

在郑和第一次途径锡兰时,锡兰山国王对大明的实力没有直观的认识,他竟然要求郑和对锡兰进行纳贡称臣。当时大明才结束靖难之役未过多久,明成祖朱棣为了寻访建文帝的下落,才令当时靖难功臣武将组成船队进行远航。初来乍到的郑和自是没有料到会枝节横生,于是他只能选择忍让并纳贡了。

但这次也并非没有一点收获,通过这次纳贡,有心的郑和便趁机将锡兰岛上的地理摸了个透。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有多强?有个小国调兵5万打劫,反被2000人灭国

这里我们很有必要单独提一下郑和。郑和何许人也?

此人原名马和,在明成祖朱棣还是燕王的时期,他便从侍燕王朱棣,为人博辨机敏,其才智在朱棣的内侍中无人可比。要知道,当时不少太监在朱棣靖难之役中都是出过力的才智过人的角色,可见郑和才惊绝艳。正是因为其在靖难之役中做出不少贡献,才被朱棣赐名为郑和。

在朱棣的重用下,郑和得以领导不少靖难之役中的名将和太监组织了这次远航的船队。本来当时的船队中,人们心气非凡,但出于不想节外生枝的想法,便忍下了这次的羞辱。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有多强?有个小国调兵5万打劫,反被2000人灭国

然而,到了第三次途径锡兰的时候,这个以劫掠商旅、收取保护费为习惯的国家竟然再次打主意到郑和的头上了。

当时正值锡兰国内乱,国王亚烈苦奈儿猜忌郑和船队试图对锡兰图谋不轨,同时又因为郑和船队的财物丰厚,多不胜数,于是对其动了杀心。但亚烈苦奈儿知道,这支船队装备精良,非同小可,他便决定引诱郑和前来,再派军队分别围剿明军。

此时,郑和还未料到亚烈苦奈儿的贼心,还是按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打算以布施的方式赏赐给锡兰国网金银宝器和绫罗绸缎,同时还向当地寺院善捐。可是贪婪的锡兰国王就算知道郑和的想法,也还是会如往常般一意孤行。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有多强?有个小国调兵5万打劫,反被2000人灭国

在他的派遣下,他的儿子前来迎接郑和,郑和则率领两千人左右的卫队与王子会面。而这原本就不安好心的面谈,让这次会面进展极为不顺。

就在郑和上岸不久后,亚烈苦奈儿便调遣他绝大部分兵力,将郑和卫队与战船分隔。锡兰共计五万士兵包围了船队。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有多强?有个小国调兵5万打劫,反被2000人灭国

失去退路的郑和发现自己备受蒙骗,当即明白对方是决议撕破脸皮了。于是,郑和根据以往长久的资料收集,另寻小径令人给船队下令,“以死力拒之”。与此同时,他发现敌军已将大量兵力用于对付船队,所以他决定击虚避实,直取王宫。

事实果然不出郑和预料,敌军竟然将全部军队用于攻打明军船队,城中却无人可守,于是他当即“夜由间道攻入王城”,很快便俘获了国王在内的王公贵族。身在前线的部队听闻王城失陷,当即大量兵力分而围城,攻打郑和部队。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有多强?有个小国调兵5万打劫,反被2000人灭国

然而此次看似事发突然,郑和却早有准备,他的两千卫队并非吃素的。这批从靖难之役中涅槃重生的军队在城中死守,令城池固若金汤。数万敌军连攻六日,而王城纹丝不动。但是用兵之道,兵贵神速,这样长期拖下去,只会愈发不利于城中郑和部队。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有多强?有个小国调兵5万打劫,反被2000人灭国

于是郑和以国王为人质,带领着两千人浴血奋战,且战且退,最终杀出重围,重新登上船队。而锡兰国自此却群龙无首,本就内乱的国家变得更加混乱,说是被灭国了也不为过。

后来,被俘的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和他的亲人也都于1411年被押送到大明。当时朝中大臣都认为这个国王应当诛杀,但明成祖怜悯亚烈苦奈儿对天朝强盛国力无知,便赦免其罪,并给予其衣食,尽显大国皇帝之气度。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有多强?有个小国调兵5万打劫,反被2000人灭国

当然,对于亚烈苦奈儿而言,要再回国是不可能的了。面对群民无首的锡兰国,朱棣同时还下令让其另选贤者为国王,以彰显大明王朝不可冒犯的国威。

数百年之后的今天,这场西洋中的战争已淡出历史的视野,人们顶多也只能在当时郑和在斯里兰卡立下的碑文上了解到两国的往来,却再难寻觅这场战争的细节。只不过,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正是这一场又一场凶险的战争,奠定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印象,也自古便在海权之上昭示了“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信念。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