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屈原《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原文、注释、赏析

[战国]屈原《楚辞·九歌·东皇太一》原文、注释、赏析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2]。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3]。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4]?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5]。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6]。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7]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8]

注释:

1东皇太一,楚人对天帝的尊称,天帝而称“东皇”,是因为它的祠坛立在东边,又可能与天从东方破晓以及东方为一年之始有关。太一即东皇、昊天,是最高神的称呼。《九歌》中的神多用楚人所习惯的名称。诗篇只是描写了迎接天神的隆重场面,没有人神之间的对唱。这可能与古代祭祀惯例有关,据甲骨文及其他文献,祭祀中是不能直接与最高神沟通的,祭者只能把自己的虔诚展示给它看,得到它的肯定,方能获赐福。东皇就是这样的最高神。所以它只被隆重地请出场,祭者却不直接向它吁求什么,这可能就是此篇没有描述与神情感交流的原因。

2吉日:好日子。辰:时辰。辰良,即“良辰”的倒文。穆:恭敬。愉:使快乐。动词。上皇:上帝,这里指东皇太一,即昊天上帝。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101正贰有“毋已子卜蓍,害于上皇”之语。上皇因其地位重要而称“太一”。马王堆帛书有“太一将行图”,接近正方形图案上端画有鹿角状神人头像,其东西各有雷公、雨师像相伴。又南阳汉墓画像石中也有太一像,居整个图像正中,头戴“山”字形冠冕,其上下左右围绕着朱雀、玄武、苍龙、白虎四象;此外,左有伏羲捧日,右为女娲抱月。石像两端分别为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整幅图像就是太一主宰宇宙的样子。这又与郭店简《太一生水》相合,此简文说“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以成天地、四时阴阳乃至万物。由此可知太一之尊贵,是超过任何神的。

3珥:剑鼻,剑把上突出的部分。这里指剑把。璆锵:佩玉撞击发出的声音。琳琅:美玉名。

4瑶席:瑶为之假借,席,即用草编的席子,陈设在神位前面。一说,瑶为美玉名。瑶席,饰有玉石的席子。玉瑱:瑱,通镇。玉镇,用来压住坐席的玉石。盍:合,与“将”同义。一说为发语词,无意。将:持,拿起。把:持,拿着。琼芳:琼,美玉名;琼芳,形容花色鲜美。一说琼芳即玉枝。一说琼芳即《离骚》中的“藑茅”,是楚地的一种香草,也叫香茅。

5肴蒸:祭祀用的肉。藉:衬垫。奠:献祭。桂酒:用桂花浸泡的酒。椒浆:用花椒浸泡的浆。浆,一种味薄的饮料,《周礼》“四饮”之一。

6扬:举。枹:鼓槌。拊:拍击。节:节拍。安:安详。陈:陈列。竽:吹奏乐器,类似笙,三十六管。瑟:弹拨乐器,类似筝,二十五弦,长方形,有音箱,近年楚地考古多有发现。浩倡:大声唱;倡,通“唱”。

7灵:降神的巫师。一说指所祭祀的神,即东皇太一。偃蹇:舞貌。形容舞姿回旋曲折。一说形容舞姿繁复。姣服:华丽的服饰。姣,美好。芳菲菲:香气馥郁。

8五音:指古代五声音阶上的五个音级,即宫、商、角、徵、羽,大体相当于现代简谱上的1、2、3、5、6。纷:众多的样子。繁会:错杂。君:指东皇太一。欣欣:喜悦的样子。康:平安,安乐。

赏析:

吉日良辰好时光,将要恭敬祭上皇。手握长剑玉饰柄,身佩美玉响叮当。瑶席四角玉镇压,纯美香花手中拿。蕙包兰裹祭肉香,进献桂酒香椒浆。扬起槌儿敲击鼓,节奏舒缓歌悠扬,吹竽弹瑟放声唱。灵巫华服舞蹁跹,香气浓郁满厅堂。五音合鸣相交响,神君欢乐又安康。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