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手抄报模板,诗词 家长们收藏好

重阳节手抄报模板,诗词     家长们收藏好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重阳节的小知识和手抄报样式,家长快收藏转发吧!

重阳节来源

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相传重阳为元帝得道之辰。

关于重阳习俗活动的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季秋记》:“(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九月农作物秋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远古时期,重阳节作为一种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的宴会发展来的。拜神祭祖及求长寿、饮宴等,构成了重阳节的基本内容。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

《九月九日即事》

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赏析:

在唐宋时代,九月十日被称为“小重阳”,诗人说菊花在大小重阳两天内连续遇到人们的登高、宴饮,两次遭到采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

作者以醉浇愁,朦胧中,仿佛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这个朝廷“逐臣”,他痛苦地发问:菊花为什么要遭到“两重阳”的重创?

对于赏菊的人们来说,重阳节的欢乐情绪言犹未尽,所以九月十日还要继续宴饮;

但菊花作为一种生命的个体,却要忍受两遭采撷之苦。

诗人以其极为敏感、幽微的灵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场上,发现了这一诗意的空间。实际上,诗人是借菊花之苦来寄托自己内心的极度苦闷。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

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

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唐代: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赏析:

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第一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乡心之切;

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异乡的孤独感;

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强烈;

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

关于重阳节的手抄报

重阳节手抄报模板,诗词     家长们收藏好

重阳节手抄报模板,诗词     家长们收藏好

重阳节手抄报模板,诗词     家长们收藏好

重阳节手抄报模板,诗词     家长们收藏好

重阳节手抄报模板,诗词     家长们收藏好

重阳节手抄报模板,诗词     家长们收藏好

重阳节手抄报模板,诗词     家长们收藏好

重阳节手抄报模板,诗词     家长们收藏好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