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信谗言斩杀一员大将,结果彻底让大唐走向了灭亡

李隆基对于唐朝的危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向外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
期间,政治腐败与黑暗,影响了将领的贪功求官的欲望。为了挑起战争,并在战争中立功受赏,加官进爵,边镇的很多将领肆意挑衅,使得边境战乱不断,李隆基的好战对此又是火上加油。初期的边境安定局面又被打破了,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大伤元气… …
唐玄宗信谗言斩杀一员大将,结果彻底让大唐走向了灭亡
高仙芝,唐代名将,高丽人出身,为将门之后。其父名为舍鸡,早前加入河西军南征北战,后立下战功荣升四镇十将、诸卫将军。历史对于高仙芝的记载为:“相貌英俊、骁勇善战,精于骑射之术。”
高仙芝早年的经历,多少受其父亲的影响,在其少年时期,便曾随父踏入戎马生涯,二十岁即拜为将军,与其父班秩相同。在各地任职期间,高仙芝平常仅是做些琐碎之事,一身骁勇本领无处施展。后来,他辗转于多个节度使手下任职,皆为受到重视,直至唐代大将夫蒙灵詧的出现。夫蒙灵詧第一次见到高仙芝,即觉得此娃非凡,将来必定能为国建功立业。
唐玄宗信谗言斩杀一员大将,结果彻底让大唐走向了灭亡
在夫蒙灵詧的提拔下,高仙芝官位飙升,至开元末期时,他已经成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小勃律国,当时是唐朝附属国,此国虽小,但是,地理位置却极为重要。吐蕃国通往四镇的必经之路即是小勃律,但小勃律又是唐代附属国,想要经常利用这条战略要道,必须拉拢小勃律。于是,吐蕃王族将公主远嫁至小勃律,以此增强两方关系,受此影响,小勃律逐渐向吐蕃靠近,而沟通四镇的战略要道亦逐渐易主,吐蕃就此势大,周边各国见此纷纷臣服。
期间,唐朝曾三次征讨皆无功而返。天宝六载,唐玄宗命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领步骑一万征讨小勃律。切勿小瞧一万步骑,他们皆为唐朝精心挑选而出的骁勇士兵,不仅善于骑射,且装备精良,每位士兵皆配有私马,机动性强悍,上马能走,下马能战。军队集结完毕后,即由高仙芝率领自安西出发。
唐玄宗信谗言斩杀一员大将,结果彻底让大唐走向了灭亡
他们先后经过拨换城、握瑟德、疏勒等地,而后,又翻越葱岭之地,终于,进入到小勃律特勒满川地区。一路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行军约百日,可谓是万般不易。进入小勃律后,为防止遭遇伏击,高仙芝令大军分三路而行,一方从北谷道方向潜行,一方从赤佛道绕过,而高仙芝则与监军边令诚选择护密道行军。三方已约定,在七月十三日辰时于连云堡汇合。
连云堡是吐蕃驻扎在小勃律的一座军事要塞,南面靠山,北面临着婆勒川,地势陡峭,易守难攻,且堡内驻守有上千士兵。除此之外,在连云堡南面不远处,另驻扎有九千士兵。如此重兵布防,无疑会对即将汇合的唐朝军队造成巨大威胁。唐军在接近目标后,扔掉多余辎重,留下三日干粮,涉水通过婆勒川。
作战前夕,高仙芝曾对边令诚道:“向吾方涉,贼击我,我无类矣。今既济而阵,天以贼赐我也。”待三军汇合,高仙芝下令发动突袭,霎时间,炮石箭弩倾泻而下,向着连云堡飞去。驻守此地的吐蕃军队惊慌一片,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唐军会从天而降抵达这里。一切发生的如此突然,吐蕃军队没有任何防备,结果可想而知。
唐玄宗信谗言斩杀一员大将,结果彻底让大唐走向了灭亡
朗将李嗣业手持陌刀独入敌阵,挥刀间即杀敌数人,英勇不可敌。唐军上下同仇敌该,士气高涨,不及半日即拿下连云堡。唐军以近乎碾压的方式取得胜利,斩敌五千余人,俘虏千余人,另有战马千匹、军事物资不计其数。高仙芝计划乘胜追击,直取小勃律。然而,监军边令诚怯战而固守城中,高仙芝不得已,遂留下两千将士守城,而他则率领其余将士出征小勃律。
之后,经过数日跋山涉险的赶路,高仙芝部抵挡阿弩越城。
为了试探小勃律国的态度,高仙芝命手下将领席元庆领兵一千,前往小勃律传话,称:“不窥若城,吾假道趋大勃律耳。”在小勃律,城内有几个酋长不肯归唐,一心效忠于吐蕃,席元庆果断将几人斩首,小勃律国王见此带着吐蕃公主逃亡。当日,高仙芝率军赶到,发出招谕,小勃律国王方才出降。至此,小勃律再次归附大唐手中。
唐玄宗信谗言斩杀一员大将,结果彻底让大唐走向了灭亡
高仙芝自知消息很快会被吐蕃得知,为防吐蕃军队增援,他命人砍断娑夷桥,断去吐蕃前路。果不其然,小勃律落入唐军手中不久,吐蕃便急忙增兵杀到,赶至娑夷桥赶至,见藤桥已断,若要修复则需要一年时间,而到那时,唐军早已消失无影无踪。由此,吐蕃放弃了此次增援,高仙芝则带着小勃律国王、吐蕃公主返回安西。
经此一战,“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服”。
同年九月,高仙芝班师至播密川,即命人准备整理战绩,以向朝廷告捷。在这期间,高仙芝并未提前知会四镇节度使夫蒙灵詧,由此受到对方嫉恨。在高仙芝回到安西时,夫蒙灵詧没有派出一人迎接,反而以“忘恩负义”之语辱骂高仙芝。在夫蒙灵詧看来,若没有自己当日的举荐,就没有高仙芝今日之功。荣获战功自然可贺,可是,高仙芝擅自报功却不告知自己,夫蒙灵詧自然愤恨难平。
唐玄宗信谗言斩杀一员大将,结果彻底让大唐走向了灭亡
监军边令诚亦觉此举于夫蒙灵詧不公,遂上书朝廷要求论功赏赐众人。同年十二月,高仙芝被封鸿胪卿、摄御史中丞,代夫蒙灵詧为四镇节度使,并征调夫蒙灵詧入朝。
之后的天宝八载十二月,高仙芝向朝廷上奏,称:“石国对唐存有无礼行为,请求出兵征讨。”朝廷允许后,高仙芝遂召集军队,向石国进发。交战之前,高仙芝采取诈和计谋,使石国放弃戒备,而后,以伏军杀出。此战中,石国军队惨败,都城沦陷,城中国王及其臣子皆被高仙芝擒获。唐军对石国进行屠城,老弱病残者皆无一幸免。
高仙芝为人贪婪,派人在石国境内大肆搜刮金银财物,其中得碧珠十余斛,黄金则多到要动用五六头骆驼运送。天宝十年,高仙芝将其俘虏的吐蕃酋长、石国国王、突骑施可汗、朅师王献给朝廷,唐玄宗欣喜之下,封其为开府仪同三司,后加封为右羽林大将军。高仙芝以诈和计谋取得了战争胜利,并且大肆屠杀石国百姓,引起周边诸胡势力的愤慨。
唐玄宗信谗言斩杀一员大将,结果彻底让大唐走向了灭亡
在石国王子的牵动下,各派势力暗下合谋,准备联合大食国进攻安西四镇。消息传到高仙芝耳中,他决定先发制人,破除诸胡的如意算盘。同年四月,高仙芝引吐蕃、唐联军共同进攻大食国,长途行军上千余里,且直入大食国腹地。在行军至怛逻斯城时,与大食主力军队相遇,双方展开激烈厮杀,历经五日,仍难分难解。
然而,形势随着葛罗禄的叛变顿时急转直下,唐军陷入被动,面临着大食与葛罗禄部的前后夹击,唐军只能且战且退。此刻,唐军内部早已阵脚大乱,军心动摇,高仙芝见此忙下令撤退。由于,道路阻隘,且后方有拔汗那部众拦截,唐军顿时被困在叛军、大食军的包围之中,幸好右威卫将军李嗣业率军突围,杀出一条缺口,方才不至于全军覆没。
唐军此战可谓惨败,数万军队近乎损失殆尽,仅有千余人成功突围。可以得见,若没有吐蕃军队的临阵倒戈,唐军绝不会败的如此丧失尊严。
唐玄宗信谗言斩杀一员大将,结果彻底让大唐走向了灭亡
天宝十四载,高仙芝封为密云郡公。同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乱,安史之乱爆发。为平定叛乱,唐玄宗起初仅派封常清率领大军东征平叛乱,显然没有意识到叛乱的严重性。当时各地联合起兵,叛军总兵力高达四十余万,足以直接威胁唐朝统治。唐玄宗得知真实情况后,遂命荣王李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征召士兵五万余人奔赴平叛前线。
由于,唐朝日承久安,军备松弛,士兵战斗力急剧下降,在最初的几次平叛战争中,唐军损失较大,尤其是东都一战,以封常清部惨败而结束。其后,封常清仓皇率领残军逃往陕郡,他深切体会到敌我之间的力量悬殊,遂劝高仙芝不可力战,坚守在潼关之地即可阻挡叛军。潼关是唐朝都城的最后一道屏障,叛军若想攻下长安,则必须先拿下潼关,可以说,潼关只要不失,长安即无忧虑。
唐玄宗信谗言斩杀一员大将,结果彻底让大唐走向了灭亡
高仙芝采纳封常清之言,率军撤离太原仓,退守潼关。期间,高仙芝部曾遭到叛军追击,断后唐军损失较为严重。待进入潼关后,高仙芝立即整顿队伍,加强城防工事,准备与叛军死战到底。没多久,追击的叛军来到潼关城下,发动多次攻城,皆无所收获,只得退走。
这点来看,封常清与高仙芝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只要能够坚守住潼关,自会将叛军拖入久战困境。而叛军并非表面那般团结,内部早已矛盾重重,唐军只要拖过一段时间,叛军自然会出现内斗,到时唐军只需坐收渔翁之利。然而,监军边令诚为极为贪财之人,他多次向高仙芝索贿而不成,进而对高仙芝心生嫉恨。
回到京城后,边令诚向唐玄宗上奏,刻意夸大高仙芝、封常清败绩,并诬陷高仙芝克扣士兵粮饷。唐玄宗误信谗言,当即大怒,以敕令处二人死罪。十二月十八日,边令诚带着皇帝敕令来到潼关,历数封常清罪状,将其斩首。
唐玄宗信谗言斩杀一员大将,结果彻底让大唐走向了灭亡
而当时高仙芝在城外巡视,并不知封常清已死。待其归来,埋伏在一旁的上百名陌刀手将高仙芝围困,边令诚从中走出,对高仙芝道:“大夫亦有恩命。”随后,即宣读了敕令。高仙芝听后觉得冤枉至极,尤其是“克扣士兵粮饷”一事,他誓死不认。
甚至为了证明自己清白,他向一旁的士兵们喊道:“我募若辈,本欲破贼取重赏,而贼势方锐,故迁延至此,亦以固关也。我有罪,若辈可言,不尔,当呼枉。”军中遂异口同声高呼“枉!”气势震天动地。高仙芝此刻还不知道“克扣士兵粮饷”的诬名,正是拜边令诚所赐。
此次,边令诚杀心已定,不待高仙芝多辩,这位中唐时期的守护神,就将其斩于陌刀之下。陈弘谋曾对其评价道:“唐自中叶以后,方镇皆选列校以掌牙兵。是时四方豪杰,不能以科举自达者,皆争为之。往往积功以取旄钺。虽老奸巨盗,或出其中。而名卿贤将,如高仙芝、封常清、李光弼、来瑱、李抱玉、段秀实之流,所得亦已多矣… …”
唐玄宗信谗言斩杀一员大将,结果彻底让大唐走向了灭亡
可以说,高仙芝是唐代中期名将,为安西边陲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果断避敌锋芒,退守潼关,实为正确决策。潼关作为长安城外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可以有效抵挡叛军的进攻,甚至,是拖垮叛军。倘若没有奸佞之臣的诬告,潼关即不会丢失,唐玄宗亦不会南逃巴蜀。
高仙芝若没枉死,大唐还能再挺50年,但历史就是如此奇妙,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唐玄宗误信谗言,斩杀大将,导致自食其果,最终使唐朝走向衰亡。
参考资料:《旧唐书·列传第五十四》、《新唐书·列传第六十》、《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六》、《大唐帝国西域守护神——朝鲜族大将高仙芝》

【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处理。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