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为何劝降宁死不屈的陈玉成,却杀掉已经投降的李秀成?

咸丰六年(1856年),太平天国爆发“天京事变”,城中四王自相残杀,翼王石达开出走,而后翼王也兵败被杀,太平军主力被削减大半。
然而,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也让清廷误判了形势,以为很快就可以将其平定,放松了警惕。结果也是太平天国命不该绝,横空出世了两位年轻的军事天才,英王陈玉成和忠王李秀成。
在二人的猛烈进攻下,清军江南江北大营被攻陷,江督何桂清被打得灰头土脸。太平天国后期,陈玉成和李秀成在太平天国的地位和作用,基本上不相伯仲,都是太平军中非常具有号召力的年轻将领。
不过,后来两人兵败被俘后,所受到的待遇却截然不同。陈玉成被擒后,受到清军劝降,最后宁死不降而被处决;而李秀成被捕,他则明确表示愿意投降,为清军效劳,结果却遭到拒绝而被杀害了。
清军为何劝降宁死不屈的陈玉成,却杀掉已经投降的李秀成?
为何对陈李二人,清军方面如此的“区别对待”?还是说对清军而言,陈玉成在哪些方面比李秀成更有利用价值?
实际上,虽然清军对陈玉成和李秀成区别对待,但大清朝廷的态度一直都是比较一致的,就是俘虏的太平天国将领,能不用尽量不用,而且级别越高的将领,越不能用。这是处理太平天国降将的一条基本原则。
清廷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做法,也是长期斗争经验总结得来的。从太平军招降过来的人,虽然也有尽心为朝廷卖命的,但也有很多不靠谱的人。这些降卒降将们,平时朝廷封官发饷,不闹事就很不错了,可万一降而复叛,对清军方面会是很大的消耗和打击。
如果是李秀成或者陈玉成这种级别的太平军将领降而复叛,甚至有可能会威胁到清朝的生死存亡。收益有限,但风险却是无穷大,这是清廷不爱招降太平军将领的主要原因。
清军为何劝降宁死不屈的陈玉成,却杀掉已经投降的李秀成?
不过事实上,英王陈玉成确实被清军招降过,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招降陈玉成这件事,的确发生过,但并非出于清廷授意,而是清军将领的个人行为。
陈玉成在安庆败于曾国荃后,找到练军的首领苗沛霖求援,却不料被苗出卖给清军将领胜保。这位胜保,是清军的一个旗人将军,此人打仗不太在行,而是靠招降起家的。遇到打不过的敌人,胜保就给人封官许愿,也一度摆平了好几个捻军首领,靠着这招混到了个钦差大臣的位置。
因此这次擒获陈玉成之后,胜保故技重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招降陈玉成。然而,一方面陈玉成宁死不降,另一方面清廷也下旨命令不能留陈玉成。胜保见招降不成,又想搞一个献俘大典,把陈玉成送到京城邀功,结果又被朝廷痛斥一顿,最终还是将陈玉成就地处决。
清军为何劝降宁死不屈的陈玉成,却杀掉已经投降的李秀成?
而李秀成被俘后,表现与陈玉成截然相反,表示愿意向清军投诚,这也是后人评价“忠王不忠”的原因。
不过,李秀成当时面对的情况,与陈玉成又有不同。陈玉成被俘时,太平军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有生力量,与清军胜负仍未可知,陈玉成选择英勇就义,是为了成全自己的理想。
而李秀成被捕时,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已经陷落,天王洪秀全身死,幼天王洪福瑱也下落不明。此时理想已经破灭,即便李秀成是真心向清军投降,其实也是无可厚非。
然而,捕获李秀成的湘军主帅曾国藩,可比胜保会做官。朝廷不想要的人,他如果硬保下来,那是烫手的山芋,分分钟连累到自己。因此即便李秀成好话说尽,愿意为湘军效犬马之劳,曾国藩最后也没有再给他放一条生路。

【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处理。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