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中,十四子胤祯已胜利在望,康熙为何传位给胤禛?

康熙贵为九五之尊,一生颇有建树,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然而,这位盛世明君的晚年,却是有苦难言,眼睁睁地看着几个儿子为皇位争得头破血流,却无能为力。关于康熙选立继承人的本意,或者说雍正是否矫诏夺位,一直都众说纷纭,堪称清史悬案。
正如有朋友指出的,在青年时代的康熙,便对太子胤礽十分宠溺。作为嫡长子,且是最为受宠的仁孝皇后赫舍里氏所生,因而在康熙心中享有极高的地位。与顺治相似,青年时代的康熙,也是个多情的种子,他最为宠幸的赫舍里氏,在生下胤礽后身亡,故而对这个嫡长子颇为中意,并于一年后,便册封尚在襁褓中的胤礽为太子。
九子夺嫡中,十四子胤祯已胜利在望,康熙为何传位给胤禛?
康熙立胤礽为皇太子
历史上的胤礽,其实并没有影视剧演绎的那般不堪。身为一国储君,胤礽是距离皇位最近的人,同时也注定会成为众矢之的。康熙子嗣众多,而且其中不乏出类拔萃之人,加之满人虽人重视汉人文化,但嫡长子继承制的观念尚未根深蒂固,所以连庶出的皇八子胤禩也蠢蠢欲动,加入了夺嫡之争。
胤礽首次被废后,康熙依旧复立其做太子,足见康熙对这个宝贝儿子的中意。然而,由于康熙过于长寿,胤礽始终战战兢兢,为求自保,很自然地陷入了党争。当然,自古以来,巴结、笼络和依附储君,都不是什么新鲜事,太子党的存在也是在所难免。但问题在于,颇为长寿的康熙,并不甘于早早让权,而且同样具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如此以来,胤礽注定会沦为一个悲情太子。
九子夺嫡中,十四子胤祯已胜利在望,康熙为何传位给胤禛?
太子胤礽被废
纵观九子夺嫡中的几股势力,在太子党倒台的同时,大阿哥因过早地暴露了凶恶的本心,让康熙看出了兄弟相残的苗头,因而很快也宣告失败。而原本被看好的皇八子党,却终因所力捧的胤禩出身不好,开始渐落下风,被迫把老十四胤祯推了出来。
胤祯与胤禛一奶同胞,本是最为近亲的手足。然而,在皇位面前,两人却貌合神离,成了最大的竞争对手。在康熙晚年时,西北战事吃紧,被迫起用胤祯做大将军王,到前线平叛。
九子夺嫡中,十四子胤祯已胜利在望,康熙为何传位给胤禛?
手握重兵的胤胤祯
此后,很多人都觉得胤祯胜利在望,可能会成为九子夺嫡中的获胜者。然而,就在胤祯最被看好的时候,康熙的身体却每况日下。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六十九岁的爱新觉罗·玄烨于畅春园驾崩。
按传位诏书,所选定的继承人即为皇四子胤禛,是为雍正皇帝。此后,为避讳,雍正兄弟将“胤”字改为“允”,胤祯则更名为允禵,也从残酷的皇位争夺中落败。
九子夺嫡中,十四子胤祯已胜利在望,康熙为何传位给胤禛?
隆科多宣读传位遗诏,皇四子胤禛继位
在2013年,“康熙遗诏”首次公开展出,其内容也被开始世人熟知,明确地写有:“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等语。尽管目前仍有一些人质疑这份遗诏的真伪,但它终究还是为雍正继位的正统性提供了有力的佐证材料,似乎使纷争已久的清史疑案,渐露端倪。
那么,为何康熙在看好十四子胤祯的情况下,却突然调转风向,于临终前传位于皇四子胤禛呢?大体而言,或许有以下两点最为值得关注:
其一,虽然论才学和见识,胤禛与胤祯不相伯仲,但相对而言,胤禛却更有城府。在九子夺嫡的过程中,胤禛始终审时度势,静观其变。康熙并不糊涂,自然深知胤禛也觊觎皇位,可从一位帝王的角度来看,他所见到的却是一个同样具备帝王之气的皇子。在这一点上,胤禛更为沉稳,更适合作为继任者。
九子夺嫡中,十四子胤祯已胜利在望,康熙为何传位给胤禛?
韬光养晦的胤禛
其二,当时胤祯领兵在外,虽然手握重兵,但毕竟远离京畿。康熙驾崩前,身体尚且硬朗,并无明显征兆,事出突然,他不得不考虑一个非常棘手且有极为现实的问题:稳定局势。
试想,如果传位于胤祯,若京城内乱,势必导致朝局动荡,致使清朝内外交困。所以,在能力相仿的两个最佳继承人中,选择胤禛更为稳妥。
正是基于以上两点原因,才促成康熙在临终时,下定决心传位于胤禛。当然,身为帝王,大多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故而晚年的康熙究竟是如何决断的,也是个很难琢磨的问题。以上分析,仅为个人的一点思考,欢迎大家讨论补充。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