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年间,打了一口1001米深井,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盐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对于大多数食客来说,宁愿菜没有煮熟,也不愿菜里面少了盐。而在中国食盐至少已经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20世纪50年代福建有文物出土,证实了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5000年古人便已经学会了用海水煮盐食用,可谓是历史悠久。
道光年间,打了一口1001米深井,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传说黄帝时有个叫夙沙的诸侯,以海水煮卤,煎成盐。因此夙沙氏也被称之为“盐宗”而盐字的本意就是“在器皿中煮卤”,《说文》中记载:“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因此“盐”字的由来也是和“夙沙煮盐”分不开的。
用海水卤,煎成盐是最早的提取盐的方式,一直到如今依旧是最常见最直接的方式。但是在古代交通不便捷的情况下,住在远离海边的中原内陆居民,他们的食用盐又从哪里呢?古人的智慧受益无穷,除了海盐之外还有井盐、矿盐、湖盐等。
道光年间,打了一口1001米深井,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而其中井盐一般在四川居多,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地理优势嘛。提取井盐的方式比提取海盐的方式要复杂的多,从凿井、汲卤、输卤到煎盐各个层面的分工都都很细,工序繁难。尤其是凿井,更是麻烦。
每开一口井少则一两年,多则数十年。而开一口井需要的资金少则千两白银,多则数万两计。而井盐产区的投资者主要是商,因为耗资大因此大多都是采取合伙制度合资生产的,但这并没有改变井盐的影响力。
道光年间,打了一口1001米深井,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早在战国末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便在成都平原开凿盐井汲卤煎盐了。随着井盐的开采,对于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到北宋中期,川南地区出现了卓筒井。这种卓筒井的出现极大的提升了开采的深度,标志着中国古代井钻凿工艺的成熟。
在北宋时期,中国井钻凿工艺要领先于西方800多年,而且盐井深度还在不断的增加。清朝道光年,在四川自贡盐区甚至诞生了世界第一口超过“千米”的深井——燊海井。
道光年间,打了一口1001米深井,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这口燊海井偶从代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开凿,一直到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才完成,历时13年开凿出了一口1001.42米的深井,随后又几经加深到了1100米。
在燊海井凿成之后,每天喷出万余担的黑卤,光是烧盐锅就要80口。除此之外还日产8500多立方米的天然气。一直到1940年每天还能喷出10000多担的黑卤,天然气的产量也依旧保持在4800到8000立方米。20世纪50年代,燊海井终才因产量减少以及压力不足而停产。
道光年间,打了一口1001米深井,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燊海井的开凿,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时也向世界昭示了地层深处的“三叠纪嘉陵江组石灰岩层”是高咸黑卤和天然气含量俱丰的层位。
随着东西方技术的交流,燊海井的“冲击式顿钻凿井法”也流传到了世界,提升了人类石油开采的产量,可谓是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具有无与伦比的价值。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