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最著名的斩首行动:刺死三个统帅,历史车轮就此改道

三国,是个刺客遍地的乱世,尤其是针对敌方统帅的暗杀,猛将在战场上做不到的丰功伟绩,一个刺客却能轻松解决。三国时代,共发生了三起影响巨大的“斩首行动”,三个彪炳一时的统帅人物被刺杀,历史的车轮就此改变。
第一起、许贡门客刺杀孙策。
孙策是最令人惋惜的英年早逝人物,他多谋善兵,勇冠当世,一心进取天下,乘曹操当时集中全部力量与袁绍在官渡决战时,他“密治兵,部署诸将”,准备渡江袭击许都。如果不被暗杀,曹操将腹背受敌,别说后来的天下三分,就连能否统一北方也不好说。
三国最著名的斩首行动:刺死三个统帅,历史车轮就此改道
但是,孙策突然死了,公元200年,他被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行刺身亡。在他军事和政治生涯怒放的时候,生命却在26岁戛然而止,他的被刺身亡,彻底改变了三国的格局和走势。
《三国志江表传》记载:“贡奴客潜民间,欲为贡报雠。猎日,卒有三人即贡客也。策问:“尔等何人?”答云:“是韩当兵,在此射鹿耳。”策曰:“当兵吾皆识之,未尝见汝等。”因射一人,应弦而倒。余二人怖急,便举弓射策,中颊。后骑寻至,皆刺杀之。”
为了替被孙策杀死的主人许贡报仇,那几个忠心耿耿的门客潜伏行刺,大有春秋战国时代的死士之风,可惜,史书没有留下他们的姓名。
三国最著名的斩首行动:刺死三个统帅,历史车轮就此改道
第二起、韩龙刺杀轲比能
这一次,刺客好歹留下了姓名,但仅此而已。《三国志》里,只简洁记载了这行字:“至三年中,雄遣勇士韩龙刺杀比能,更立其弟。”但是,这次刺杀意义重大:彻底解除了北方游牧民族与蜀吴联合夹击魏国的威胁。
轲比能是三国时期的鲜卑首领,他作战勇猛、执法公平,深受鲜卑人尊敬。曹操全盛时期,派遣儿子曹彰率兵北征,大败鲜卑和乌桓联军,逼得轲比能退出塞外,向中原王朝献贡,魏文帝曹丕封他为附义王。
三国最著名的斩首行动:刺死三个统帅,历史车轮就此改道
后来,轲比能逐渐兼并了鲜卑各部,势力愈发强大,拥有十万控弦之士,对曹魏起了反叛之心。诸葛亮北伐时,与轲比能联络遥相呼应,来自北方鲜卑的威胁,成为曹魏的心腹大患。
公元235年,曹魏的幽州太守王雄派遣勇士韩龙,成功刺杀了轲比能,令鲜卑人陷入内乱,再也无力南下。
史书没有记载韩龙的生平,也没人知道他的最终结局(大概率是死),但是,他这一刀,换来了北方边境的安全。如《六韬》所云:“杀一人而利万人!”
三国最著名的斩首行动:刺死三个统帅,历史车轮就此改道
第三起、郭脩刺杀费祎
费祎,是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名字,因为中学课本的《出师表》里,诸葛亮再三提到“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而在《三国演义》里,孔明临终遗嘱也提到了两个继承人:蒋琬和费祎。
不过,刺杀费祎的刺客,名字就鲜为人知了。不怪同学们,因为史官们同样没搞清楚:《三国志·蜀书》中称为“郭循”;《三国志·魏书》中,则称为“郭脩”,脩同修。考虑到脩、循二字形似,肯定有一方笔误。
郭脩是凉州西平人,担任曹魏的中郎将,素有功绩德行,在一次蜀魏战斗中被蜀汉卫将军姜维俘虏,降蜀后被刘禅封为左将军,虽然是一个虚头衔,但足以说明蜀汉对他的重视。
但是,谁也想不到,郭脩是个身在汉营心在曹的刺客。
三国最著名的斩首行动:刺死三个统帅,历史车轮就此改道
郭脩一心想擒贼擒王,刺杀后主刘禅。多次想利用庆贺的时机接近刺杀刘禅,总是被卫士阻隔,于是他决定刺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蜀汉大将军费祎。
费祎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是深得人心的诸葛亮接班人,他精于治国,性格宽厚,对降附的魏人很热情,被将军张嶷提醒过注意刺客,但他毫不在意。
公元253年,费祎在汉寿开办“岁首大会”迎接新年,郭脩也在座,就在费祎喝得酒酣畅快之时,郭脩在众目睽睽之下突然拔出小刀刺向费祎,令其伤重身死。
酒宴中公然刺杀一国统帅,郭脩震惊了蜀国,也赢得了魏国的封赏和追赠,魏帝曹芳下诏表彰道:“于广坐之中手刃击祎,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我们熟悉的成语“释生取义”,就是从此而来。
费祎是力主“保国治民”的稳健派,辅政期间屡次反对主战派姜维的北伐,他猝然身死后,姜维终于放开手脚频繁北伐,“军旅数出,百姓凋敝”,国力耗损巨大,终于让蜀汉早早走到了尽头。公元263年,费祎被刺十年后,蜀汉亡。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