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配享太庙是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配享太庙,是做臣子的至高无上的荣誉。想想,死后能够被什么人祭祀?皇帝,和皇上的列祖列宗一块,享受后世皇帝的供奉,还有什么荣誉比这个更要命?还要其他好处?啥好处都没什么意思了。

一、什么是配享太庙

太庙,是皇帝的宗庙,是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名称有些变化,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才称为“太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间),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大殿两侧各有配殿十五间,东配殿供奉着历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异姓功臣神位。大殿之后的中殿和后殿都是黄琉璃瓦庑殿顶的九间大殿,中殿称寝殿,后殿称祧庙。此外还有神厨、神库、宰牲亭、治牲房等建筑。
由于太庙是皇帝一家直系的专门祭祀场所,所以一般只有皇帝的先辈可享此殊荣。一般的皇亲还不行,必须是近亲或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亲,还有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经皇帝允许也可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这些臣子死后将是以郡王之礼厚葬。
能够获得配享太庙的资格极难,不仅得有非同一般的事迹,首先还得根基正,获得皇帝的绝对信任,得到皇帝绝对喜欢,然后皇帝才可能特批。终清一朝,汉族大臣能配享太庙的就只有张廷玉,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且张廷玉能得到这个荣誉,过程也是反反复复,得来极为不易。
对于皇帝来说,这是怀柔手段,是聚敛人心的一种示好之举。一方面树立了忠良的典型,一方面也让先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不寂寞孤独冷。有人保护有人侍候。一举两得。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二、配享太庙有什么好处

不管对于谁,皇帝、郡王,还是臣子,配享太庙都是最高的哀荣。因为后世一代代皇帝会祭祀你,后世接受一朝朝文武大臣会跪拜你,你登上了云巅,成了万民崇拜的对象。一般除了皇帝,是谁也不敢想像这种场面的,但进了太庙就成了可能。
对于古人,尤其是封建臣子来说,这是莫大的荣誉,真比生命都重要。配享太庙没有直接的明面的利益好处。而且配享太庙这种荣誉,不能像爵位一样世袭。
但没有好处是不可能的。对配享太庙的人的后世子孙而言,其家族绝对是勋贵之家,子孙根红苗正,只要自己不作,一生衣食无忧,锦绣华美是肯定的,如果有能力,更容易被提拔,委以大任。
比如张廷玉的四个儿子,个个都是朝廷高官:
张若溎,历任兵部主事、员外郎中、御史、刑部侍郎、左都御吏等职。
张若霭,袭封伯爵,历任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
张若澄,官至内阁侍读学士。
张若渟,刑部主事,充军机章京,再迁郎中。
其次,国家会把最好的资源给你,想读书有全国顶级的大儒教你,想看病,京城名医可以登门,甚至太医都有可能帮你“望闻问切”。
但这是个荣誉也不是铁板钉钉的,如果子孙或家族成员犯错或是皇帝不高兴了,把你的牌位从太庙移出也是分分钟的事。和琳,和珅的弟弟,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名将,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四川总督等,被封一等宣勇公,清高宗乾隆命配飨太庙,但到了嘉庆四年,和珅诛,清仁宗就把和琳撤出太庙。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三、清代太庙及供奉的人物

清代太庙,现在就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分正配殿。正殿分前后殿。而配殿分东西两庑。顾名思义,正殿是供奉清代皇帝,皇后。以及入关前追溯的四位先祖及其配偶。
那清代太庙里具体祭祀了哪些皇帝呢, 根据光绪朝大清会典图,这些人有:
前殿 从左自右分别是:文宗显皇帝(咸丰), 仁宗睿皇帝(嘉庆),世宗宪皇帝(雍正),世祖章皇帝(顺治),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太宗文皇帝(皇太极),圣祖仁皇帝(康熙),高宗纯皇帝(乾隆),宣宗成皇帝(道光)和穆宗毅皇帝(同治)。
可以看到如果以努尔哈赤为中心,分列左右的话,正好是父子相对而祖孙比邻。这就是中国传统的昭穆制。始祖居中,左昭右穆。
而后殿则祭祀努尔哈赤以前向上追溯的四位先祖,从左到右分别是景祖翼皇帝,肇祖原皇帝,兴祖直皇帝,显祖宣皇帝。
有一个有趣的细节。如果各位步入北京天坛公园,祈谷坛祈年殿里头,也同样供奉着清帝牌位,然而 除了正位的皇天上帝以外,却只有三祖五宗,止于道光。其原因在于,祖有功而宗有德,但咸丰自知其无开疆扩土之功反而失地甚多,自觉无资格入祈年殿与祖宗同列。因此从咸丰以后的皇帝,祈年殿里头都没有他们的位置。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四、清代配享太庙的人物

太庙东西两庑,分别供奉着26位功王、功臣以做配享之用。
前殿东庑配享功王13名:通达郡王雅尔哈齐(清太祖亲弟)、武功郡王礼敦、慧哲郡王额尔衮、宣献郡王界堪(三人均为清太祖伯父,皆附福晋)、礼烈亲王代善(清太祖次子)、睿忠亲王多尔衮(清太祖十四子)、郑献亲王济尔哈朗(清太祖亲侄)、豫通亲王多铎(清太祖十五子)、武肃亲王豪格(清太宗长子)、克勤郡王岳托(清太宗亲侄)、怡贤亲王允祥(清圣祖十三子)、超勇襄亲王策凌(蒙古亲王,固伦额驸)、恭忠亲王奕訢(清宣宗六子)。
前殿西庑配享功臣13名:信勇公费英东、宏毅公额亦都、武勋王扬古利、果毅公图尔格、雄勇公图赖、忠达公大学士图海、襄勤伯大学士鄂尔泰、大学士张廷玉、协办大学士兆惠、郡王衔大学士傅恒、大学士阿桂、郡王衔大学士福康安、科尔沁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
古代的配享太庙是怎样的死后哀荣,后代会有什么好处吗?

五、清代太庙祭品

清代每年大祭的时候,太庙都会在前殿统一铺设边豆案,一人一案采用分餐制,十分卫生。其布置如图,其中注意到只有祭帝后的时候才会放置登,祭品十分丰富。
功王,都是皇室宗亲,菜式不如皇帝丰富,但数量还是够的。
功臣,毕竟是外人,奴才,给块地方就不错了。扁豆案上相对比较寒酸。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