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吕行动中出现很多实力王侯,为何非得等吕后死后才动手

刘邦建立的汉朝就像一个公司,他是董事长,七个异姓诸侯是股东,那些沛县出来的“兄弟”就是职业经理人。
相比而言,那些“股东”威胁最大,他们有封地,有军队,将来自立门户或取代汉朝的可能很大,所以刘邦称帝之后便开始忙着将他们清扫出局。
到刘邦去世时(公元前195年),燕王臧荼、楚王韩信、韩王信、赵王张敖、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等人先后被消灭或贬黜,汉朝诸侯王成了清一色的刘姓宗室。显然,这些刘姓诸侯享受到了现成的红利。
诛吕行动中出现很多实力王侯,为何非得等吕后死后才动手
汉初异姓诸侯分布图
为什么说是“现成”呢?
因为除楚王刘交、荆王刘贾、吴王刘濞外,诸如齐王刘肥、赵王刘如意、代王刘恒、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等人,没有上过一天战场,可谓坐享其成。
刘交是刘邦的兄弟。刘贾是刘邦的堂兄,前195年死于英布叛乱。刘贾死后,荆国变为吴国,刘邦让侄子刘濞当了吴王。其余那七个诸侯王,均是刘邦的儿子。
刘邦最年长的儿子是刘肥,大概出生于公元前221年,刘邦沛县起兵时,不过十岁出头。最小的儿子燕王刘建,刘邦去世时,他最多三岁。所以刘邦的八个儿出生晚,没能在刀光剑影中拼打江山,也是情有可原的。
诛吕行动中出现很多实力王侯,为何非得等吕后死后才动手
刘姓诸侯分布图
刘邦去世后,汉朝之格局
前195年,刘邦去世,距他称帝才短短七年。所以,刘邦之后的汉朝江山是由一帮孤儿寡母们在把持。而在这些“孤儿寡母”当中,刘邦的发妻吕雉(吕后)与嫡子刘盈唱主角。但由于刘盈姓格懦弱,实际的主角只有吕后一人。
这时,汉朝的格局又发生了新的变化,既刘姓诸侯、元老功臣(职业经理人)、外戚集团,三支势力共依共存且暗中对立的局面出现。
所谓共依共存,是指他们为了享受刘邦创下的成果,遵守了一定的规矩,维持了一个其乐融融的表相。说对立,因为皇帝的宝座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只是碍于现实条件不成熟而已。这种对立会在一定条件下酿出尖锐的冲突,因此吕后去世后,才会出现刘姓诸侯与元老功臣争相诛杀吕后族人的局面。
诛吕行动中出现很多实力王侯,为何非得等吕后死后才动手
为什么“诛吕行动”的王侯们非要等吕后死后才动手?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只要做一下实力对比就知道了。吕后称制期间,外戚、元老功臣、刘姓诸侯,谁的实力最强?不用说,外戚集团当仁不让。
首先,刘姓诸侯是一个“非老即弱”的状态。老的是楚王刘交,弱的是刘邦的子侄,年龄成了他们向吕后发力的最大障碍。
最主要的是,汉惠帝刘盈在位七年,吕后正好利用这块“招牌”,不断的经营家族势力,充分树立起了个人权威,如果有人反对,挑战的却是汉惠帝的“权威”,而不是吕后。
诛吕行动中出现很多实力王侯,为何非得等吕后死后才动手
所以这个情况很微妙,或者说是一种投鼠忌器。比如齐王刘肥进京朝见弟弟刘盈,差点被吕后毒死。刘肥为了脱身,连忙割出一个郡给了鲁元公主(吕后之女)做汤沐邑。
显然,刘肥吃了哑巴亏,但他无可奈何,即便他有实力举兵讨伐吕后,但是必须顾忌夹在中间的惠帝刘盈。最终刘肥还死在了刘盈前头,很可能与受了这场窝囊气有关。
刘肥去世,群龙无首,健在的几个小兄弟根本没有与吕后对抗的实力,反而稍不顺从,性命都保不住。比如之前赵王刘如意,之后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都是直接或接间死于吕后之手。
吕后掌权15年去世,正好刘姓诸侯长大成人,同时他们在封国也积攒起了强大的力量,就连刘肥的几个儿子都生龙活虎一般。后来,首先向吕后族人发难的人正是刘肥长子,齐王刘襄。而在京城充当内应者,又是他的两个儿子刘章与刘兴据。因此,与其说诛杀吕后族人的是有实力的王侯,还不如说是时间。
诛吕行动中出现很多实力王侯,为何非得等吕后死后才动手
其次是元老功臣没有实权。
刘邦称帝后,封了一百多个列侯,比如萧何、曹参、夏侯婴、周勃、灌婴、陈平、王陵等等。这些人只能享受食邑,但没有封地,也没有私人武装,所以他们很难与吕后抗衡。
要说周勃当时还是太尉,名义上掌管全国军队,但实际上指挥不了一兵一卒。
值得一提的是,刘邦去世时,吕后还曾谋划着将这帮元老功臣一网打尽,如果不是外漏了灌婴与陈平,他们很可能凶多吉少。
所以元老功臣们为了在朝廷有立足之地,还得时不时的向吕后献媚,稍有异议,便遭贬谪。比如丞相王陵反对吕后封族人为王,结果吕后就让他哄孩子玩(做了前少帝刘恭的老师)。
至于元老功臣们后来成了“诛吕行动”的中坚力量,完全是钻了吕后去世的空子,将南北二军的军权骗到手里的缘故。
诛吕行动中出现很多实力王侯,为何非得等吕后死后才动手
再则,外戚集团的实力最为强大
其实刘邦去世后,吕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她不仅担心刘姓诸侯怀觊觎之心,还担心那帮怏怏不乐的元老功臣造反,即便是刘姓诸侯实力不济,元老功臣有心无胆。
这样的局面如何应对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提升自己族人的权力与地位。所以,在吕后理政的15年中,她无时无刻不在处心积虑地做着这件事情。
首先吕后给子侄封王,让他们成为裂土分茅、坐镇一方的诸侯;其次吕后本人不仅掌握着全国最高军权,还让他们掌握南北禁军的军权;再则就是让族人与刘姓诸侯通婚,形成一种安抚、监视、制衡等错综复杂的关系。
吕后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外戚集团便凌驾于刘姓诸侯与元老功臣之上。所以,吕后健在时,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实施“诛吕行动”,而吕后一旦去世,她的族人就失去了主心骨,甚至自己身上的骨头都软了。归根结底,他们太过平庸,没有掌控大局的能力,所以才会被人轻易骗走军权,然后沦为待宰羔羊。
诛吕行动中出现很多实力王侯,为何非得等吕后死后才动手
结语:
历史上的太后权力都很大,原因不外乎先帝(或先王)去世,现任继承者年幼或没什么真本事,于是太后便从后宫款步到朝堂,来主持大局。如果太后表现的很恬淡,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那么皇权(王权)将很快易手,届时,诸如隋文帝杨坚、宋太主赵匡胤之类的人就会涌一大堆出来。这是历史最不厌其烦出现的一幕,防不胜防,无可规避。
显然,太后是外戚集团的代表,所以她掌权便意味着整个家族得势。而整个朝廷又是多利益的融合体,一方得势,自然就意味着另一方的失势,这样就埋下了争斗的伏笔。因此,太后掌权,有利有弊,利是维持了一个国家政权的稳定,弊是导致乱局出现的一个诱因。
这个现象从战国时期就比较常见了,比如秦国宣太后与弟弟魏冉等人,为秦国当了三十多年的家,直到被秦昭襄王与丞相范雎设计驱逐。再比如秦始皇母亲赵太后,在秦始皇亲政之前,她有相当的话语权。再比如汉朝吕后、北魏时的冯太后、唐朝武则天、大辽萧太后、北宋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的刘娥太后,清朝慈禧太后等等,都是帝国的实际掌门人。
诛吕行动中出现很多实力王侯,为何非得等吕后死后才动手
上述太后手中的权力,无一是不通过杀戮而得到。她们或助力王朝兴起,或让王朝凤凰涅槃走向重生,或将一个王朝拉向衰败的深渊。所以,是乱是治,最能体现太后们处事及理政的能力。她们要么德贤兼备,要么杀伐果断,要么心狠手辣,或则集三者于一身,比如吕后。
对于吕后来说,她既让刘邦草创的大汉王朝平稳着陆,又为她死之后的“诛吕行动”埋下伏笔。她在晃晃朝堂之上呼风唤雨,死后家族却无立锥之地。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