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评价孙太后和朱祁镇这一对母子?厚颜无耻没有底线?

古来帝王之位就充满血腥,为了争夺帝位,哪管什么父子、兄弟亲情?又岂可用道德底线来衡量他们的行为?
争夺皇位何来道德底线?且不论其他朝代如何,就朱祁镇的那几个老祖宗为了皇位不也是斗得死去活来吗?先说其曾祖父朱棣,他赢得光彩吗?朱棣屡次深陷建文帝大军的包围之中,而能成功脱身,是因为建文帝下旨军中将士不得伤害朱棣。
朱棣并没有因此收手,反而趁着京师空虚,攻入南京,杀死效命于建文帝的大臣,建文帝从此人间蒸发。建文帝顾及叔侄亲情,朱棣反而恩将仇报,从这个角度说,朱棣不也是厚颜无耻吗?
你如何评价孙太后和朱祁镇这一对母子?厚颜无耻没有底线?
再说朱瞻基,吸取其祖父朱棣的教训,为了在史册上留下好名声,对二叔朱高煦百般忍让,后以仁义之师使得朱高煦俯首称臣。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如此爱惜自己名声的贤君,到最后还不是因为一点小事将朱高煦烤成了瓦焖鸡。
事后,朱瞻基也为自己的冲动行为内疚了一生。朱棣、朱瞻基为了争夺皇位,不惜杀害至亲之人,尤其是朱棣,更是诛杀了万千大明臣子,以致于南京城血流成河、哭声动天。
那么,朱祁镇是咋回事呢?依仗着朱棣、朱瞻基辛辛苦苦赚下的那点家业,年少轻狂,目中无人,重用宦官王振,任由其贪污腐败,致使朝纲败坏,佞臣当道。
当瓦剌也许率师来伐时,听信不谙军事的王振之言,贸然御驾亲征,途中也不顾群臣阻拦,任由王振改道,最后被困于土木堡,数十万明军精锐全军覆没,自己也成为第一位被俘的明朝皇帝。
你如何评价孙太后和朱祁镇这一对母子?厚颜无耻没有底线?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
这时,为了粉碎也先挟持天子以令大明的阴谋,群臣拥立朱祁钰为帝。朱祁钰临危受命,从谏如流,重用名将于谦,君臣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终于解了北京城之围,并击退瓦剌联军。
一年后,失去了利用价值的朱祁镇被送回北京,却令朱祁钰坐立不安。他不甘心再回到从前,毕竟是他率领众臣守护住了祖宗留下来的江山,而不是被俘的朱祁镇。后来,朱祁钰不顾群臣反对,撕毁了登基时的协议,废掉了太子朱见深,以自己儿子朱见济代之。为了彻底隔离朱瞻基,将其禁锢在南宫,还将周边的树木砍光。
你如何评价孙太后和朱祁镇这一对母子?厚颜无耻没有底线?
八月庚申,南京大理少卿廖庄又请复沂王为皇太子,杖于阙下,并杖章纶、钟同于狱,同卒。
朱祁钰本以为一切都已经搞定,然而上天偏偏和他开玩笑,先是太子夭折,接着是皇后驾崩,身边的嫔妃几年内也无人为其诞下儿子。偏偏朝臣却三番五次地奏请恢复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朱祁钰为此不惜杖毙朝臣几人,然而又怎能堵住悠悠众口。此时的他,真的成为孤家寡人,心力憔悴,不久便一病不起。
天顺元年春正月壬午,昧爽,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輗、张軏,左都御史杨善,副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以兵迎帝于南宫,御奉天门,朝百官。丁亥,杀于谦、王文,籍其家。二月乙未朔,废景泰帝为郕王。
这时,以石亨、徐有贞为首的一伙大臣将朱祁镇迎回大殿,朱祁钰被贬为郕王,不久去世,而于谦等有功之臣惨遭屠戮,夺门之变就此落下帷幕。孙太后提前知晓且默许了石亨等人的计划,但当得知于谦含冤而死时,为之扼腕叹息不已。
你如何评价孙太后和朱祁镇这一对母子?厚颜无耻没有底线?
朱祁镇复辟大概就是这么回事,同样是争夺皇位,无人责怪朱棣、朱瞻基,为何如今声讨朱祁镇的人那么多呢?是因为他的昏庸无能。朱棣登基后,移都北京,向世人展示其“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决心,在其有生之年五伐漠北,抵达狼居胥山,一洗中原500多年的耻辱。正如《大明风华》他所说的那样,虽然他的皇位来路不正,但是他没有一天懈怠,宵衣旰食,为大明江山奉献了一生,最后死在北征的途中。
而朱祁镇呢,张太后和三杨去世不到7年,就将盛极一时的大明置于生死存亡之间。而临危受命的朱祁钰,力挽狂澜,反而落得个这样的下场。更让人愤怒的是,朱祁镇复辟之后,再度信任佞臣,为王振昭雪,而将拯救大明于危难之际的于谦诛杀。
朱瞻基有一句台词常挂在嘴边:“争夺帝位都是我们老朱家的事,和他人无关。”从某种意义来说,确实不错。有能者居之是不错,错就错在无能者还要霸王硬上弓。如果,朱祁镇能和朱棣、朱瞻基如此英明,后世之人谁还会来非议他的夺门之变呢?
夺门之变惨剧如何酿成?帝知谦深,所论奏无不从者。尝遣使往真定、河间采野菜,直沽造干鱼,谦一言即止。用一人,必密访谦。谦具实对,无所隐,不避嫌怨。由是诸不任职者皆怨,而用弗如谦者,亦往往嫉之。
你如何评价孙太后和朱祁镇这一对母子?厚颜无耻没有底线?
当然,话说回来。朱祁钰是成也于谦、败也于谦。于谦被重用后,挡了佞臣们的升官发财之道。因此,于谦不死,那帮贪官便无翻身之日。而朱祁镇素来耳朵根子软,容易被佞臣利用和掌控。因此,佞臣们想要达成心中所愿,朱祁镇便是他们心中皇帝的最佳人选。
而于谦呢,只懂守卫江山,不屑与小人斗法,更无意于卷入皇位之争中。虽然手握重兵,却眼睁睁地看着那几个佞臣,带着几百人就助朱祁镇复辟成功。
为何就不能像杨士奇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呢,既防止朝政落入贼人之手,又能保住自己以及其他忠臣呢?于谦是匹千里马,然而他不明白,朱祁钰才是他的伯乐,而不是朱祁镇。伯乐在,千里马才有用武之地。就如杨士奇选择朱瞻基,而非朱高煦。
所以啊,整个夺门之变说穿了,就是佞臣石亨、徐有贞等人借朱祁镇之手除掉挡道的于谦,于谦对宵小的不屑也间接地促成了此事。虽然朱祁钰被迫下野,朱祁镇复辟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俩也不过是朝臣们手中的棋子罢了。后来李贤略施小计,终于使得朱祁镇迷途知返,拨乱反正。于谦啊,偏偏就少了李贤、杨士奇等人的智慧,才会落得如此下场。
参考资料:《明史》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