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是一座灯塔,照亮我们人生之路,为何唐朝诗人很少赞美父亲?

翻阅唐代著名诗人的诗歌作品,发现赞扬父亲的唐诗实在是太少了。大家都说父爱如山,父亲的爱是深沉的爱,为什么面对这种炙热的情感,唐朝的才子们无动于衷,选择集体默声呢?

目前流传于世的唐诗近五万首,形式多样,风格丰富,其中的言志和抒情作品几乎囊括了人类所有的思想情感。对父亲的爱当然不是例外,没有用诗歌来表达这份爱意有着复杂的原因。

父爱是一座灯塔,照亮我们人生之路,为何唐朝诗人很少赞美父亲?

避讳制度让他们不敢写。唐代时期避讳制度非常严格,国有国讳,家有家讳。唐朝的文人们从小就接受避讳教育,一般要向上避开三代之讳,这让他们在写诗文时噤若寒蝉,即使赞美父亲也要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触到了雷区。

唐代最委屈的文人恐怕要数李贺了,他是继屈原、李白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有科举入仕的抱负,却因为他父亲的名字中有一个“晋”字,犯了名讳,他终生不得举进士。如此严苛的制度,哪位文人还敢为父亲写诗?

父爱是一座灯塔,照亮我们人生之路,为何唐朝诗人很少赞美父亲?

家庭环境让他们不愿写。在古代传统中,严父慈母是家教的传统,父亲和母亲,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子女教育职责不同。父亲的严厉让孩子心惊胆战,而稍不注意就会有家法伺候。在这样的环境下,哪位文人会赞扬父亲呢?

同时,家庭分工不同,母亲一般在家操持家务,并且承担起了家庭教育孩子的重担,孩子们大都与母亲朝夕相处,于是有了“慈母手中线”的赞誉。而父亲一般在外出工、甚至外出负劳役,日久生情,离开的时间久了也缺少感情。

父爱是一座灯塔,照亮我们人生之路,为何唐朝诗人很少赞美父亲?

社会变迁让他们不会写。古代人均寿命很低,据史料记载,唐代人均寿命只有30岁左右,当然也有不少人能活到六七十岁,但那些大都是王公贵族。试想,一个人能写诗词作品大都已进入了成年,这时候他们的父亲大都已不在人世。

我们查阅唐诗,能发现有几首描写母亲的诗歌,如孟郊的《游子吟》,杜甫的《无家后》、李商隐的《送母回家》,却很难找到描写父亲的诗歌,因为在唐代,很多家庭的结构是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儿子对父亲很难有真挚的感情。

父爱是一座灯塔,照亮我们人生之路,为何唐朝诗人很少赞美父亲?

文人使命让他们不能写。我们查阅唐代诗人的生平,发现他们大都是官宦世家或者直接就是官二代,寒门学子极少。这与当时的科举制度有关,朝廷举行科举考试的目的就是从王公贵族的子弟中选拔人才,为朝廷所用,而与寒门学子无关。

这些文人一旦为官,要么在朝中励精图治实现自己的抱负,要么到地方任职为民谋利,当然也有投机钻营者。他们很忙,他们的父亲也很忙,很难有交集。于是我们发现,唐诗中的那些文人们大都喜欢交友,写给朋友的作品不计其数,却没有一首写给父亲。

父爱是一座灯塔,照亮我们人生之路,为何唐朝诗人很少赞美父亲?

现代社会已经消除了很多禁忌,赞美父亲甚至歌唱父亲的诗歌逐渐流行了起来。然而,与母亲相比,赞美父亲的诗歌还是太少了,或许制度壁垒可以打破,但是情感心理却难以突破。

父亲的爱是深沉的,我们需要细细体会;父亲需要理解,在唐代或许有很多禁忌,但在今天,我们要走进父亲的内心去感受,要拿起笔去赞扬。毕竟,父爱如山。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