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一生写了一千多首诗词,比不上他儿子的一首诗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说过一句名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对宋朝给予了极高评价。宋朝疆土面积在历朝历代中虽然不算大,但其经济、商业、农业、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发展水平,都达到了古代历史上的巅峰。无可否认的是,宋朝也存在一个巨大缺陷:武备不振。终宋朝之世,武备虚弱一直是其最大的软肋,在与周边游牧国家的频繁战争中,宋朝身为天朝大国,在大多数时候都处于被压制一方,宋朝历代皇帝也都养成了保守苟安、不思进取的思维定势,甚至不惜向外国交纳岁币与换取和平,为宋朝灭亡埋下祸根。

宋徽宗一生写了一千多首诗词,比不上他儿子的一首诗

北宋的倒数第二个皇帝宋徽宗,被认为是导致北宋灭亡的千古罪人。宋徽宗继位之初,宋朝虽然外患频仍,但尚且还算一个繁荣昌盛的中原大国,宋朝万千臣民恐怕做梦也料不到,亡国之祸已经近在眼前。

宋徽宗一生写了一千多首诗词,比不上他儿子的一首诗

宋徽宗在位期间,在外交国策制定上产生重大失误,与金国订立“海上之盟”夹攻辽国,最终灭掉辽国,使得宋朝直接暴露在更为强大的金国兵锋之下,宋朝灭亡至此已经不可避免。可叹的是,宋徽宗误判形势,还在为自己的“英明决策”沾沾自喜,陶醉在“太平天子”美梦中不能自拔。宋徽宗赵佶虽然治国无能,但不可否认,他很有艺术天分,称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宋徽宗一生写了一千多首诗词,比不上他儿子的一首诗

宋徽宗赵佶,在文学、书法、绘画、音乐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艺术造诣。在诗词歌赋创作方面,赵佶也是建树良多。史料显示,宋徽宗一生创作过一千多首诗,从保存至今的有限几篇来看,但从艺术角度而言,他的诗雅致精深,意蕴优美,堪称是古典诗词中的精品之作。

宋徽宗一生写了一千多首诗词,比不上他儿子的一首诗

但从“文以载道”的角度出发,宋徽宗的诗词也有一个很大弊病,基本都是抒发个人感情、或者赞颂太平的应景之作,对国计民生却毫无提及,题材狭隘,格局有限。他的儿子赵榛写了一首诗,却要比赵佶高明得多。

宋徽宗一生写了一千多首诗词,比不上他儿子的一首诗

赵榛,是宋徽宗赵佶的第十八子。如果没有靖康之变,他也许会像宋徽宗的诸多皇子一样,在富贵享乐、优哉游哉之中度过一生。赵榛,曾被宋徽宗封为福国公、平阳郡王、信王,靖康元年,他又获封庆阳、昭化军节度使,迁检校太傅。1127年的靖康之变中,金兵杀入汴梁,拿着北宋皇家“玉牒”按图索骥,北宋皇族三千多人,除了康王赵构在外地躲过一劫,其他有一个算一个,一个都没剩,全部被绳捆索绑押往金国,赵榛也在其中。但赵榛颇有胆识,他没想其他人一样只顾瑟瑟发抖,而是不停地寻找脱身时机。路过河北时,赵榛陈金兵看守大意,成功脱身而逃。赵榛孤身一人,流落到河北真定境内。当时河北境内百姓组织抗金义军,自发起来抗击金国。赵榛听说有一支义军聚集在五马山寨,于是前往投奔。

宋徽宗一生写了一千多首诗词,比不上他儿子的一首诗五马山寨的义军首领,是宋朝旧臣马扩和赵邦杰。赵榛的到来让他们大为兴奋,有了皇子赵榛这杆大旗,义军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倍增,“两河遗民闻风响应”,河北山西各地义军群情激昂,纷纷派人前来联络,尊奉赵榛为主,抗金形势一片大好。赵榛审时度势,认为民心可用,于是就不失时机地派遣使者南下,联络宋高宗赵构,向他奏明:“诸砦乡兵约十余万,力与贼抗”,“臣多方存恤,惟望朝廷遣兵来援”,“臣于陛下,以礼言则君臣,以义言则兄弟,其忧国念亲之心无异。愿委臣总大军,与诸砦乡兵,约日大举,决见成功”,恳求赵构出兵北伐,北方十余万义军可以大举响应,收复中原故土大有可为。但遗憾的是,心胸狭隘的赵构,此时首先想到的是赵榛也是赵佶皇子,在北方威望日隆,如果支持赵榛抗金,只怕成功之后会威胁到他的皇位,因此对赵榛满腹猜疑防范之心,始终不肯出一兵一卒相助。最终五马山寨被金兵攻破,赵榛也在战乱中不知所终。赵榛留下一首诗:“全赵收燕至太平,朔方寸土比千金。氛祲一扫銮舆返,若个将军肯用心?”赵榛文采不高,诗句虽然文辞不够雅致,但却充满对北宋复国、还我河山的满怀热忱和豪情壮志,同时又对赵构小朝廷的畏缩苟安深表失望。赵佶那一千多首无病呻吟、玩弄辞藻的诗词,显然都比不上赵榛的这首诗。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