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寂寥”的中秋诗词,后两句名垂千古,韵味无穷!

每到中秋佳节,都是一家人团圆的好日子。我国的中秋节历史可谓是十分的悠久,早在唐代就有中秋赏月的习俗,到了宋代不仅仅局限观月,在美食上也是推陈出新。八月十五这一天,古人更是举国同庆,文人墨客围坐一起,歌舞升平,吟诗作赋,好一派安乐祥和。

历史上最“寂寥”的中秋诗词,后两句名垂千古,韵味无穷!古人赏月

但是中秋节并不是家家都能团圆的,有很多远方的游子由于身在异乡,疲于奔波劳碌,工作繁忙,无法在这一日回家团聚。不仅仅是现在如此,古代那时候交通不便,又经常有战事,远征的士兵或者在异地做生意的客商,经常是背井离乡,遥望远方的皓月,勾起无限的思乡之情。

历史上最“寂寥”的中秋诗词,后两句名垂千古,韵味无穷!中秋月

唐代诗人王建,虽然为官,但是与百姓打成一片,非常同情民间的疾苦,一生曾写过很多诗句,题材广泛,并且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王建最著名的一首诗是《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此诗创作的背景正是在中秋佳节,王建与朋友相聚时有感而发的佳作。诗名中的杜郎中,实际上是王建的好友杜元颖。这首诗通过思念友人,写出了那些身在异地游子的思乡之情,下面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诗: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庭院的地面雪白,大树之上栖息着几只鹊鸦,寒露悄无声息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今夜世人都举头仰望天上的明月,但是却不知道思乡的深情落到谁家?

历史上最“寂寥”的中秋诗词,后两句名垂千古,韵味无穷!桂花

诗词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中作者望月兴叹,感慨良多。诗中的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是写景,庭院的“地白”给人以整洁的感觉,这么洁白的地面,想必是有人打扫过的,在加上皎洁的月光映射,更显得雪白。而“树栖鸦”实际上是听到的,因为夜色已深,鹊鸦隐没在高处,与夜色融为一体,但是啼叫之声却十分的清晰。

历史上最“寂寥”的中秋诗词,后两句名垂千古,韵味无穷!月光如洗

下一句是承上启下,庭院中的露水点点滴滴,而秋天的桂花散发着香味,露水打湿了桂花,别有一番诗意。作者通过露水湿透桂花,来渲染中秋之夜的美好。我们不禁仰头望月,联想到了月宫中的桂花树,此时的吴刚,是否也在酿着醇香的桂花酒,与人间共祝中秋佳节呢。

历史上最“寂寥”的中秋诗词,后两句名垂千古,韵味无穷!蟾宫折桂

诗中最后两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却突然宕开,意境瞬间扩大,升华了主题。前两句还在写景,不带有一个“月”字,第三句才点明了望月,由自身联想到众人,同样都是望月,但是每个人望月的心情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欢喜,有的人忧愁。而天下之人千千万万,那茫茫的秋思究竟会落到谁的家中。

历史上最“寂寥”的中秋诗词,后两句名垂千古,韵味无穷!诗人望月

王建这首诗明明在写怀念友人,最后却推己及人,偏偏又写“不知秋思落谁家”,看来诗人已经从怅然于家人离散的相思中突然升华,写出了世间之人的百态,表现手法之高明,实乃历史上最“寂寥”的千古佳句!

历史上最“寂寥”的中秋诗词,后两句名垂千古,韵味无穷!圆月高悬

纵观整首诗,意境含蓄优美,行文一气呵成,而且情真意切,如一副美好的画面,把读者带进一个无限寂寥的相思境界,诗中最后两句画龙点睛,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好像那月光如洗,顷刻之间洒落人间。诗最后的结尾委婉动人,真是韵味无穷,名垂千古!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