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什么要狠心杀了自己的儿子?是因为“二宫之争”吗?

孙权杀子,也是为了平息儿子之间储位之争的饮鸩止渴,虽然暂时平息了争储的事情,但却因为二宫之争造成的后果,对东吴政权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也直接东吴开始走下坡路。没有选择余地的孙权,无奈之下选择刚刚七岁的孙亮为太子。等到孙亮继位后,东吴出现了君主未成年,没有肱股之臣的局面,以致政令不通,权臣当道,最终发生权臣废帝的事情。

孙权为什么要狠心杀了自己的儿子?是因为“二宫之争”吗?

孙权的昏庸,直接引发了二宫之争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认为,东吴发生的二宫之争的直接原因,就是由于孙权的昏庸,以致“嫡庶不分”使得宫闱混乱,纵容了其四子孙霸争储的行为,以致最后难以收场。

孙权一共有七个儿子,长子孙登、次子孙虑、三子孙和、四子孙霸、五子孙奋、六子孙休、七子孙亮。在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封孙权为吴王,拜孙权长子孙登为中郎将,封万户侯,据记载,孙登对曹丕的封赏拒绝接受,看来是根本没有承认曹丕为皇帝的。当年,孙权立孙登为太子。

吴黄龙元年(公元229年)孙权正式称帝,以孙登为皇太子。我们说,如果孙登不死,东吴也就不会发生二宫之争的事了。可惜的是,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年仅三十三岁的孙登病死了。史书记载孙登“居心所存,足为茂美之德,”,他的去世,让孙权失去了一个很好的接班人。

已经六十岁的孙权,在经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后,需要在几个儿子中再选立一个太子。由于次子孙虑早亡,最大的就是三子孙和了。在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孙权立十九岁的孙和为太子。史书记载孙和“好文学,善骑射,承师涉学,精识聪明,尊敬师傅,爱好人物”。这么看来,孙和也是一个不错的太子人选。

孙权为什么要狠心杀了自己的儿子?是因为“二宫之争”吗?

孙权在立孙和为太子不久,又封四子孙霸为鲁王,可能是为了安抚孙霸没有被立为太子那颗受伤的的心,孙权对孙霸非常宠爱。其实这也无可厚非,父亲疼爱儿子也很正常。但是孙权给孙霸的待遇和太子孙和几乎没有区别,这样一来,就逐渐滋长了孙霸的傲气,甚至不将哥哥放在眼里,形成了“和、霸不睦”局面。

孙霸仗着父亲孙权的宠爱,处处与太子孙和作对,在朝中也要与孙和分庭抗礼。时间一久,大臣们也不知道孙权到底是怎么想的,有些人就认为孙权极有可能会改立太子。于是朝中大臣也分成两派,一派支持太子孙和;另一派支持鲁王孙霸。支持孙霸的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由孙霸取代孙和的太子之位。所以,不但孙和、孙霸两兄弟在斗,大臣们也分成两派在斗。

对于这种情况,孙权并没有站出来,明确巩固孙和的太子地位,而是简单的要求两个儿子不要再结交大臣、宾客,专心学习。权力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孙权如此简单处理,怎么能消除两兄弟的权力之争呢?两兄弟之争不但没有消除,反而更加助长了孙霸的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还是有机会的。而孙和却极度担心自己的地位不保。

孙权为什么要狠心杀了自己的儿子?是因为“二宫之争”吗?

在两兄弟的进一步争斗中,朝中大臣之间的争斗也变得更加激烈。甚至出现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人支持太子;而骠骑将军步鸷、镇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人支持鲁王孙霸的情形。在二宫之争的几年间,这两派也互相倾轧,导致朝政混乱不堪。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也对觉得必须要解决,他曾说:“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这说明孙权对这件事的认识还是很清楚的。如果不解决就将蹈袁绍父子的覆辙。孙权虽然考虑到这个问题,但却没有想办法解决,而是得过且过的拖。

这时候,一帮女人的出现,让事情发展得更加不可控制。孙权的女儿中全公主鲁育是支持孙霸的;而鲁育的姐姐朱公主却支持孙和。另外还有一帮孙家的亲戚也参和进来了。由于孙和被立为太子,孙权就有立孙和的母亲王夫人为皇后的打算。但是全公主不喜欢王夫人,也不希望孙和将来成为接班人,于是她就想办法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孙权为什么要狠心杀了自己的儿子?是因为“二宫之争”吗?

有一次孙权生病了,太子孙和到太庙去祭祀,因为离孙权的一个妃子叔父家比较近,就被邀请到家中坐坐。全公主就对这件事大做文章,向孙权打小报告说,太子不到太庙祭祀,专门结交外戚,不仅不孝,而且有图谋不轨的打算。全公主还对孙权说,太子孙和的母亲王夫人“见上疾,有喜色”,意思说,王夫人听说孙权病了很高兴,希望孙权早死,他儿子好赶紧继位。

孙权听了全公主的谗言,大为震怒,王夫人为此吓得不久也忧惧而死。太子太傅吾糜为了维护太子的地位,向孙权建议将孙霸派到夏口驻守,远离朝廷。这本是非常合理的建议,但却惹得孙权大怒,将吾糜下狱,以致死在狱中。丞相陆逊也因为主张太子正统地位需要稳固,鲁王是属臣应该有别,也惹得孙权不高兴,多次派人责骂陆逊,陆逊在忧愤中去世,使东吴失去了一位社稷之臣。

孙权对维护太子的一帮大臣进行打击、清洗,导致东吴损失了一大批治国能臣。而孙权对太子孙和也越来越讨厌,竟然将他幽禁。许多为太子求情的大臣被孙权杖责,有的甚至被满门抄斩。这样一闹,孙权对鲁王孙霸也好感全无了,对二子结党非常痛恨。

孙权为什么要狠心杀了自己的儿子?是因为“二宫之争”吗?

吴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八月,孙权下令废掉孙和的太子之位,降为彰王。孙霸因为有图谋害死太子孙和的计划,被孙权赐死。自此,东吴的“二宫之争”以双方的两败俱伤而结束。

二宫之争给东吴带来的后果

孙权在废除孙和的太子之位后,赤乌十三年(250年)十月,立自己最小的儿子孙亮为太子。神凤元年(252年),孙权病逝,临终前孙权征召大将军诸葛恪为太子太傅,会稽太守滕胤为太常,共同辅佐太子。随后,十岁的孙亮登基。太平二年(257年),十五岁的孙亮正式亲政。

托孤大臣诸葛恪,也没有逃脱历史上托孤大臣几乎没有好下场的怪圈,为了阻止诸葛恪专权,孙亮联合孙峻,用计将诸葛恪杀死,并灭了三族。但事情并不是孙亮所设想的那样,除掉了诸葛恪,又来了孙峻、孙綝兄弟。孙峻死后,朝中大权全部落在孙綝手中。

孙权为什么要狠心杀了自己的儿子?是因为“二宫之争”吗?

孙亮为了除掉孙綝,联合姐姐全公主、太常全尚、将军刘承等人策划杀掉孙綝,可惜消息被孙亮的妃子泄露,因为这个女人是孙綝的外甥女。孙綝连夜带兵缉拿了全尚,并包围了皇宫。孙綝召集大臣宣布:“少帝荒病昏乱,不可以处大位,承宗庙,以告先帝废之,诸君若有不同者,下异议。”大臣们那里敢不同意,只能说:“唯将军令”。只有尚书桓彝不愿意再诏书上签字,被孙綝当场处死。

孙亮被废后,贬为会稽王,不久在前往封地途中自杀,也有人说是被孙綝毒死的。孙綝又拥立了孙权的第六个儿子孙休继位。孙休不久就设计杀掉了专权霸道的孙綝,看来这孙休还是有一定的手腕的。也是在孙休在位期间,东吴稍微稳定了一点,但也没有什么建树。

永安七年(264年),孙休去世。大臣们考虑到孙休的儿子太小,拥立了原来被废的太子孙和的儿子孙皓继位。也为东吴迎来了一位荒淫、残暴的皇帝,成为了东吴的亡国之君。

孙权为什么要狠心杀了自己的儿子?是因为“二宫之争”吗?

也难怪《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将东吴灭亡的责任归结到孙权的身上,正是在他的老年昏庸时所犯的错误下,为东吴后来的衰落,埋下了根源。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