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犯人临终前吟了一首诗,朱元璋听后大怒,将在场官员全部处死

蓝玉,朱元璋拜把子兄弟常遇春的小舅子,玩世不恭却敢打敢拼,很早就随着常遇春东拼西杀。而每次打完仗,他又能把一些战场经验“汇总”,所以,年龄虽不大,但指挥战斗经验丰富。

常遇春呢!也就极力向朱元璋推荐蓝玉。

朱元璋看到蓝玉的能力后,委以重任。蓝玉也争气,几场大捷下来,连克云南贵洲四川。后又北上大破元军,乐得朱元璋常常看到捷报后惊案而起。

江山打下后,朱元璋建立了大明。

但是,打下这片江山耗尽了他的半生岁月,便早早立了朱标为大子,蓝玉、常遇春等这些老一辈少一辈的开国大将自然就成了太子派。可惜!朱标却英年早逝,而他早早的离世,悲剧就上演了。

朱标死后,皇长孙朱允炆继任。

但朱允炆由于年龄太小,十年八年不能君临天下。

而朱元璋已进幕年,他见原太子派的那套武将集团班子骄横跋扈,竟然不听朱允炆使唤,处,还处处挤压朱允炆。便产生了除掉他们这些人的想法,意思呢!也是防止将来朱允炆是镇不住这些功臣,把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丢了。

尤其是蓝玉,成了他心头大患。

蓝玉在屡立功勋之后变得骄横了起来,更有功高镇主不服天朝管之嫌,还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也包括朱允炆。

更严重的是在北伐北元的时候,蓝玉在朱元璋心中已是极其狂妄之徒和谋取自己江山的人了。

伐北元的时候,当蓝玉率军抵达一个关隘的时候,守关的明军为询问详情,晚了几个时晨没有及时开门,蓝玉竟命令士兵发起攻击,破门后还杀了主将,而这个主将也是立过功劳的人,还与朱元璋是结拜兄弟。

打败北元之后,俘虏的元朝皇帝的妃子被朱元璋看中,可是军中传说竟被蓝玉办了,至使元妃羞愧自杀,虽是传闻。但朱元璋还是把这笔账记在了蓝玉头上。

据野史还有一事,蓝玉有一次与朱元璋争执,竞在殿上拂袖而去,而身后竟随其而去二十几个开国元勋。

由此,震惊历史的蓝玉案终于发生了。

(在案发之前,那二十几名功臣在庆功楼上被一炮炸得尸首无存,其中就有常遇春)。

朱元璋借口蓝玉图谋造反下旨将其斩杀,侏连九族达三千多人,然后接连又杀了一大批功臣。当时被株连的,不明底细的多达1万多人,被冤枉的与蓝玉没瓜葛人更是不计其数,基本都是随自己打天下的集团哥兄弟。

其中有一个名叫孙蕡的文官,学识渊博(其实与蓝玉并无私交,只是与常遇春、胡惟庸(胡大海)交往密切),便被株连。临死前,写了一篇笔录,怒斥朱元璋所谓的蓝玉、胡惟庸案,就是卸磨杀驴。

并在临刑前,写下了一首诗;

鼍鼓三声急,西山日又斜。

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

这首诗比喻的是军队夜晚收兵的鼓声,鼓声奏完之后,没人安排这些打仗士兵的去处,士兵更找不到可以栖息的住所,没办法,只有走向了黄泉路。

整首诗的含义就是

“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

这首诗,不知道被谁写了无数篇,贴在了京城大街小巷

也由此诗的内容,朱元璋杀功臣的实际用意暴露无疑,因为百姓围观后,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如雪片一样传遍大江南北。

等到朱元璋知道信儿以后,天下的老百姓早就都知道了,把朱元璋弄得狼狈不堪。

因此朱元璋十分愤怒,就这么一个不大不小的孙蕡竟让他名声尽丧。

为了“表明自己是一时糊涂,听信了小人之言”,这个狠毒的君王开始用“心计”祸水东引,将错杀无辜的罪过丢给了帮助自已的“属下”。下令将参予审讯、抓捕、量刑的所有官员及监斩官在一日之内全部斩首,而之前和杀这些官负的刀斧手在行刑后全部发配。

后来被处死的这些人据说都没经过“审理”。

可笑的是,

很多监斩官在监斩蓝玉案的人时被当场斩首,稀里糊涂脑袋就搬了家,连顿断头饭都没吃着,据说刑场上刀斧手吓跑了一批又一批。

有一个捕头去茅厕,人刚蹲下,就被拉出去砍了。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