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对皇帝说:打败仗了就别回来了,什么时候赢了再回来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天子基本成了摆设,各个诸侯国蠢蠢欲动,其中最大胆的是楚国,在春秋初期周王室还有点威慑力的时候,楚国国君就敢称王,比下一个称王的诸侯国魏国早了近四百年!这个率先称王的诸侯就是楚武王,在他的励精图治下,楚国国力大大增强,扫清了江汉平原,积极准备向北进军中原。

大臣对皇帝说:打败仗了就别回来了,什么时候赢了再回来

楚武王五十一年(前690年),楚武王去世,其子赀继位,是为楚文王。楚文王也是一代明君,对内迁都理政,对外不断用兵,灭掉数国,快速接近中原之地。

楚国虽然好战,但发动战争也是需要理由的,有的时候,这种理由会从天而降,楚文王就抓到一个。

楚文王六年(前684年),息侯夫人在蔡国逗留时,遭妹夫蔡哀侯调戏,息侯对此大怒,但息国与蔡国半斤八两,息侯于是向楚国求助。楚文王此时正准备拔掉蔡国这个阻挡在楚国北进之路上的钉子,打通进攻中原的通道,息侯的请求可谓正是时候。

楚文王立刻表示同意,按照息侯的剧本来,先佯攻息国,跟息国联盟的蔡国出兵相助,结果息国倒戈相向,蔡国因此大败,蔡哀侯被俘。

大臣对皇帝说:打败仗了就别回来了,什么时候赢了再回来

楚国朝堂之上,被俘的蔡侯得知实情,气得破口大骂,既骂息侯诡计多端,也指责楚文王为人卑鄙、不讲道义,浑然不觉他自己有错。

楚文王见蔡哀侯被俘了还敢这么嚣张,完全就是不把他放在眼里,那还了得?脸色很不好看的楚文王当即下令:“来人,给蔡侯沐浴,洗洗风尘。”

不过这个澡,真不是一般人能洗的了的,因为楚文王准备的“澡盆”是一尊大鼎,至于鼎内,装的自然不是水,而是油。大王暴怒不已,众人自然不敢怠慢,很快,鼎摆好了,火烧旺了,油也滚了,就差蔡哀侯了。

楚文王神色不善地盯着蔡哀侯,观察他的反应,随时准备下令把他扔到鼎里,煮熟了用来祭祀。

大臣对皇帝说:打败仗了就别回来了,什么时候赢了再回来

但这时,一个大臣站了出来,阻止楚文王接下来的举动,当然,他不是同情蔡哀侯,而完全是为了楚国的利益考虑。

这个大臣名叫鬻拳,是楚国的宗室子弟,他劝说楚文王道:“杀一个小小的蔡侯不是大事,可是楚国刚刚摸到中原的边缘,前面还有许多诸侯国挡着,大王您要是烹杀了蔡侯,那些诸侯势必会感到恐惧而不愿归附。”

也是,人家打不过你才被俘,要是骂了几句就被你煮了,以后谁还敢跟你交朋友。

紧接着,鬻拳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与其杀了蔡侯,还不如放了他。反正蔡国的国力对楚国没有威胁,放蔡侯归国又可使其感激楚国,并赢得其他诸侯国的信服,这样,楚国的北上之路就会更加轻松,反之会艰难得多。

大臣对皇帝说:打败仗了就别回来了,什么时候赢了再回来

鬻拳所言确实句句在理,就是楚文王也不得不承认,这的确是最有利于楚国的做法。但关键时刻,楚文王就是受不了蔡侯这么辱骂自己,他咽不下这口气啊,所以,楚文王不听劝谏,执意要烹杀蔡侯。

在政治场上,既然领导都拍板了,那你再多说也无益,这时候最明智的选择就是闭嘴。可鬻拳是个暴脾气,他压根就没有想到要明哲保身,直接欺身到楚文王身前。

春秋时期,君臣等级远没有后世那么森严,最突出一点,臣子是可以佩戴武器上朝堂的!鬻拳见楚文王死活不听自己的,一时间急了,抽出佩刀就架到楚文王脖子上了,怒气冲冲地说道:”我宁可跟您一起死,也不愿看见您犯错失信于诸侯。”

大臣对皇帝说:打败仗了就别回来了,什么时候赢了再回来

楚文王从小养尊处优,何曾见过这种拼命的架势,而且他深知自己手下这帮大臣,没一个是省油的灯,鬻拳这家伙,还真可能说到做到。被吓得魂不附体的楚文王为了自己的小命考虑,管他气不气,连忙改口:”我听你的,全听你的。”

说完,楚文王就命人把大鼎撤了,放了蔡侯一马。

见目的已经达到,鬻拳一把扔下刀,跪倒在地,说道:”大王能听我的建议,是楚国的福气。作为臣子却胁迫君王,我罪当万死,请大王赐罪。”

楚文王不愧明君,心理素质也还是可以的,刚刚才被吓出一身冷汗,现在却能心平气和地处理事情,他也知道鬻拳的脾气,一向率直,这次也是自己太固执,所以并没有怪罪鬻拳,还出言表彰鬻拳的忠心。

春秋时期,认死理的人还是不少的,鬻拳就是一个,楚文王虽然原谅了他,但他觉得不能原谅自己。于是这个狠茬子捡起地上的刀,照腿上狠命来了几刀,愣是把自己的一只脚给剁了。

大臣对皇帝说:打败仗了就别回来了,什么时候赢了再回来

鬻拳的忍耐力实在非凡,跺脚以后,他还高呼:“谁敢对大王不敬,这就是下场!”(人臣有无礼于君者,视此)

鬻拳此举,惊住了场所有人,望着血泊中的鬻拳,众位大臣感觉背后凉飕飕的,全都在心里发誓以后再也不敢顶撞大王了,不然可是要卸脚的,大王不卸鬻拳卸啊。

楚文王也愣住了,随即缓过神后,立刻命人把鬻拳送去救治,在当时,这种伤不及时救治是要死人的(虽然及时救治也不一定能活)。对于鬻拳的所作所为,楚文王感动不已,于是把他斩下的那只脚送往太庙,以警示自己纳谏。

鬻拳不仅胆大,命也挺大,在受到及时救治后,他休养了一段时间,就又生龙活虎了。楚文王知道他忠诚,待他也不薄,任命其为大阍,尊其为大(太)伯,并把这个职位给他的家族世袭,虽然这只是个守门官,但是鬻拳守的可是都城的大门,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臣对皇帝说:打败仗了就别回来了,什么时候赢了再回来

然而,楚文王没料到,鬻拳是一狠到底的人物,数年后,他依然这么狠,楚文王会再一次见识到。

楚文王十四年(前676年)巴国入侵楚国,楚文王亲自率军御敌,结果因为轻敌,又有人叛变投敌,楚军在津地被巴军打得大败,就连统帅楚文王也挂了彩,脸上中了一箭。

吃了败仗的楚文王收拢残军,自己先率一部退回国都,打算养好伤再战一场。楚文王很快到了城门口,派人嚎了一嗓子:“开门,大王回来了。”

按理说,守城官听到大王归来应该立即大开城门欢迎,可是楚文王在下面叫的嗓子都哑了,城门依旧紧闭,城门楼上愣是半天都没动静。好半晌,鬻拳才慢悠悠地出现在城楼上,询问楚文王战况如何。

大臣对皇帝说:打败仗了就别回来了,什么时候赢了再回来

楚文王脸色通红(也可能是血),憋了半天才回应说败了,鬻拳一听就不干了,大声嚷嚷道:“啥?败了?我楚国自武王以来就战无不胜,一个小小的巴国,大王亲征都解决不了?岂不遭诸侯耻笑,我决不开城门,你也别想进城!”

鬻拳一番话说得楚文王惭愧不已,但是细究起来,鬻拳完全是无理取闹,巴国哪里小了?比起此时的楚国,巴国根本不差多少好吗?即便到了几百年后的战国,经过商鞅变法的秦国灭巴国时也是费了不少功夫的。事实上,此时的楚国,在与巴国的争斗中是处于下风的,所以楚文王败了一场远没有鬻拳说的那么严重。

不过楚文王可能有愧于自己轻敌之失,就全都认了,还好言好语请求鬻拳放他进城,发誓来日定当击败巴军。可鬻拳不依不饶,半步也不让,但也不能一直把大王晾在城外不是,于是鬻拳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

大臣对皇帝说:打败仗了就别回来了,什么时候赢了再回来

当时楚国东部的黄国也与楚国有隙,鬻拳就说巴国与黄国同罪,楚文王如果击败了黄国,那才可以向宗庙交代,这样才能入城。楚文王一拍脑门,悔不当初,我怎么就让他守城门呢?

但是后悔也无用,楚文王知道鬻拳是个认死理的,于是愤而挥兵黄国。楚文王水平还是有的,这次长了教训,用兵注意多了,很快就在踖陵打败了黄国的军队。

楚文王不久就跟黄国国君订立了盟约,然后立即赶回国,但因为连日奔波,他的箭伤发作。当楚军到达湫地时,楚文王病倒,并于次年去世。

鬻拳收到消息后,痛哭流涕,没想到一点箭伤就要了大王的命,这都是我的错啊。鬻拳后悔不已,亲自前去迎丧归葬,并将楚文王安葬在夕室,立楚文王长子为王。

大臣对皇帝说:打败仗了就别回来了,什么时候赢了再回来

一切办妥以后,新王还没说什么,鬻拳就自己跑到他面前,说自己第二次冒犯大王(指楚文王),间接害死大王,已经无颜苟活于世。说完,鬻拳挥刀再断一足,不过这次不需要救治了,新王还没反应过来,鬻拳就引剑自刎了,新王叹息不已,将其给楚文王陪葬。

对于鬻拳,《左传》的评价是”鬻拳可谓爱君矣。“但是到了明朝,鬻拳就被读书人骂惨了,可见专制之加强。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