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三国时期其实还有第四个国家,是真的吗?

三国时期的确存在第四个国家,这是汉末乱世的残留。东汉末年烽火连天,各路军阀割据混战,历经数十年战乱,最终形成主要部分的魏蜀吴三足鼎立,是为三国时期。有人说三国时期其实还有第四个国家,是真的吗?

为什么要说主要部分呢?因为在角落里还有一个国家存在,只是它的名声很小,远不如魏蜀吴三国的人物故事,广为人知。

与三国相比,这个国家实力是弱了些,但国祚却是不短,只是因为偏处辽东,没有参与中原争夺才名气极小,这个国家就是公孙氏建立的燕国。

燕国奠基

没有政权是一朝一夕建成的,燕国也是经历公孙氏数代人的努力才占据辽东,自成一国。

燕国的奠基者是公孙度,字升济,曾用名公孙豹,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迁居到玄菟郡(在今我国东北及朝鲜北部一带)。

东汉中后期的官场是比较看出身的,朝廷上的那些三公九卿,大多出身名门,而这些名门,到了汉末往往就割据一方,父死子继,朝廷不过给个任命文书而已,像四世三公的袁绍。有人说三国时期其实还有第四个国家,是真的吗?

汉末的群雄争霸,光靠自己而没有祖荫是不太行的,比如刘皇叔同学,空顶着一个汉室宗亲的称号,自己没有资本,历经千幸万苦才站稳脚跟,按他自己说,如果让他从州牧开始,估计就能复兴汉室了。

可公孙度的出身,比刘备好不到哪去,而且还没有汉室宗亲这个名头,说不定混的会比刘备更惨,但他有比刘备更好的运气,这个运气,源于他的名字。

当时的玄菟太守是公孙琙,他的儿子公孙豹十八岁就夭折了,公孙琙很伤心。碰巧公孙度小时候时也叫公孙豹,而且他跟公孙琙的儿子年纪相仿,公孙琙一见到他,就仿佛见到了自己的儿子,不仅送他去学习,还给他娶了老婆,完全是把他当儿子对待,公孙度也不傻,自然以父礼侍奉公孙琙。

建宁二年(169年),朝廷下诏推举有道之士,公孙度被举荐为尚书郎(一说为郎中) ,不久升任为冀州刺史,但因为谣言,很快就被罢免。此后十数年,公孙度都没做什么大事。有人说三国时期其实还有第四个国家,是真的吗?

初平元年(190年),公孙度的同乡徐荣(董卓手下的中郎将)向董卓推荐公孙度,公孙度被任命为辽东太守。公孙度带着家眷走马上任,但因为他的出身,辽东郡的那些豪门贵族都看不起他,不把他当回事。

然而,公孙度不是刘备,什么仁德,他连表面功夫都不想做,一到任就推行严刑峻法,以各种小事为由诛杀了一百多家豪强,使得辽东郡人人自危,以最短时间建立了自己的威权。

公孙度对内高压,对外也不软弱,“汉独以强亡”不是白说的,公孙度以一郡之力,就能东征高句丽,西征乌丸,威震海外,让夫馀国王尉仇台主动成为辽东附属。

当时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中原大乱,中原士人大多避难于辽东,如管宁、邴原、王烈、太史慈等,都是知名人物。有人说三国时期其实还有第四个国家,是真的吗?

公孙度冷眼旁观,敏锐看出汉祚将绝,开始与亲信商议图谋王位。同年他自封为辽东侯、平州牧,对辽东的行政制度进行改革,还追封公孙延为建义侯,为祖先立庙宇,设祭坛祭天,诸多仪驾都效仿皇帝,正式脱离汉庭建国。

公孙度可没有袁术那么傻,他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所以没有称帝。

势力扩张

之后十余年,中原陷入混战,公孙度雄踞辽东,也没人来招惹他。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还曾征召公孙度为武威将军,封永宁乡侯,对此公孙度表示:”我在辽东称王,要永宁何用!”当然为了不跟曹操撕破脸,他也没有拒绝任命,只是把印绶藏在武器库中。

建安九年(204年),公孙度去世,其子公孙康继承辽东太守的位置,另一子公孙恭继承永宁乡侯。

公孙康没有其父公孙度那么出众的军事能力,上位第二年就丢了公孙度经营多年的东莱诸县。至此,公孙氏的政权与曹操的地盘开始接壤,公孙氏要直面这个可怕的敌人。有人说三国时期其实还有第四个国家,是真的吗?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征乌桓,大破乌桓及袁尚军,袁尚、袁熙兄弟投奔公孙康。

袁尚、袁熙虽然是来投奔的,但手下还有几千骑兵,他们打算做掉公孙康,自己占领辽东。

公孙康岂是善类,他为了讨好曹操,早准备好了埋伏。不久,袁尚、袁熙就被斩杀,人头被公孙康送给曹操。

公孙康不敢打曹操,但高句丽他是说揍就揍的。因为高句丽不断侵扰辽东,公孙康于建安十四年(209年)出军进攻高句丽,攻破其都城,高句丽王的长子拔奇率自己统领的三万余人向公孙康投降。

后来公孙康去世,其子公孙晃和公孙渊都还小,辽东官员于是奉公孙恭出任辽东太守。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派使者任命公孙恭为车骑将军、假节,封爵平郭侯,追赠公孙康为大司马。有人说三国时期其实还有第四个国家,是真的吗?

公孙恭身体不好,之前就因病丧失了生育能力,继任之后也因病难以处理政务,在位期间并无多大建树。太和二年(228年),公孙恭被长大成人的公孙渊胁迫,无奈退位 。

盛极而衰

公孙渊能够逼叔退位,自然不是什么善类,事实上,他是公孙氏三代四主之中野心最大的,上位不久就定下称帝的目标。当然他也明白自己的斤两,没有擅自称帝,而是周旋于两国之间,寻找机会。

公孙渊先是向曹魏称臣,接受魏明帝扬烈将军、辽东太守的任命,同时,他又派人向东吴联络,企图向东吴称臣来抗衡曹魏。

太和七年(233年),孙权打算册封公孙渊为燕王,东吴举朝反对,孙权固执己见,依旧派人携带珍宝前往辽东,要立公孙渊为燕王。

公孙渊没想到孙权会如此看重自己,开始重新考虑起来,最终他认为东吴远而曹魏近,诱斩吴使,吞了那些珍宝,还将其首级献给魏明帝。魏明帝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有人说三国时期其实还有第四个国家,是真的吗?

当曹魏使节抵达辽东时,公孙渊又开始作死。听说使团中有人力大无穷,他就派兵包围使团住所,在之后的交谈中,又对使节出言不逊,多有侮辱之词。曹魏使节回国后,把此情况想魏明帝报告。

景初元年(237年),魏明帝派幽州刺史毌丘俭等人带兵征召公孙渊。公孙渊闻讯,立刻出兵阻击毌丘俭,一番激战后,毌丘俭无奈退兵。

既然已经跟曹魏开战,公孙渊也不藏着掖着了,当即自立为燕王,改元绍汉,并设置百官,他还给边疆少数民族加封晋爵,引诱鲜卑人去侵扰北方以免曹魏集中兵力来打他。同时他再次向东吴称臣,希望东吴向曹魏发动进攻。

此后魏明帝曾两次进攻辽东,都以失败告终,景初二年(238年),魏明帝召回司马懿,封其为太尉,令其率兵四万讨伐公孙渊。有人说三国时期其实还有第四个国家,是真的吗?

作为三国最大的赢家,司马懿自然是个狠角色,他一出马,没多久,拥兵数万的公孙渊就全军溃败,与儿子公孙修突围后被司马懿大军追上并砍杀。公孙渊的首级被送到洛阳,辽东、带方、乐浪、玄菟等地相继平定。

公孙渊时代是公孙氏政权的全盛时期,数次击退曹魏军队,偏偏盛极而衰,公孙氏政权至此而终。

燕国四十九年的国祚比蜀汉还长六年,在历史上却没留下多少身影,被并入了《魏书》,不可谓不可惜。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