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手握70余城,拥兵30多万,为何他不造反刘邦?

常常看到很多韩信粉在各个社区网站上发言,他们的核心观点是,韩信用兵如神,韩信从来没有想要造反,否则,在他坐拥齐地七十余城手握三十万齐兵的时候,他大手一挥,分分钟与项羽、刘邦三分天下,之后,凭借韩信神乎其技的用兵之策,很快就能一统天下。

但实际上,这些韩信粉不过是在痴人说梦罢了。

韩信入主齐地的时候,不是没有人劝过他造刘邦的反,不是没有人劝过他自立,他自己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以齐地为根据地自立门户,但韩信思来想去,还是认为时机不成熟,胜算太小,所以他只敢跟刘邦讨价还价,要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而不敢造刘邦的反。韩信手握70余城,拥兵30多万,为何他不造反刘邦?为什么我说韩信不敢造反?

其实理由很简单,韩信是常胜将军,韩信从不打没把握的仗,自立门户这事,韩信一旦做了,便几乎没有赢面——因为韩信身边全是雷。

虽然韩信、彭越、英布三人常被后人放在一起讨论,但其实韩信和彭越、英布区别很大,彭越和英布投靠刘邦时,都是真正的一方诸侯,手下有兵有将,甚至还有封地和百姓,说得再直白点,彭越和英布都可以看成是领导班子完善的小国家,而韩信投汉时是光杆司令。对于小国家来说,刘邦最多是给他掺沙子,但沙子却很难打入小国家的核心决策层,最多是在外围找补,所以最终,刘邦对小国家的控制力度,也是比较弱的。

对于光杆司令来说,事情就好办多了,刘邦可以在他周围布满自己的心腹,他的一举一动无异于全暴露在刘邦的眼皮子底下,只要刘邦想动韩信,随时都可以动韩信——这样的事,曾在韩信身上上演过两次,第一次是韩信在赵地时,刘邦夺了本应属于韩信统领的军队,第二次是在定陶时,刘邦再次夺去本应由韩信统领的军队。

为啥刘邦能如此轻易地夺去韩信的军队,但却没办法夺去彭越和英布的军队?关键点不还是因为韩信身边几乎都是刘邦的心腹吗?韩信手握70余城,拥兵30多万,为何他不造反刘邦?当韩信替张耳讨要赵王的时候,刘邦应当已经对韩信警觉了——韩信的所作所为,超出了一个将军应有的范畴,他替张耳讨要赵王,是在向张耳卖好,刘邦自然要有所防备了。

原本,刘邦就在韩信身边放了一些雷,张耳就是其中的一个雷。

派张耳和韩信一同平定赵地,一方面是因为张耳本是赵相和常山王,在赵地有根基,利于汉军平定赵地,另一方面,张耳是刘邦的老相识,也帮刘邦监视“国士无双”的韩信。除了张耳,还有曹参,自打韩信被派出去开辟第二战场,曹参就一直跟在韩信身边。曹参是什么人呢?在刘邦举起红旗前,曹参就是刘邦的同僚,是老乡,是沛县的狱椽,而后跟刘邦一路西进,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立下了无数的战功,对刘邦更是忠心耿耿。

在韩信离开赵地奔赴齐地的时候,虽然张耳没有继续跟着,但刘邦又派来了傅宽和灌婴,这可要了韩信的命了,摆明了就是要用亲信围住韩信,让韩信不敢有任何的异动,而韩信也是无可奈何——毕竟,兵、将都是刘邦给的,旗号也是刘邦的,所以刘邦把能力强的亲信安排在韩信身边,一点问题都没有!韩信手握70余城,拥兵30多万,为何他不造反刘邦?

韩信手握70余城,拥兵30多万,为何他不造反刘邦?

试想一下,韩信怎么反,才能成功?

除非韩信能把刘邦的亲信都策反或一网打尽。策反是不可能的,既然是刘邦的亲信,只要刘邦不死,就不可能成为韩信的亲信。一网打尽也难比登天,既然就是过来监视你韩信的,怎么可能同时涉险呢?

退一万步说,就算韩信技高一筹,成功地搞掉了刘邦安插在自己身边的全部有能力的亲信,但韩信上哪去找能够接替刘邦亲信的大将呢?一只三十万人的军队,如果没了大将,还怎么打仗,怎么打胜仗?退一万步说,就算韩信技高一筹,成功地搞掉了刘邦安插在自己身边的全部有能力的亲信,但韩信上哪去找能够接替刘邦亲信的大将呢?一只三十万人的军队,如果没了大将,还怎么打仗,怎么打胜仗?所以说,韩信在齐地时,根本就没能力反,也就根本不敢反。韩信手握70余城,拥兵30多万,为何他不造反刘邦?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