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曹操是个爱才的人,客观来讲,杨修和司马懿都当时很有才干的人,但二人的命运却存在着天壤之别。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行事风格上。

司马懿一生谦虚谨慎,甚至可以用谨小慎微来形容。与后来的蜀国的姜维一样,司马氏父子曾一度远离政治中心,一边跑去“避祸”,求的就是保全自己。与司马懿不同,杨修则比较张扬,甚至喜欢卖弄。

这一点,在野史和民间传说中都有表现,最富代表性的,便是“一盒酥”与“鸡肋”的故事。

相传,有人向曹操进献了一盒糕点,曹操非常喜欢,因而提笔在盒子上写了“一盒酥”三字。后来杨修见到此盒糕点,直接打开分与众人,并以“一人一口酥”来曲解了曹操所提之字。这一故事虽然很可能是后人杜撰的,但却也从侧面反映出,杨修的做事风格与常人不同。

而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军作战不利,正在考虑退兵时,杨修得知军营口令为“鸡肋”。随后便去收拾行李,并且向身边将领卖弄。虽然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反映出曹操有退兵之意,但擅自揣度位比帝王的曹丞相,已然是犯了大忌。加之曹操之前便对杨修不满,因而趁此机会,以扰乱军心为名,把杨修给报销了。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当然,如果仅凭这些事,以曹操的性格,还不至于对账下谋士妄动杀机。事实上,杨修参与曹操子嗣间的明争暗斗,才是他最终走向死亡的根本原因。在曹操的几个儿子中,以曹丕与曹植是最为出色,也最被曹操看好。

但是,在选立世子时,曹操虽然倾向于立长子曹丕,却还有些举棋不定。而杨修的脑子则不知搭错了哪根筋,跑去支持曹植。虽然曹操没有称帝,但也算是位无冕之王。帝王世家的事,又何时愿意让臣子来搅和?

对比来看,司马懿其实也卷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但他却比杨修聪明,懂得把持分寸。而杨修则不同,虽然没有跑到大街上嚷嚷“我投曹植一票”,也让众人察觉到了他的立场和意图。凭借曹操的洞察力,又怎能不清楚杨修的作为呢?

所以说,杨修与司马懿都很有才干,但二人性格却有天壤之别。在生性多疑的曹操手下做事,若不懂得收敛和提防,很快就会身首异处的,何况杨修还触怒了曹操最为敏感的神经,跑去搅和人家选任世子的大事呢?

曹操临死之前,为何斩杀杨修,却不杀司马懿?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古人云,竹秀林风必摧之,堆土于岸浪必冲之,楊修确实有才而处处展露出来,正好被曹操找到借口以泄露军事机密,动摇军心为由杀之,而司马懿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不笨,也不显山露水说穿了还是智慧,杨修技差一筹,曹操谋士能人众多,容不得他人随便揣摸他的意图,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结果。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