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探花不是指科举考试第三名,只要求一定要长得好看

科举制度至隋朝时候首创,然后经过唐朝的发展不断的走向成熟。科举的产生,是为了搜罗天下的人才,选拔有才能的人,为朝廷效力。科举考试中的前三名都有非常好听的名字,拔得头筹者名为状元,这个叫法今天仍在使用,第二称为榜眼,探花为第三。据说,在唐朝时候,探花可以不是前三名,但一定要长得好看,这是怎么回事呢?

“探花”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在当时探花与考试中的排名关系不大。简单的说,那时候的探花就相当于今天的”伴郎”。唐朝公布皇榜之后,都会有隆重的庆典,为各位学习喝彩。活动之一,就是举行探花宴。在宴会开始之前,会事先从考中的进士当中,选取两位长相英俊的人为探花使。

在唐朝,探花不是指科举考试第三名,只要求一定要长得好看

“探花”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探花宴开始之前,会到长安城的各大园子里,采摘盛开最好看的鲜花,而采摘而来的鲜花是要献给状元的,这种以宴会形式庆祝学子高中皇榜的活动,一直到唐朝末年还在流行。所以探花最初是指及第庆典活动中的两位年轻的进士,并不是专指第三名。

唐人李淖在《秦中岁时记》中写道:”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花,二使者被罚。”

在唐朝,探花不是指科举考试第三名,只要求一定要长得好看

例如在《唐才子传校注》中记载,唐朝晚期,有位名为崔谔榜的人,在科举考试中的名次不是很高,但是因为长相好看, 就被选中了探花。据说当时他被选中为谈话后非常的高兴,还做了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其中两句便是:”探花时节日偏长,恬淡春风称意忙”。

在唐朝,探花不是指科举考试第三名,只要求一定要长得好看

而”探花”一词,被指定为科举考试的第三名,是在北宋末年。科举考试的前三甲,也被称为”三鼎甲”,意思是这三人,仿佛鼎的三只足,他们三人可以说是科举这个选才大鼎的支柱。”探花”就再也不是那个为他们折花献礼的进士了,而同样四天下学子梦寐要求想到达到的高度,探花同样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在唐朝,探花不是指科举考试第三名,只要求一定要长得好看

其实科举考试中的前三甲,真正从实力上来说,可以说是不分彼此的,这个名次高低是由皇上定夺的。历史上也有关相关的记载,可能你在科举中成绩很高,但是可能因为相貌丑陋,皇帝就会取消”三甲”的资格,也有的人可能因为名字取得不好听,就会从状元的位置上掉了下来。

虽然科举在现在人看来有不少的弊端,也有人觉得这种考试是比较迂腐的,但是他却是当时有志之士做官的最捷径的一条路。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

–为您推荐–
专家打开千年古墓,只挖出层层灰烬土地,四年后才找到几千珍宝
千年古墓里埋了一个小女孩,棺材上刻了4个字,专家看后吓出冷汗
考古队进入千年古墓,发现一包94年生产的方便面,专家惊呼:坏了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