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对秦始皇陵记载多半为真?考古发现:始皇帝青铜棺椁状态诡异

古今多少稀奇事儿,把酒尽付笑谈中。

各位看客老爷,祭酒又来给您说道这纷杂尘世,玩物人间。

上回说到秦始皇陵从选址到建成,两千年来经历各种子虚乌有的盗墓事件,最后在上个世纪打井队意外挖出人俑,国家文物局和陕西省委组建考古队进行考古。

史记对秦始皇陵记载多半为真?考古发现:始皇帝青铜棺椁状态诡异

那么,真正的秦始皇陵又藏着什么秘密?

/历史上的皇陵布局

历史上对于秦始皇陵其实有过很详尽的描述。

陵墓修建的主持者之一李斯曾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

李斯作为当事人,此说大致无误。

因此可以推断,秦陵当有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地宫。

裴骃的《史记集解》引《皇览》曰:“坟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余。”

可知秦始皇陵最初的封土有五十余丈,约合今115米。

封土的北侧、西侧有大片建筑,模仿的是逝者生前“前朝后寝”的制度。

此外,秦始皇建立了完备的陵寝制度,当年曾迁徒“三万家”到陵园居住,负责修建与维护陵园。

史记对秦始皇陵记载多半为真?考古发现:始皇帝青铜棺椁状态诡异

而有关秦陵概貌,《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得最为翔实,也最为可靠: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郦道元《水经注》卷八则记载:“秦始皇……旁行周回三十余里,上画天文星宿之象,下以水银为四渎百川五岳九州……后宫无子者,皆使殉葬,甚众。”

依据上述文献记载,人们绘制的秦始皇地宫及墓室的景象,如下图所示。

史记对秦始皇陵记载多半为真?考古发现:始皇帝青铜棺椁状态诡异

秦陵拱形的顶部是“天文星宿之象”,遍布由夜明珠制作的日、月、星及银河、二十八星宿。

宫室地面“百川、五岳、九洲,具地理之势”,“江河湖海”用水银灌输。

铜质棺椁放置在象征中国疆域地貌的版图上。铜棺周围点缀着“人鱼膏”人形铜地宫中安放了可以自动射箭的机关(“机弩矢”)。一旦有盗贼擅自进入地宫,通过机发装置连接起来的弩机可以自动连射。

除了这两处记载外,东汉卫宏撰写的《汉旧仪》在史记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描述皇陵工程之浩大,地理位置之深。

“使丞相李斯将天下刑人徒隶七十二万人作陵。凿以章程。三十七岁锢水泉,绝之塞,以文石致以丹漆,深极不可入。奏之曰:‘丞相臣斯昧死言,臣所将隶徒七十二万人治骊山者,已深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然,叩之空空如下天状。’制曰:‘凿之不入,烧之不然,其旁行三百丈乃止。’”

“深极不可入”、“凿之不入,烧之不然”的地方是哪里?大致应当是挖到了岩石层。

之后《史记》又载:“大事毕,已臧,闭中羡(yán岩),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这段文字透露了地宫的三道大门,同时还写出秦二世为了保密而以工匠殉葬的残酷。

史记对秦始皇陵记载多半为真?考古发现:始皇帝青铜棺椁状态诡异

当秦始皇陵的修建进入尾声之时,工匠正在地宫中门以内干活,突然“闭中羡门,下外羡门”。

辛辛苦苦的工匠最终竟然一个也没有逃出,全部成为殉葬品。

而皇陵中除了“中羡门”、“外羡门”,因当还有一“内羡门”,共同组成地宫的三道门,三道羡门当在一条直线上。

此外,司马迁写“中羡门”用了一个“闭”字,写“外羡门”用了一个“下”字。这说明“中羡门”是可以左右开合的,而“外羡门”则是能上下启动的。

至于“内羡门”怎么开合,没有具体记载,依照陵墓的惯例,这很可能是一处被封死的大门。

/考古下的秦始皇陵

当然,上述所说都是文献中的记载,未必属实,真要一窥真相还得依靠现在的科技力量。

所以在2002年的时候,秦始皇陵考古项目正式被科技部纳入863计划。

这也是我国首次将文物考古及保护列入高新技术计划,国家不但为项目投入了专项资金,还为考古学家们提供了遥感和高科技探测技术,在不打开,不伤害秦始皇陵的基础上,对秦始皇陵地宫及陵园区进行的大规模勘察。

史记对秦始皇陵记载多半为真?考古发现:始皇帝青铜棺椁状态诡异

经过勘测和数据整理,考古学家们掌握很多关于秦始皇陵的内部结构的信息。

秦始皇陵园仿照其实是咸阳都邑的标准建造,占地近8平方千米,从内到外可分为四个层次:地宫、内城、外城和外城以外。

整个陵园以封土为中心,外面有两道夯土城垣,象征着都城与皇城。陵园内城面积1178.85亩,外城面积3052.65亩。

外城四面各设一门。东门在封土正中的东西轴线上,门阙规模宏大。内城除北墙开两门外,其余三面各开一门。

内城南门的阙门遗址至今仍屹立于封土之南,非常壮观。

其中地宫位于陵园区的核心位置,在内城的南半部的封土之下,东西长约170米,南北宽约145米,深30米。

是存放秦始皇棺椁的地方,也相当于秦始皇生前所住的宫殿。

史记对秦始皇陵记载多半为真?考古发现:始皇帝青铜棺椁状态诡异

接下来是内城,内城是陵园区内设施最多区域,尤其是南半部,北部则较多为一些后宫人员的陪葬区。

再往外就是外城,外城西部的地下设施是比较密集的,南北两个区域尚未发现遗迹,通过勘测,考古学家得知,外城各个方面都要稍逊于内城。

外城之外,就是各种殉葬坑和陪葬坑了。

不过,据考古学家们研究得知,其实秦始皇陵在最开始的时候,是有地面建筑的,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只有一个高高的封土堆的样子是不一样的.

只不过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沧桑,这些建筑已经消失不见了。只剩下那厚厚的封土继续保护着地宫。

在这些表面的粗夯土之下,有一个围绕着墓室,高出地面将近30米的矩形夯土墙。

这堵墙,东西长145米左右,南北宽120米,并在东面和西面各有一个墓道。

而在这堵墙内是一个九层阶梯状的夯土高台建筑,这九层阶梯每层高不到三米,宽2.5米左右,最上层的表面是一个平坦的大平台。

史记对秦始皇陵记载多半为真?考古发现:始皇帝青铜棺椁状态诡异

对于这个九层高台建筑到底是干嘛用的,有专家提出说其乃古时候祭祀用的祭台。

因为春秋时期的帝王陵墓,会在封土上建立一个享堂,也称王堂的建筑,专门用于祭拜。

而在《汉书》中曾有一句话这样描述秦始皇陵,“中层观游,上层山林。”

根据这句话,考古学家们推测,当时的陵墓设计者设计这座高台,是为了让秦始皇的灵魂能够站在这些台阶上登高望远,观赏自己的大好河山。

不过目前这些还都属于考古学家们的一些猜测。

其实在2002年的那一次探测中,专家们还发现,这片土地还存在汞强弱异常,在地宫的东北侧,强度最高,其次是西南侧,在地宫的西北侧,则几乎没有。

根据这片土地表现出的汞强弱特点,结合中国当时的地理特点,专家发现,秦始皇陵地宫中的水银分布格局和我国的水系分布大体对应。

除此之外,专家们通过探测还发现,在秦始皇陵的地宫中,一直有一个移动的金属物体。

史记对秦始皇陵记载多半为真?考古发现:始皇帝青铜棺椁状态诡异

和《史记》中的描述对比,那么这个移动的金属物体很有可能就是秦始皇的青铜棺椁,至于为什么会一直移动,当是它一直漂浮在水银制成的河流之中。

/秦始皇陵的出土文物

对于秦始皇陵的出土文物,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兵马俑了。

但事实上,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坑只是秦始皇为自己修建的众多陪葬坑中的一处。

史记对秦始皇陵记载多半为真?考古发现:始皇帝青铜棺椁状态诡异

只可惜,秦陵绝大多数陪葬坑并不对外开放,还在修复过程中的出土文物普通观众根本无法见到。

这些文物要么只在临时展览中露面,要么根本就没离开过实验室和库房。

所以,祭酒就奉上一些资料图片,帮大家弥补遗憾。

石铠甲坑

从1998年7月下旬至1999年1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始皇陵考古队对始皇陵外城东南部的一处大型陪葬坑进行了复探和小规模的科学试掘,取得丰硕的成果。该陪葬坑编号为“K9801”。

这里出土的“甲胄”用品均为真人用品大小,不过与铜制、铁制的此类用品不同,它们均是用青石所制,扁铜丝来进行串联。

史记对秦始皇陵记载多半为真?考古发现:始皇帝青铜棺椁状态诡异

其中最让祭酒惊叹的是一副头盔,其每个石片均有不同的弧度以保证最好的贴合度。

同时,对战士的保护措施相当严密,整副头盔仅仅可露出眼睛和鼻子而已。

在这个庞大的坑内,估计有上千件石质铠甲、头盔,还有二号坑曾经出土过的马缰索、青铜车马器构件、青铜锛、箭头及其他军用装备文物。

史记对秦始皇陵记载多半为真?考古发现:始皇帝青铜棺椁状态诡异

所以,这个陪葬坑应确切地称它为秦始皇陵的“军备库”。

铜禽坑

铜禽坑发现于2000年8月,距离秦始皇陵的中心点有1.5公里,是目前已知最远的一处陪葬墓群。

考古工作者在七号坑共清理出土青铜禽46件,其中铜鹤6件,天鹅20件,其它为鸿雁等禽类。

这些青铜禽类,有的水中觅食,有的伏卧小憩,有的曲颈汲水,栩栩如生。

由于盗扰及坑体焚毁坍塌,这些水禽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出土时青铜水禽不同程度地保存着白色彩绘,可见当时青铜水禽制作完成时,表面也施有彩绘。

史记对秦始皇陵记载多半为真?考古发现:始皇帝青铜棺椁状态诡异

除此之外,还有15件姿态诡异的陶俑,这些陶俑是这个坑内最神秘的地方。

这些陶俑共分为两种姿势,一为跪姿,一为坐姿。他们均头戴软帽,身着短袍,下穿长裤。

跪姿俑双滕跪地,上身挺直,右手向前弯举,手心似有持物痕迹,左手下垂。

坐姿俑双腿前平伸,席地而坐,体前俯,两臂平压在双腿之上,左手半握,拳心向上,右手半握,拳心向下。

史记对秦始皇陵记载多半为真?考古发现:始皇帝青铜棺椁状态诡异

然而,这些动作的寓意至今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

百戏俑坑

百戏俑坑发现于1999年,其地理位置距离石铠甲坑仅有35米的距离。

1999年5月至6月,考古队对该陪葬坑进行了试掘。通过试掘,对该陪葬坑的性质、内涵及建筑结构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陪葬坑呈东西向长方形,坑体东西长40米,西端宽16米,东端宽12.3米,坑东西两端各有一斜坡道,坑内有两道土隔墙三个过洞,坑总面积约800平方米。

同样以陶俑为主,百戏俑却和兵马俑有着非常大的差别。

已经出土的百戏俑几乎全部都是光着上身,下身只穿个短裙。

战国末期非常流行说唱和杂技表演,统称为“百戏”。可以看出,这些百戏俑就是为秦始皇表演节目的艺人。

百戏俑坑中除了有百戏俑之外,也出土了不少用于表演的道具,像秦鼎等等。

史记对秦始皇陵记载多半为真?考古发现:始皇帝青铜棺椁状态诡异

关于始皇陵的历史记载和传说,虽然令人难以置信,但很多却被目前的科学探测及考古发掘所证实。

所以,用“眼见为实”的实证科学,现代人根本就破解不了始皇地宫的奥秘,而解开这些埋藏于地下的巨大秘密,可能会帮助我们回归对古代中华文明的正解。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