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留在秦始皇心里的阴影有多深刻,导致千古一帝一生不立皇后

中国的皇帝从秦始皇开始算,这是尽人皆知的事。但你查遍史料记载,中国第一位皇后却是汉高祖刘邦家的女人——吕雉吕皇后。

一、堂堂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竟然没有皇后?

不光史书上没有记载,就连出土文物兵马俑守卫的秦始皇陵,也只有孤零零一个仅属于秦始皇一个人的陵墓。找不到他的皇后陵。

帝王、王后的陵墓都是他们活着的时候开始建造,死后埋进去。

那一堆像一座山一样高的封土,也彰显他们至高无上的地位。

所以,帝王王后的陵墓也叫山,秦始皇的陵当时就叫“丽山”。

他的陵墓不论规模还是藏品,名副其实的千古第一。

但考古发掘了40多年,还是没有发现丝毫和他的皇后相关的文物证据。

可见,秦始皇没有册立皇后,的确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了。

一个人的健康按我们现在的标准说,要有身体和心理两个衡量标准。

秦始皇身体健康标准没问题,否则,他如何常年累月巡游四方?他那二十几个儿子和十几个女儿如何出生的?

那他拒绝册立皇后,是否就可以归于心理问题了?

她们留在秦始皇心里的阴影有多深刻,导致千古一帝一生不立皇后

(没有皇后陵的始皇陵)

二、是什么样的心理阴影能让霸气侧漏的秦始皇心里留下创伤呢?

不少人都把矛头指向他的老妈——赵太后(也称赵姬)。

大骂赵太后不仅和老情人吕不韦私通,还和小情人嫪毐(lao ai)生下野孩子。给嬴政幼小的心灵造成了难以修复的严重创伤。从而导致他对全世界女人的看法就是昏聩、无智、坏乱朝纲。

在他眼中,女人就是发泄和生育的工具。

你想,自己的老妈都是这样一个德行,别的女人还能好到哪里?

的确,母亲赵太后的确给秦始皇一生的负面影响创伤面极大。但还有两个女人对秦始皇的心理造成的影响,并不比赵太后小多少。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元年),嬴政得到了许多人共同努力运作后的成果——当上了秦王。

其中最重要的两个人,一个是吕不韦,另一个就是华阳夫人。

吕不韦的故事尽人皆知,不再赘述。他的法宝是钱,哪里走不通,拿钱砸,往死里砸!

世间很少有钱铺不平的路。

华阳夫人的法宝是情,安国君赢柱对她的情。

华阳夫人是嬴政的爷爷赢柱最宠爱的妃子,不但漂亮妩媚,更是具有楚国王族血统的公主,娘家势力也为她增粉不少。但她最大的人生遗憾是不能生育。

华阳夫人缺儿子,吕不韦缺送钱的路子,两个命里缺东西的人,一拍即合。

吕不韦送给华阳夫人一个可以托付后半生的儿子;华阳夫人指给吕不韦一条显贵发达的路子。

这应该是历史上官商勾结做成的最大一笔买卖了。

送来的这个儿子本来叫嬴异人,为了表示铁了心给华阳夫人当儿子,连名字都改叫了“子楚”——楚国夫人的儿子!

嬴异人(子楚)是父亲赢柱和夏姬生的儿子,只不过他妈不受他爸的待见,他这个儿子也就跟着不受待见,可怜巴巴地被派到赵国给人当人质。

如果不是碰上了吕不韦,嬴异人的人生铁定了就是把牢底坐穿的高级囚犯。

也就没有“邯郸献姬”这回事,嬴政也就不会诞生在这个世间,更不可能登上历史舞台,成为千古一帝。

这也是吕不韦有意改变自己,无意间改变了历史的地方。

她们留在秦始皇心里的阴影有多深刻,导致千古一帝一生不立皇后

(少年嬴政)

自己有亲妈,还要给别人当儿子。这种内心的无奈和凄凉,只有当事人嬴异人和夏姬最清楚。

成功给华阳夫人当了儿子的子楚,经过华阳夫人的一系列操作,顺利地当上了父亲的法定接班人,剩下的事就是等着老爹死了。

当了56年秦王的昭襄王终于死了,排了一辈子队、从少年熬到中年的赢柱终于当上了秦王。

也许是这秦王来得太不容易了,激动地过了头,赢柱只当了3天就死在王座上了。

是太过兴奋?还是伤心过度?还是身体太糟朽?

只有天知道!

总之,这位过把瘾就死的高速秦王死在了38岁上。他的人生任务好像就是为给儿子和孙子当铺路石,顺利地把王位交给了儿子子楚。然后,绝不耽搁1天1秒就归西了。

子楚比他爹在位3天好一些,好歹了作1千多天的王。虽然也没有干出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却也没有犯太过出格的过错。

他最大的功绩是把权利交给了儿子嬴政,而不是另一个儿子成蛟。

如果这也算功绩的话。

她们留在秦始皇心里的阴影有多深刻,导致千古一帝一生不立皇后

(影视剧中的华阳太后)

三、在这些王位交替的过程中,一个隐身在历史帷幕后边的影子绝不能疏忽,她就是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在子楚当上秦王以后,被尊为华阳太后。子楚的亲妈夏姬也被水涨船高,被抬为夏太后。

两位太后,一个是亲生妈,一个是恩人妈,地位貌似平起平坐。

但世间没有绝对的公平,更没有绝对肩膀齐的权利地位。

当子楚作为秦王的时候,两宫太后的利益一致,亲妈后妈都是妈,儿子都是这一个。

两位太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处得自然是融融恰恰,貌似姐妹花。

但子楚一死,问题出现了,分歧摆到了面前。

子楚(秦庄襄王)只有两个儿子,长子嬴政和次子成蛟。

嬴政是吕不韦、赵姬和华阳太后早就盟约好的利益共同体,华阳太后必然会把天平偏向嬴政。

但夏太后不是他们这个利益圈子里的人,如果她不用力找一个自己的扶持对象,那么,她永远也别想真正和华阳太后平起平坐,永远低人家一头。

何况,从血缘关系上说,成蛟的母亲韩夫人是夏太后的王族侄女。都是来自韩国。

所以,夏太后的唯一选项,只能把宝压在另一个孙子成蛟身上。

结果我们都知道,嬴政胜利了。

这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华阳太后、相邦吕不韦、以及嬴政的母亲赵姬这些重量级人物都坚定捍卫着嬴政的王位,嬴政的王位稳定了,他们的地位也就稳定了。

而成蛟一方只有祖母夏太后和母亲韩夫人支持。

和嬴政比起来,双方力量不在一个量级上。

最终,嬴政取得了双方博弈的最终胜利——13岁做了秦王。

她们留在秦始皇心里的阴影有多深刻,导致千古一帝一生不立皇后

(影视剧中的秦王嬴政)

嬴政成为秦王,年幼不能理政。朝堂上的大权掌握在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手中。

但掌握整个秦国大舵的权利掌握在谁的手上呢?

当时,秦国朝堂的垂帘后面,有三个太后:嬴政的嫡祖母华阳太后、亲祖母夏太后、母亲赵太后。

三个太后总得有个高低上下,谁是真正的管事太后,太后中的老大呢?

只要瞟一眼朝堂上权利最大的这几个人,自然就知道哪位太后权最大了。

朝堂上最大的官莫过于相邦(秦时称谓,后来避讳刘邦,称为相国。兵马俑有出土铜戈就勒名“相邦吕不韦”),这个位置被吕不韦独霸了十年。

吕不韦和华阳太后是政治同盟。

地位仅次于吕不韦的昌平君、昌文君都是楚国王室,血统和华阳太后最近,他们更是血缘加政治同盟的利益共同体。

娘家的王族势力让华阳太后自然高人一等。

嬴政母亲赵太后,出身歌姬,没有半点势力可言。加上她本人辈分低、头脑简单、智商平庸。只能依附于华阳太后。

四、唯一可以和华阳太后唱反调的就是夏太后。

她原是韩国王室公主,但韩国在七雄中势力最弱,秦国根本都不把韩国放在眼里。而楚国是七雄中势力最强的。

韩国嫁到秦国的公主自然因为娘家没势力,受不到秦国的重视。这位夏太后就是一直处于失宠状态。其郁闷压抑的心情可想而知。

政治结盟的婚姻中,也可以看出,娘家的势力强弱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妃嫔们(太后们)的地位。

三位太后,组成了两个阵营。

无疑,华阳太后以绝对的强势爬上了三太后的最高位。

她们留在秦始皇心里的阴影有多深刻,导致千古一帝一生不立皇后

(影视剧中的吕不韦)

在嬴政没有亲政的十年里,秦国的大权,其实都攥在华阳太后的手里。她在忙着拢聚权力。

夏太后阳奉阴违地想着让成蛟干点什么事;而赵太后在权力上插不上嘴,就在后宫放浪形骸。

这三个和嬴政关系最密切的女人,在少年秦王嬴政眼里可能是好祖母好母亲吗?

从小缺乏父爱的嬴政,本想从母亲那里得到多一些母爱的慰藉,但母亲赵太后呢?

守寡了,私生活放荡一点,在当时也不算什么事。你低调一点也就罢了,竟然连野孩子都生了,这就不仅是脸面问题了。

本来嬴政只有一个弟弟成蛟,现在好了,平白又多出了两个让帝国蒙羞的同母弟弟。

嬴政如果不恨这个妈才叫怪事。

再看祖母,两位祖母貌合神离,嬴政再年少也是能感觉到的。

亲祖母夏太后总想着让成蛟登上王位,嬴政也是亲孙子,可能感觉不到吗?

嫡祖母华阳太后自己大权独揽,朝堂上下有多少重臣武将是娘家楚国来的亲信,哪还有什么军国大事是秦王可以做主的呢?

嬴政性格冷静果敢、乾纲独断,他雄才大略的心环视一下周围,发现有三个太阳罩在他的头上,即不能摆脱又不能消除。

还都是束缚他作为秦王行使王权的羁绊。

强势的华阳太后、阳奉阴违的夏太后、放荡无耻的赵太后,这就是围绕在嬴政身边的女人们。

她们为了权力,把人性中最丑陋卑劣的一面暴露出来,无限放大给正值青春年少的嬴政看,这一看就是8年。

把嬴政对女人的所有印象都定格在放荡无耻、阳奉阴违、强势霸道上。

完全失去了对母亲的温柔、祖母的慈祥,那些应该有的美好女性印象。

这8年里,也正是嬴政从13岁少年成熟为21岁青年,关键性格塑造成型期。

很不幸的是身边这些本应该给他带来温暖、呵护、积极阳光的女人们,统统变成了角逐权力的怪物猛兽。而嬴政则成了角逐场上的筹码、工具。

她们留在秦始皇心里的阴影有多深刻,导致千古一帝一生不立皇后

(影视剧中的夏太后)

五、21岁的嬴政把这种对女人的印象,顽固地雕刻到自己的灵魂深处,并影响他一生。

不在沉默中死去就在沉默中爆发,嬴政选择了爆发。

带着这种难以改变的固有认识,嬴政在等待一个爆发的机会。

公元前240年(秦王嬴政七年),嬴政的亲祖母夏太后去世了。机会来了。

成蛟为了积攒政治资本,被派往赵国监军。当他得知最维护自己的祖母夏太后去世的消息,立刻知道失去了夏太后的支持,自己回到秦国必然凶多吉少。

于是这位还梦想着当秦王的贵公子,做出了拼尽所有力量放手一搏的举措——反叛。这就是“成蛟之乱”。

成蛟之乱很快就被平息下去,嬴政潜在政敌——弟弟成蛟的威胁,就这样消除了。

而成蛟背上反叛祖国的罪名,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黑洞里。

有意思的是平息成蛟之乱最大的受益者,不是秦国那些浴血沙场的将军,而是赵太后的小情人——嫪毐。

平息叛乱后,嫪毐被封为长信侯。

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恣毐”,王宫里的东西他可以撒开欢随便用;

事无小大皆决于毐”,国家大小事都得听他的;

以河西太原郡为”,把太原这个战略要地、丰美大郡割给他当封地。

如此丰厚的奖赏,在秦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即便是赢了无数大胜仗的秦国战神白起,也不曾获得过如此超出规格的奖赏。

而赵太后却如此超格赏给自己的小情人,华阳太后同意吗?秦王嬴政同意吗?

这是以国家名义颁布的授爵命令,显然是得到了华阳太后和秦王嬴政的同意。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夏太后的死打破了存在多年的三太后临朝的格局。

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就意味着新的平衡即将建立。

嬴政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他不再是多年前那个不懂事的孩子,而是一个才智非凡的青年,只是他心中的雄韬伟略还没能施展而已。

她们留在秦始皇心里的阴影有多深刻,导致千古一帝一生不立皇后

(影视剧中的成蛟)

六、新的格局平衡点,在嬴政心中找到了。那就是以太后制衡太后。

夏太后的死,也开启了嬴政母亲赵太后的无边欲望。

对赵太后而言,让嫪毐参加剿灭成蛟的军事行动,可以名正言顺的获得封爵,让小情人即富且贵。

既可以迅速提高自己在王族的地位,又可以极大程度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对华阳太后而言,除了夏太后和成蛟是自己的敌人,其他人都可以是一个阵营的。夏太后一死,她不想再把孙媳妇赵太后弄得和自己作对,成为敌人。

所以,她没有出手阻拦赵太后封嫪毐为侯的任何举动。

两位太后从最初站在同一战线对抗夏太后,变成了赵太后跳出来自我膨大,形成另一股与华阳太后相抗衡的势力格局。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嫪毐的极速膨胀。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家里的宾客童仆就有数千人之多。

更有首都市长官(内史)、皇宫禁卫军司令(卫尉)这样高级别的实权重要高官投靠到嫪毐阵营中。

这一切都是极速膨胀的赵太后在幕后默许或支持的。

赵太后的疯狂膨胀,飞速形成了抗衡华阳太后的另一种政治力量。两位婆媳太后的权力博弈,却疏忽了一个人——秦王。

在她们眼中,儿子(孙子)似乎是长不大的孩子。但嬴政此时已是21岁的成熟青年,这一点,两位太后似乎疏忽了。

就在两位太后明争暗斗的时候,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呢?谁能知道,这个黄雀就是21岁雄心勃勃的秦王嬴政,她的孙子,她的儿子呢?

她们留在秦始皇心里的阴影有多深刻,导致千古一帝一生不立皇后

(影视剧中的嫪毐)

七、天要让他亡,必先让他狂!

对秦王嬴政而言,借嫪毐的手杀掉弟弟成蛟,除掉了自己王位隐患,又不必背负杀弟的恶名。还可以形成抗衡华阳太后的新势力。对王者而言,任何一种势力独大都不是好事。

更重要的一点是,嬴政要利用赵太后和嫪毐的狂妄无度,做一件大事。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9年)四月,嬴政到了一趟雍城(陕西凤翔)。“上宿雍”。

雍城是秦国故都,历代先王的宗庙所在。嬴政大晚上不回都城咸阳,还要夜宿宗庙故都要干什么?

己酉,王冠,带剑”,佩戴王冠和宝剑。

难道就这么简单?

戴冠和佩剑,在今天看来就是戴个帽子,拿把剑耍酷。

但对于当时的王者来说却意义非凡。在宗庙进行加冠礼,就意味着嬴政告诉各位祖宗:我要亲政了!

接下来,史书记载,疯狂的嫪毐竟然和赵太后合谋;想要废掉秦王嬴政,让自己生的那两个宝贝儿子当秦王。于是发动了“蕲年宫政变”。

但其中的真相令人疑窦重生。

且不说这两个野孩子没有王族血统,能绕过宗正那些专管王族事务的赢氏王族老人的审查吗?就自己吃几碗干饭都不知道,还要和威名赫赫的秦军过过手,是不是太搞笑?

合理的推测,这就是嬴政联合华阳太后搞得一场钓鱼执法。

相邦吕不韦、昌平君、昌文君都参加了这场剿灭嫪毐的行动,他们可都是华阳太后政治力量的核心成员。

果然,嫪毐中了圈套。见秦王嬴政不在都城咸阳宫,就派兵到蕲年宫刺王杀驾。

嬴政是早就把埋伏圈准备好的,嫪毐哪是对手?

没几个回合,嫪毐和他的党羽不出所料的被打败。门客、同党统统被剿灭,嫪氏被分尸灭族。

这也意味着赵太后的势力被彻底铲除干净。

换言之,嬴政借嫪毐的手除掉了弟弟成蛟这个潜在的王位竞争者,又借华阳太后的手除掉了赵太后为首的嫪氏势力。

千古一帝的斗争手腕果然厉害!不得不五体投地的佩服!

她们留在秦始皇心里的阴影有多深刻,导致千古一帝一生不立皇后

(王者加冠礼)

八、嬴政借力打力之后,华阳太后的权势还会长久吗?

第二年(公元前237年),相邦吕不韦因操作、包庇嫪毐假宦官入宫的罪名,被剥夺相邦职务,发配蜀地服刑。吕不韦自杀。

昌平君、昌文君因功没到任何处分,反而升了官。

嬴政忌讳相邦权势独大,特别将相权一分为二,设了左丞相和右丞相两个相互牵制的职位。

昌平君任右丞相,位子尊于左丞相。昌文君坐上了御史大夫的位子。

看似平静的这一切,只是一种假象。

就是在这同一年,李斯因《谏逐客书》得到了嬴政的格外信用,重用为九卿之首的廷尉(全国最高司法长官);尉缭因批评嬴政得到重用,任为国尉(主管全国最高军事机关);……一大批顶级人才从这一时期,走进了秦国的殿堂。

很明显,嬴政要启用属于自己的新人。这一年是秦王嬴政十年。

5年后(秦王嬴政15年),好强争胜了一辈子的嬴政嫡祖母华阳太后,落寞地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又过了3年(秦王嬴政19年),孤苦寂寥的嬴政母亲赵太后在抑郁寡欢中死去。

失去华阳太后庇护的昌平君、昌文君,在诸多事物上的措施策略,与嬴政也踏不到一个节拍上。屡屡在国家大政上与嬴政不能君臣谐和。

不久,昌平君被罢免丞相职务,名义上是到郢陈(河南睢阳)监军。

当时的郢陈是秦楚的边境地区,昌平君其实算是被流放了。

嬴政把昌平君流放到这个地方,可谓用心良苦。

即是想利用他楚国王子的身份稳定住楚国边境局势,又是想借楚军的手除掉昌平君。

如果昌平君稳定不住局面,要么会被楚国杀掉,要么有辱秦王使命,终是难逃一死。

不论输赢成败,昌平君都是个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昌平君选择了第三条路——反叛。

嬴政不得不亲自出马,请出战神级秦军第一老将王翦,用60万大军的倾国兵力彻底灭了楚国。

昌平君死于争战中,还背上了叛秦的名声,被秦国从史册中除了名。

如果不是2千年后,各地秦简的陆续出土,昌平君这位辅佐嬴政从幼年到成年的丞相级重臣,竟连真实的姓名都云山雾罩的不确定。

这一切,当然是秦始皇嬴政故意不想让他清楚导致的。

同年,昌文君死,死因不明。

她们留在秦始皇心里的阴影有多深刻,导致千古一帝一生不立皇后

(埋葬华阳太后、赵太后的秦东陵)

九、这些曾经深刻影响秦始皇一生的女人,辉煌过后,没落地走了。她们的影响却并未消失。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26年),统一了天下的嬴政,成为中国第一个皇帝。

他规定的许许多多帝国制度,都成了影响后世中国的伟大创举。

唯独没有一个女人登上皇后的宝座,成为这位伟大帝王的陪衬。

冷月猜测,在三太后们代掌王权的时代,也就是元年到七年的时间。嬴政正好是13——20岁,正是适合结婚的年纪。

他不可能不迎娶王妃,但谁是王后呢?按照谁最有话语权,谁说了算的政治规矩。

华阳太后最有发言权,给嬴政娶的必定是来自故乡楚国的公主,王后非她莫属。(华阳太后就当年宣太后从故乡楚国娶到秦国的侄孙女)

嬴政长子扶苏,极有可能就是这位没有留下姓名和爵号的楚国公主所生。

为了平和关系,其他妃子则可能来自夏太后的韩国公主,和来自赵太后的赵国公主。

因为政治婚姻极少征求当事人的感受,嬴政喜不喜欢包办的江南妃子,就不得而知了。

但在嬴政当秦王时,应该是有王后的。(因为他自己是不能做主的)

但,随着三位太后都过世了,嬴政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决定任何事情了。

也许,秦始皇听过属下遵从惯例册立皇后的建议。

但只要一想到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往,那些母亲、祖母们留在他心中的阴影,他还是坚定地摇了摇头!

她们留在秦始皇心里的阴影有多深刻,导致千古一帝一生不立皇后

(巴寡妇清)

和这些与他有密切关系的女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个叫做清的巴蜀寡妇。

嬴政为她特别修筑了怀清台。

当然不只是感谢她拿出巨资和水银支持国家建设和修皇陵,还是对她守志忠贞的表彰。

这一对比,嬴政公布于世的心思再清晰不过了。

他对寡妇清捧得有多高,就对王族里的女人有多失望。

当然那位来自楚国的王后,也没有随着嬴政从秦王到皇帝的升级,而当上第一位皇后。

而是和其他女人一样,彻底消失了在历史里。

任凭后世猜测,

所有的秘密也许只有等到秦始皇陵打开,才能大白天下。

她们留在秦始皇心里的阴影有多深刻,导致千古一帝一生不立皇后

(嬴政生母赵太后)

十、秦始皇不立皇后的心思,个中缘由只能猜测了。

1、少年的嬴政,眼中的女人是只有权力没有温情的怪物。

2、青年的秦王,心中的女人都是压制他、束缚他施展王权的紧箍咒。

3、统一后的秦始皇,自觉功业超过三皇五帝,再也没有女人能配得上他。

4、痴迷修仙的秦始皇,视女人为自己成仙的阻碍,上万名后宫佳丽也没有可以入秦始皇仙眼的。

千古一帝连成仙的路上都不愿女人相伴,足见这些生命中的女人,留在他心中是多深刻的阴影。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