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是不是美化了王允,王允在正史如何?

小说《三国演义》中,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利用美女貂蝉离间董卓和吕布,最后使吕布反正杀死董卓的情节可谓深入人心。然而小说毕竟是小说,历史上不存在王司徒献貂蝉的事情。真实的王允是一个有报国之心却不懂政治的儒生,他的人生也是波澜壮阔很是精彩。

一, 少年成名。

王允是东汉末年太原郡祁县人,他的家族以精通儒学而在当地很是知名。而王允聪明好学,是一个很讲究儒家气节的人,他对于学习经典很是勤奋。被当时的人称作:“一日千里,王佐之才。”演义是不是美化了王允,王允在正史如何?

而王允的正直和不畏权贵也让他之后平步青云,他十九岁的时候再太原郡做小吏,当时晋阳县有个小黄门赵津仗着自己巴结京城宦官的势力,贪横放肆,为祸乡里,王允马上就派人逮捕他下狱被处死。这引来了百姓们拍手称赞。后来,太原郡的太守王球任用毫无操守的无赖路佛为官吏。王允犯颜力争,批评太守这种任人唯亲的行为。王球大怒,把王允关入死牢。刺史邓盛知道此事后很佩服王允的正直,便设法把他救出来,任命为别驾从事。从此以后,各州郡都知道有一个敢和上司顶嘴的正直的官员王允,王球迫于压力也只得把路佛罢免。

王允为官清正廉洁,是当时难得的好官,而且本人又是儒学大家,很快就得到朝廷赏识,升迁为侍御史,从此由地方进入了东汉王朝的中央政府。

二,得罪宦官。

之后爆发了黄巾起义,王允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参加镇压黄巾起义的行动。王允在孔融和荀爽的辅助下,在对黄巾军作战中取得大捷,并且搜到了宦官张让和黄巾军勾结的书信,于是王允便向汉灵帝告发了张让的罪行,但灵帝只是责备了张让一顿。从此,宦官集团就个王允成为死敌,并借故陷害他,要将他置于死地。演义是不是美化了王允,王允在正史如何?

王允面对宦官的多次陷害毫不畏惧,最终被罢官判处死罪,他从容的走进囚车。这样的铮铮铁骨让朝中大臣们敬佩不已,纷纷上书皇帝请求赦免王允。汉灵帝最后免除了王允的死罪。但是宦官们仍然对他恨之入骨,王允于是变更名姓,辗转于河内和陈留而郡。

三, 诛杀十常侍。

汉灵帝驾崩,当时外戚大将军何进谋划诛杀十常侍,便把王允招在自己府内。在何进的帮助下,王允再次获得官职。宦官势力最终被何进的外戚势力打压,而大将军何进也由于自己的自大而被十常侍设计杀死,随后是袁绍和王允等大臣诛杀十常侍。演义是不是美化了王允,王允在正史如何?

但何进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接受袁绍的建议招镇守西凉的军阀董卓进京。董卓进京后,何进已死,继位的少帝年幼,朝中群龙无首。于是董卓仗着自己兵强马壮,废少帝改立陈留王,这就是东汉最后一个君主汉献帝。之后董卓专权,害死少帝与何皇后,消除了外戚的势力。并胁迫献帝迁都长安,将朝政把持在自己手中。东汉王朝再次陷入混乱中。

四,策反吕布。

董卓很看好王允,献帝继位后,王允被升迁为尚书令,后又升为司徒,掌管朝廷祭祀和教化天下百姓的大权。面对强悍的董卓,王司徒只得假意顺从,等待时机。

董卓千方百计的笼络王允,对他的建议言听计从,而王允则在暗中联络诸侯入京讨伐董卓。当时董卓从反对他的丁原手上把猛将吕布挖过来,认为义子。吕布也将丁原杀死,以换取董卓的信任和赏赐。然而董卓生性残暴,曾为了一点小事就用手戟扔向吕布;吕布又和他的侍婢私通,这让他惴惴不安,担心哪天事发就被这位太师杀了。

王允早就和吕布结交,关系很好。知道了吕布的担忧后便劝他诛杀董卓,做一个中兴汉室的功臣,并把自己的刺杀计划都告诉了他。吕布在王司徒的劝说下背叛了董卓,答应做内应诛杀董卓。演义是不是美化了王允,王允在正史如何?

公元192年,汉献帝命群臣到未央殿聚集,王允派勇士十余名伪装成侍卫在北掖门等待董卓。董卓的车架来到北掖们时,侍卫将董卓刺伤掉下车架,董卓正要叫吕布护驾,结果被吕布一戟刺死。董卓一死,大臣们很是慌张,王允怒斥他们,称这是诛杀贼臣,并亲自坐镇稳定人心。残暴的董卓就这样死在了王允的计划下,百姓们欢呼雀跃,百官也以王允马首是瞻。

五,不懂政治,书生之见。

王允设计诛杀董卓后,曾受董卓提拔的大才子蔡邕想起了董卓的知遇之恩而为他流泪,王允认为这是极大的不忠的行为,于是不顾朝臣反对将蔡邕下狱处死。此时王允在政治上的幼稚性已经显现出来,他是一个忠臣,也是一个能臣,但他却做缺乏领导朝政的能力,而是迂腐的按照儒家经书的道德和原则来运转东汉的朝政。

而刺杀董卓后,吕布与王允的矛盾也开始出现。吕布认为自己是大汉的功臣,而王允则把他当成刺客一类的人看待,并不听取他的意见。演义是不是美化了王允,王允在正史如何?

吕布请诛杀董卓苏率领的西凉军以除后患,王允则认为董卓残暴与部下无关。既然不杀,那就赦免吧,但王允又顾虑西凉军是叛逆,不能轻易赦免罪行。又有人建议他把袁术兄弟的关东人马派去西凉震慑董卓的军队,但王允又担心调走袁家兄弟的军队后关东会出乱子。

六,身残余孽

就是这样犹豫不决中,董卓的部下惶恐不安,不知道王允到底要怎么处置他们。而蔡邕之死则更刺激了西凉军,随后牛辅和李榷,郭汜等董卓的旧部纷纷在西凉自守。这时候吕布又派李肃到西凉诛杀牛辅,牛辅率西凉军打败了李肃,但自己却在乱军中被杀。西凉军群龙无首,李榷派使者到长安请求王允赦免西凉军,但遭到王允的拒绝。在讨虏校尉贾诩的建议下,李榷郭汜结盟,连夜奔袭长安,一路上收集残部扩充军队,到达长安城下时已有十万之众。长安城坚守了八天,最后城破。演义是不是美化了王允,王允在正史如何?王允拒绝了吕布逃亡的建议,说了一句很牛逼也很感人的话:

若蒙社稷之灵,上安国家,吾之愿也;如其不获,则奉身以死之。朝廷少幼,恃我而已,临难苟免,吾不忍也。努力谢关东诸公,勤以国家为念。”《后汉书·王允列传》

李榷郭汜攻入长安,对汉献帝说自己是为了替董卓报仇,并不是要对皇帝不敬。汉献帝在威逼下只好对攻入长安的西凉将领封官拜爵。而参与诛杀董卓的人则被打下大牢或被杀。

王允曾举荐同乡人宋翼和王宏为左冯羽和右扶风拱卫京城,这让李榷等人不敢杀王允,于是让献帝下旨招宋翼和王宏进京。王宏打算联合关东的诸侯攻打京城,但宋翼不同意。于是二人一起奉命进京,京城的威胁解决后,王允和宋翼,王宏三人一起被斩首于长安。

总结:

历史上的王允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在儒家经典下熏陶出来的一个正人君子,他是按照儒家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他是一个无私的忠臣,但执掌最高权利时仍然按着儒家的教条来行事,却丝毫不懂政治的复杂性和平衡性。终于王司徒由于自己对董卓余孽的暧昧不明的态度,导致了西凉军的反攻,自己身死的时候也让朝政再次落入军阀手中,掀起了汉末群雄争霸的的序幕。演义是不是美化了王允,王允在正史如何?

正如《后汉书》中评价的那样:“功全元丑,身残余孽,时有隆夷,事有工拙”。王允真的只适合做一个正直的大臣,却不适合做一个帝国的领导。本着“无心为恶,虽恶不罚”的原则,我觉得不必刻意去批评王允,因为他只是能力不行罢了。

《三国演义》中,虚拟了貂蝉这一人物,使王允的计策通过一个美女来实现,这自然是为了增加戏剧性和吸引力。但相比正史中的王允来说,反而弱化了几分胆识和能力。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之见,因为王允城破时说的话实在太牛逼了,让人不禁有一种尊敬之情。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