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名将蓝玉该不该死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谚语一般是指古代的帝王平定天下以后对功臣不放心,找一个借口把功臣都杀了,说简单点就是”卸磨杀驴”,汉开国皇帝刘邦就杀了帮他建立功勋的彭越、韩信、英布,这方面宋太祖赵匡胤就做的比较开明,把一起打天下的几个老哥聚在一起,一场酒喝下来,几个老兄弟都辞职养老去了,君臣皆大欢喜。

明朝名将蓝玉该不该死

历史上杀功臣最有名的当属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在历史上也是一代英主,他以一介布衣起家,东征西讨平定天下,赶走了蒙古统治者恢复了汉民族的政权。朱元璋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 ;军事上,实施;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文化上,紧抓教育,大兴科举,促进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明朝名将蓝玉该不该死

但就是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杀起功臣来也毫不手软,明代著名的”四大案”中有两起大案牵扯到了诛杀功臣,这四大案分别为:一、十三年(1380年)的,二、洪武九年或洪武十五年(1376年或1382年)的””,三、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四、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的。其中”空印案”与”郭桓案”是朱元璋遏制贪污腐化的著名案子,””蓝玉案”和”胡惟庸案”是朱元璋诛杀功臣的案子,因”蓝玉案”而被诛杀者就多达1.5万人,所杀的功臣有一公、十三侯、二伯。军中的骁勇将领差不多都被杀戮殆尽 。朱元璋还手诏布告天下,并下令记载在《逆臣录》中。

明朝名将蓝玉该不该死

关于蓝玉一案史家多有疑问,认为蓝玉一案多系冤案,是朱元璋借蓝玉案彻底铲除将权对君权的潜在威胁,将军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有预谋的一次政治运动,事情的真相已经无法知道了,本文就我读《明史》中记载的”蓝玉案”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一家之言,请多包涵。

我们首先要知道蓝玉是什么人。

(一)

蓝玉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妻弟,而常遇春又是太子朱标的岳父,蓝玉就是太子妃的舅父。因为这层关系,蓝玉极力维护太子朱标的储君地位 曾经还提醒过太子朱标要注意防范燕王朱棣,并且为此不惜与燕王交恶。蓝玉当初隶属于常遇春的帐下,对敌作战勇敢,凭着战场上一刀一枪不要命的搏杀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常遇春也多次在朱元璋面前称赞他。

明朝名将蓝玉该不该死

朱元璋建立明朝前夕的主要对手实际上是和朱元璋一样起兵抗元的几股势力,如在高邮称帝的张士诚、占据九江称帝的陈友谅等,元朝统治者的主力其实并没有受到大的打击,只是被朱元璋赶出了中原,建国后的明王朝主要的敌人还是远逃塞北的蒙古势力,英宗时期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就是明王朝没有彻底消灭蒙古残余势力带来的结果。

明朝名将蓝玉该不该死

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玉春死后,蓝玉就成为了朱元璋手下能征惯战的第一流猛将,蓝玉本人极富勇气和谋略,屡次统帅大军团出塞和蒙古的残余势力作战,并且多次立功。

洪武二十年,蓝玉以征虏左副将军的身份跟着大将军征讨蒙古残余势力,在通州驻扎。听说有元兵驻扎在通州附近。蓝玉趁着大雪,带领轻骑兵果断出击,大破元军,杀了平章事果来,生擒了果来的儿子不兰溪回来。适逢大将军冯胜有罪,太祖收去了他的大将军印,命令蓝玉行使总兵官的职务,不久在军中授蓝玉为大将军,蓝玉就此走向了历史舞台成为大将军的蓝玉移兵驻扎到蓟州。

明朝名将蓝玉该不该死

当时元顺帝的孙子继承帝位,不断的侵扰明边塞。洪武二十一年三月,朱元璋命令蓝玉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塞征讨元军。蓝玉率领军队出发来到庆州,通过谍报得知元帝在,蓝玉从小路日夜兼程。又趁着夜晚来到捕鱼儿海南边,敌人的军营还在捕鱼儿海东北八十多里的地方。蓝玉命令王弼做前锋,快速进军,迫近敌营。敌军认为明军缺乏水源和粮草,不可能深入进击,就没有防备。加上当时起了大风,卷起黄沙,白天亦昏暗无光。大军前行,元军没有发觉,明军突然到达元军营前,元军大惊,匆忙迎战,明军大败元军。

蓝玉取得了”捕捉儿海”之役的大捷,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称蓝玉是汉时的霍去病和唐代的李靖。

明朝名将蓝玉该不该死

蓝玉打仗确实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勇猛有谋略,太祖朱元璋待他也十封优厚,不断取得的军功和朱元璋的宠爱让蓝玉慢慢的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性格。蓝玉骄横到了什么程度,《明史》卷一三二记载:北征还,夜扣喜峰关。关吏不时纳,纵兵毁关入,帝闻之不乐。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蓝玉打了胜仗,晚上来到了长城喜峰关,开门的官吏稍微慢了点,蓝玉就纵兵毁关而入,朱元璋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的不高兴。

明朝名将蓝玉该不该死

蓝玉还干了一件最不应该干的事,强暴俘获的元朝妃子,元妃不堪凌辱羞愧自杀。这些事都让朱元璋非常的不爽,蓝玉忘了,元朝的王妃虽然是俘虏,但也是”王妃”。

有了功劳,蓝玉就开始骄傲自满,朱元璋封分蓝玉为”梁国公”,并刻意将栋梁的”梁”改为 “凉国公”,有”心凉”之意,并且命人把蓝玉的过失也刻出来交给蓝玉,让他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可蓝玉对此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目无王法,这让朱元璋对他的不满越来越大。

明朝名将蓝玉该不该死

《明史》卷132还记载蓝玉:”浸骄蹇自恣,多蓄庄奴、假子,乘势暴横。尝占东昌民田,御史按问,玉怒,逐御史。“蓝玉还收了不少假子,蓄养死士,没有原则的提拔军队中的官员,并且横行乡里,欺男霸女。朝廷的御史调查这些事,蓝玉不仅不配合还骄横的赶走了前来调查的朝廷官员。蓝玉还屡放厥词,认为朱元璋给他的封赏太低了,而且蓝玉认为自己“比奏事,多不听,益怏怏。”

明朝名将蓝玉该不该死

朱元璋对蓝玉干的这些事了如指掌,但朱元璋对蓝玉采取了一种忍让的态度,一方面蓝玉确实是一个人才,另一方面蓝玉和太子朱标关系非常好。蓝玉虽然桀骜不驯,朱元璋想把蓝玉这个人才留给下届储君太子朱标。

朱标宽厚仁爱,和朝中的大臣关系都非常融洽,《明史》记载:太子为人友爱。秦、周诸王数有过,辄调护之,得返国。有告晋王异谋者,太子为涕泣请,帝乃感悟。丞相胡惟庸谋反罪一案朱元璋借机大开杀戒,太子朱标就上言父亲朱元璋再不要杀人了,朱元璋把一根带刺的荆棘扔在地下让太子捡起来,太子看到带刺的荆棘很为难,朱元璋捡起来拔掉荆棘上的刺对太祖语重心长的说”拔掉这些刺你就可以拿起来了。”

明朝名将蓝玉该不该死

但一件突发事件打乱了朱元璋的计划,太子朱标英年早逝,痛苦万分的朱元璋只能让皇太孙朱允文继位储君。

(二)

形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蓝玉显然还没有意识到眼前的危险,还不知道收敛,平时说话信口开河,尤其是自己的亲家靖宁侯叶升牵扯到了胡惟庸谋反一案被太祖所杀,才让蓝玉也有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感觉,《明史》记载:兴武卫指挥金事董翰的供状云:”有本官(指蓝玉)对说:’我亲家靖宁侯征南征北,受多少苦,熬得做个公侯地位,也把他做胡党全家废了,我自征进回来,见上位好生疑我,料想他必是招出我来。不如我如今趁早先下手做一场,免致后患。我已与库军等卫头日商量定了,未知你众官人心下如何?”这大概是促成蓝玉谋反的最有力的证据。

明朝名将蓝玉该不该死

于是,蓝玉的悲剧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明史》卷132:二十六年二月,锦衣卫指挥蒋瓛(huan)告玉谋反,下吏鞫讯。有人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当庭拿下蓝玉,第二天就把蓝玉斩杀,并夷三族。

朱元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毫不犹豫的斩杀了功臣蓝玉,只能说朱元璋早都想杀蓝玉了,实际上,太子朱标的死预示着蓝玉的靠山倒了,蓝玉必死无疑。

明朝名将蓝玉该不该死

蓝玉的死实际上也是他本人的性格造成的。朱元璋以一介布衣起兵,就是靠这些淮西老乡雄霸天下,但马上取天下并不代表马上能守天下,出生于社会底层的朱元璋比任何人感悟都要深,而取得天下的这些淮西集团的权贵们自认为自己有功于大明就可以胡作非为,包括前面的以胡惟庸为首的淮西集团谋反案等,没有一个让朱元璋省心,这些行为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不允许的。蓝玉确实有功于大明,但蓝玉的骄横跋扈触犯了朱元璋的底线,蓝玉的死就成为了必然。

明朝名将蓝玉该不该死

电视剧《朱元璋》有一个情节,蓝玉和李善长被押解刑场,五花大绑的蓝玉破口大骂朱元璋不讲情义,李善长骂蓝玉说”上位(朱元璋)是千古明君,如果我要是当皇帝也会杀了你”这当然是电视剧情节的需要,但从一个侧面也能看出来蓝玉确实有他自己的人格缺陷。

蓝玉虽然没有明目张胆的谋反,但手握重兵的蓝玉有谋反的”可能”,这不能不引起朱元璋的猜忌,朱元璋要确保自己建立的大明朝千秋万代,不能出一点差错和纰漏,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敏感的朱元璋举起屠刀。

明朝名将蓝玉该不该死

汉代的韩信也被吕后以谋反罪斩杀于未央宫,司马光在他的《资治通鉴》就说:汉高祖用诈骗手段在陈地抓获韩信,说他亏待是有的;不过,韩信也有咎由自取之处。当初,汉王与楚王在荥陽相持,韩信灭了齐国,不来奏报汉王却自立为王;其后,汉王追击楚王到固陵,与韩信约定共同进攻楚王,而韩信按兵不动;当时,高祖本已有诛杀韩信的念头了,只是力量还做不到罢了。待到天下已经平定,韩信还有什么可倚仗的呢!抓住机会去谋取利益,是市井小人的志向;建立大功以报答恩德,是有志操崐学问的君子的胸怀。韩信用市井小人的志向为自己谋取利益,而要求他人用君子的胸怀回报,这不是太难了吗!

明朝名将蓝玉该不该死

司马迁在《史记》中也总结韩信的死,说”假如让韩信学习君臣之道,谦虚礼让,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矜持自己的才能,情况大概就不同了!他对汉家的功勋,可以与周公、召公、太公吕尚等人相比,后代也就可以享有祭祀了!他不去这样做,反而在天下已定之时,图谋叛逆,被斩灭宗族,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明朝名将蓝玉该不该死

后世的人读历史的时候都认为朱元璋是一个杀功臣的暴君,朱元璋从一介平民成为万人之上的人君,绝不能用简单的一个”暴君”所能概括,固然有其过人之处,用我们现代人的思维科学理性的看待历史问题,如果《明史》中记载的事情是真实的,蓝玉就如一个被惯坏的孩子,怀抱着一颗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爆炸的炸弹,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成为回天无术的”问题少年”,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其灭亡,遇上谁都会这样做的。

明朝名将蓝玉该不该死

《明史。蓝玉传》最后总结了一段话,基本能说明朱元璋杀这些骄兵悍将的理由:治天下不可以无法,而草昧之时法尚疏,承平之日法渐密,固事势使然。论者每致慨于鸟尽弓藏,谓出于英主之猜谋,殊非通达治体之言也。夫当天下大定,势如磐石之安,指麾万里,奔走恐后,复何所疑忌而芟薙之不遗余力哉?亦以介胄之士桀骜难驯,乘其锋锐,皆能竖尺寸于疆场。迨身处富贵,志满气溢,近之则以骄恣启危机,远之则以怨望扞文网。人主不能废法而曲全之,亦出于不得已,而非以剪除为私计也。亮祖以下诸人,既昧明哲保身之几,又违制节谨度之道,骈首就僇,亦其自取焉尔。

明朝名将蓝玉该不该死

治理天下不能没有法律,国家刚建立的时候法律还不完善,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严明,这也是必然的趋势。谈论历史的人都说鸟尽弓藏,或者说是君主爱猜忌,这不是通达理智的话。当天下安定如磐石的时候,这些骄兵悍将桀骜不驯,处在富贵之乡,志得意满。对他们太亲近他们就骄傲,疏远他们就生怨恨,人主不可能为了他们而废除法律,这也是不得已的事,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心而剪除他们。朱亮祖等这些人,既不知道明哲保身的道理,又不节制自己低调做人,这些人一起被斩杀,也是咎由自取。

明朝名将蓝玉该不该死

近代历史学家蔡东藩也说“乃身邀宠眷,志满气溢,既不能急流勇退,复不能恭让自全,遂致兔死狗烹,引颈就戮。明虽负德,蓝亦辜恩。”可谓精辟之极。

造成蓝玉的悲剧固然是明太祖朱元璋猜忌杀心重,但蓝玉性格的缺陷才是造成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