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灭蜀后,刘禅投降放弃抵抗,为何唯独太子刘璿却要被杀掉?

后主刘禅,一共有七个儿子,七个孩子性格都很好,心地善良,可称为好人,但是身在帝王家,这样的性格却不再适合称霸天下了。

刘禅与刘备相比,本来就已经弱了几等,到了刘禅儿子的层面更是相差极多。只靠姜维苦苦支撑的蜀汉,岌岌可危,面临邓艾的偷袭,刘禅与蜀汉的大臣们积极商议,一时之间,“天命所归”“顺势而为”的声音此起彼伏,几乎是一边倒的赞成投降。司马昭灭蜀后,刘禅投降放弃抵抗,为何唯独太子刘璿却要被杀掉?

后主生七子:长子刘璿,次子刘瑶,三子刘琮,四子刘瓒,五子即北地王刘谌,六子刘恂,七子刘璩。七子中惟谌自幼聪明,英敏过人,余皆儒善。

蜀汉主降

蜀汉面对邓艾的偷袭部队,以成都之兵,完全可以抵御,等待姜维回援,其实没啥大事儿。至少再撑一阵子没啥问题,但是为啥刘禅这么快选择投降了呢?

对于刘禅投降这个绝对,有两个截然相反的声音,一个是说刘禅有眼光,高瞻远瞩,看清了未来魏国一统天下的形势,为了避免百姓受战争之苦,最终决定顺势而为,投降曹魏。司马昭灭蜀后,刘禅投降放弃抵抗,为何唯独太子刘璿却要被杀掉?

还有一种说法与之相反,说刘禅是无能之辈,虎父犬子,守不住父亲打下来的基业,也不敢选择与社稷共存亡,苟且偷生,贪恋权贵,全然不顾世人的眼光,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姜维主战

姜维的立场很坚定,因为姜维深受诸葛亮的厚恩,所以,即便姜维在蜀汉中经常被孤立,没人支持他,他还是坚持走诸葛亮生前的路线,立志完成诸葛亮的遗愿。诸葛亮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了报答刘备的恩情;姜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则是为了报答诸葛亮的恩情。

当姜维听到刘禅投降的时候,相信他当时一定是撕心裂肺,在他手里断送了蜀汉,他无颜面对诸葛亮,于是他哪怕知道机会渺小,还是进行了最后的复国之举,求仁得仁,死而后已。

自保富贵的文官们

刘禅身边的那些文官,与姜维则有很大不同,他们其中一部分人来自荆州集团,一部分人来自益州集团,属于本地人。司马昭灭蜀后,刘禅投降放弃抵抗,为何唯独太子刘璿却要被杀掉?

他们对刘禅也好,刘备也罢,无非就是求富贵,根本不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们也不想匡扶什么汉室,而且此时蜀汉灭亡之际,也没有汉什么事情了。此情此景和当年赤壁之战一样,文官主降,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可降,他们身为当地的门阀士族,投降谁都会重用他们,他们其实跟谁混都无所谓。所以他们在觉得打仗无利可图的时候,就开始主张投降,保全自己的家族势力。司马昭灭蜀后,刘禅投降放弃抵抗,为何唯独太子刘璿却要被杀掉?

最终,蜀国投降,刘禅全身而退,以几近“厚颜无耻”的方式苟活多年,不失富贵。但是刘禅的大儿子刘璿却没这么好的运气了,被魏国杀死了。

太子之死

不杀刘禅,是为了留着刘禅这个名义上的老大举国投降,避免将蜀汉的势力分裂,导致局势复杂。但是姜维和太子刘璿就惨了,还有关羽的满门。

“杀汉太子璿及姜维妻子,军众钞略,死丧狼藉。卫瓘部分诸将,数日乃定。”《资治通鉴·卷七十八》

司马昭杀刘璿有他的理由,因为当时的刘璿与父亲刘禅不一样,他与姜维都有不投降的举动,且都与姜维有复国之举。这一点决定了刘璿必死的下场,因为司马昭不能留着一颗定时炸弹,此人若在,则蜀国不可安定。司马昭灭蜀后,刘禅投降放弃抵抗,为何唯独太子刘璿却要被杀掉?

刘禅懦弱无能的性格,让他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可以说,他的富贵是用忍受屈辱和蜀汉百姓的鲜血换来的,他的儿子死于司马昭之手,他却能不生气,这样的人也算是一脚踹不出一个屁来了。

成都投降之日,魏军屠城数日,成都鲜血横流,这就是刘禅所谓的避免生灵涂炭,令人觉得可笑。

刘璿虽然不是什么人才,但是勇气可嘉,相信在面对底下的列祖列宗时,刘璿至少是有脸一见,而刘禅,不知道要被其父刘备,如何训斥!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