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不仅清朝削藩,五代时期也有,但两国“藩”没削成反而国灭

在中央集权统治时期,皇帝手上所有的权利的确是至高无上的。然而很多的帝王为了能够让自己手上的权力达到绝对化,他们会不断的加强中央集权。把放在外面的这些兵权或者是其他的权利陆陆续续的收回来,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也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做法叫做削藩。直白一点我们可以理解为帝王,为了能够把交给这些诸侯手上的权力陆陆续续收回来,所实施的一些政策,就相当于放权出去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然而要想把这些权利收回来,面临的阻力还是比较大的。
自然而然会引起一系列利益的冲突或者是矛盾。并且削藩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异常有异常的血案,又或者是引起政治方面的动荡,甚至是叛乱。
就像历史上所出现的削藩还是比较多的,基本上都是以失败落下了帷幕。更的就是,削藩没有成功,反而把自己的国家直接拖垮了。

一、清朝康熙帝推出来的削藩

1、清初的三藩势力
就在满人的军队,浩浩荡荡的从山海关步入到了中原地区之后,战斗力还是特别强大的,最终夺取了整个中原地区,建立起了一个新的王朝,也就是清。
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统治力量完全是不足以支撑国家运行的,所以对于南方的各个地区是没有办法直接控制起来的,称得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能够巩固手上所握有的权力,清王朝的统治者在当时就想出了这样一个方法,把那些建立功绩的人进行分封。
并且分封的地方就在南方的各个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吴三桂,在当时被封为了平西王,而他所掌管的地方就是云南以及贵州地区。紧接着还有尚可喜,他在当时被封为了平南王,所掌管的地方就在广东地区。
除此之外还有耿仲明,被封为了靖南王,掌管的就是福建地区。正是这三个人才当时被称之为“三藩”。在清朝初年的时候,他们的势力是特别强大的兵器,手中所握有的权力也很大。当地的军队直接听命于他们的管辖,不得不说赋税都是要经过他们的手。
称得上是权力特别大的诸侯王。这是因为手上的权力比较大,所以偶尔也会徇私枉法,甚至是做出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情。不断扩大势力的过程中,野心也在不断的彰显着。
就像顺治皇帝去世的时候,吴三桂在当时就打出了祭奠的旗号,佣兵北上。面对这样的情况,清王朝的统治者为了能够巩固自身的统治并且稳定国家的发展,所以就开始踏上了削藩的道路。
中国历史上不仅清朝削藩,五代时期也有,但两国“藩”没削成反而国灭
2、削藩的具体做法
就在康熙六年(1667年),吴三桂在当时去试探朝廷的反应,打出来的旗号就是眼睛患有了疾病,希望朝廷能够解除,他掌管云南和贵州两个省的相关事务。
说出了这样的言语之后,康熙皇帝在当时直接下令,让吴三桂把他所掌管地区所有的权利以及各项事务都直接交出来,并且让其他的人去接管。
正是因为康熙皇帝在当时所下达的命令极其的直接,并且态度也特别的坚决,就让吴三桂以及其他两省的掌管者,一瞬间开始慌了起来,并且警惕心也大大增强了。所以他们这几个人就在暗地里开始做足了准备,为的就是以防万一。
在时间的推移之下,平南王尚可喜,打着回归自己老家的旗号,给皇帝上书。紧接着吴三桂和耿仲明,也找出了各种各样的理由开始搪塞。对于他们三个人的举动,让朝廷在当时不得不重视起来,也就在这个时候,朝廷就着手准备起削藩的相关事宜。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一次的举动,带来的影响的确是特别强烈的,最终爆发了一场“三藩之乱”。差一点让清王朝的统治危在旦夕,这一事件持续影响的时间达到了8年,可想而知,影响力还是巨大的。
中国历史上不仅清朝削藩,五代时期也有,但两国“藩”没削成反而国灭
二、“五代”的削藩
1、围绕着安阳展开
安阳所处的地理位置的确是相当具有优势,就像在商朝的时期就被称之为殷墟。紧接着在三国时期,曹魏建立起来之后,又把都城定在了,距离安阳城仅仅只有20公里的邺城。从这里都可以看得出来,安阳这个地方的确是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然而对于极其强盛的唐王朝而言,地方割据的势力也让统治者头疼不已,并且这些势力发生了叛乱之后,也让唐朝的国力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在唐朝发展的后期和这些地方的割据势力在不断的进行着制约和抗衡。但是在这抗衡的过程中,削藩,就显得必不可缺。
中国历史上不仅清朝削藩,五代时期也有,但两国“藩”没削成反而国灭
2、节度使的设立
朱温在建立了大梁后,对于所占据的地盘,也进行了相应的管理和管辖,完全没有照搬和把整个唐王朝全部接纳。因为长江以南的大部分势力还不归他所管,更何况周边还有很多的节度使。
可能从他上台的那一瞬间开始,对于这些藩镇所带来的威胁就是头疼不已的。然而在权衡利弊之下,自己在打仗的过程中还是需要借助于这些藩镇的力量。
所以就把这个事情放了放,但是到最后才发现不但错失了一个特别好的机会到最后还直接把自己所建立起来的大梁,直接葬送了。其实这件事情的原由,还是需要提及安史之乱。
中国历史上不仅清朝削藩,五代时期也有,但两国“藩”没削成反而国灭
3、安史之乱后的乱象
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他的部将里面有好几位都陆陆续续投降了,但当时为了能够稳固这几个人的人心,他们就把这几个人陆陆续续的进行了分封,并且让他们所掌管的地方都堪称要地。
本以为这样的做法就能够稳固他们的人心,他们虽然是节度使,但是朝廷却完全没有办法把他们操控起来。他们各自在各自的地区领兵数万之多。各个地区所交纳的赋税,他们也不可能给朝廷上交,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形成了割据的状态。
在时间的推移之下,他们的做法甚至是更加的过分了。最有力的代表就是昭义军节度使薛嵩去世之后,一部分人就开始有了反叛的心理。田承嗣在当时的种种举动,让朝廷也特别的愤恨,同时周边的节度使对于他这个人也开始害怕了起来。
为了限制他权力的扩张,把他扼杀在萌芽中,朝廷在当时就下达了一纸诏书,让周围的这些节度使形成合力,一起去讨伐他。但是最终所取得的结果并不是特别的明朗。就拿魏博节度使来看,他所占据的地盘的确是特别富饶的,因为是平原地带。
而当时的交易结束时所占据的是太行山以西的地区,称得上是交通不便。在力量的悬殊对比之下,哪方有优势,自然而然是一目了然的。
中国历史上不仅清朝削藩,五代时期也有,但两国“藩”没削成反而国灭
就像朱温在建立大梁的时候,魏博节度使的影响力就是特别大的。后梁最能打的一位大将军杨师厚,和他也打通了关系。凭借着自己所建立下来的卓越军功,也开始胡作非为了。
把各个地区所收上来的赋税完全不缴纳,并且还招募了很多的士兵进行军事化的训练。正是因为他本人的影响力比较大,并且所训练出来的这一只雄狮战斗力也特别强。所以对当时后梁的皇帝而言,也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直到后唐时期,也完全没有办法削弱天雄军节度使,这个番王终究是存在着的。当时李存勖的孙子,对于这样的做法是完全忍不下去了,所以开始对河东节度使石敬塘进行了整治。石敬塘在当时所给出来的态度就是,愿意把燕云十六州给契丹,而这么做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抵挡得住来自于后唐的大军。
通过这样的方法换取了大量的辽兵,在这之后没过多久,直接就把后唐灭了。不得不说,后唐对于石敬瑭所采取的行动,就相当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开始的时候满打满算的是要削藩,但谁曾想到最后,目的没有达到,还把自己的国家给整垮了。
石敬塘在灭了后唐之后,就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国家,被称之为后晋。此时担任着天雄节度使的人就是杨光远。这个人在最后却让石敬塘感到压力倍增,所以石敬塘在当时也果断地选择削藩。
只不过他的说法就要更加的委婉一些,而他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就得益于桑维翰的指点。尽管这个人所落得的骂名是特别多的,但是不得不说,他的这个点子的确是高。
中国历史上不仅清朝削藩,五代时期也有,但两国“藩”没削成反而国灭
结语:
石敬塘,在削藩的时候,能够以大局为重,照顾到了各个节度使的利益,让大家都能够从中得到好处,并且也心甘情愿的把手上的权力让出来一部分。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给杨光远升了个官,紧接着再让天雄军的政治地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展开了这一系列的操作之后,他的皇帝之位,也就越发的稳固。

相关阅读:
“中国5000年历史上最耻辱的9个事件,知道一半就算你厉害!”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九大“馊主意”一个比一个馊,惊世骇俗啊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十大国家领袖排行,中国人有2位当选!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