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守宫砂”是什么原理(守宫砂)

守宫砂(古代的“守宫砂”是什么原理)古代的“守宫砂”是什么原理,真有那么神奇吗?

电视剧常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待字闺中的女子胳膊上被点上守宫砂,来表示还是处子之身,假如守宫砂消失不见,就说明贞洁已经不在了。这个情节在各个类型的古装电视剧都有广泛运用,笔者不禁怀疑:这所谓的“守宫砂”到底是什么原理,真的有电视剧里演的那么神奇吗?

历史上最早出现“守宫”这个词,是成书于战国至两汉之间的《尔雅》中记录的。但这时“守宫”与女子的贞洁还扯上关系,用来形容的是壁虎。因为壁虎“常在屋壁,故名守宫”,古人就把壁虎当成祥瑞之兽,守宫形容的意思好似壁虎“看家”。

而“守宫砂”的概念,根据学者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根据已有史料大胆推测,“守宫砂”的出现和秦始皇重视血脉纯洁、大力表彰守节寡妇以及晚年追求长生不死导致方术大兴的时代背景有着密切联系。

“守宫砂”的点臂之术,归根结底是一种“方术”。

古代的“守宫砂”是什么原理,真有那么神奇吗?

那么“守宫”,又是怎么和女子的“守宫砂”连在一起的呢?

据说,“守宫砂”的使用方法,就是用一种中国产的雌性变色龙,捕获捣碎后和朱砂混合在一起,制作而成。然后将这种材料点在刚出生的女婴胳膊上,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掉色的,只有女子失去贞操才会消失。然而这只是其中一种说法,并没有多么可靠的科学依据。

或许这种雌性的变色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壁虎。

晋代张华的《博物志》中就有相关记载,表示用罐子将壁虎豢养起来,每天给它喂食朱砂,吃下去的朱砂大概七斤左右,就可以将其一同捣碎制作成“守宫砂”的材料。只要将这种材料点在未婚女子的肢体上,就会出现一个不易消失的“小红痣”,来守护着女子的贞洁。

那么,这“守宫砂”用来衡量和检测女子的贞操,到底准不准呢?

古代的“守宫砂”是什么原理,真有那么神奇吗?

其实不只是我们,在古代就有人对“守宫砂”提出质疑。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也在他的《本草纲目》中表示:“点臂之说,《淮南万毕术》、张华《博物志》、彭乘《墨客挥犀》,皆有其法,大抵不真。”也就是说那些记载的条条是道,但实际上大概都不是真的。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