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是五个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春秋五霸是五个人)

公元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从此周天子权威不在,春秋时代拉开帷幕。

春秋时期,全国有140多个大小诸侯国,而周天子的王命不行,导致了列国内乱和诸侯兼并,此外戎狄横行,华夷杂处,天下大乱。

为什么春秋五霸是五个人,战国七雄是七个国家?霸和雄有何不同?

春秋

当时的中原诸夏所最感威胁者,南方楚国、山中北戎。周天子既然权威不在,无法抵御外侮,于是便产生了齐桓、晋文的霸业。

霸主的意思,大致有四:尊王、攘夷、禁抑篡弑、裁制兼并。

也就是说,最初的霸主是代周天子行王政,于是周的天下可以得到苟延残喘。孔子曾说:微管仲,吾披发左衽矣!便说明了齐桓公称霸的尊王攘夷的重要性。

为什么春秋五霸是五个人,战国七雄是七个国家?霸和雄有何不同?

春秋列国

霸政可以说是变相的统治中心,其事创始于齐,而完成于晋。总观当时霸政,有二大要义:

一、霸政是中原诸夏农耕民族的城市联盟,以抵抗北方游牧部落之侵略,使中原不致沦亡于游牧民族之手。

二、霸政是为了联合抵抗南方楚国的武力兼并。

春秋时期的国与战国时期的国并不相同,更像是古希腊的城邦,是不连续的,没有明确的国界,霸主便是城邦的联盟。为了争取成为霸主,各诸侯相互争斗,而霸主随君主的变迁而变化,因此春秋五霸是五个人。

为什么春秋五霸是五个人,战国七雄是七个国家?霸和雄有何不同?

春秋争霸是城邦联盟

春秋五霸,“五”大约是虚指,并非真的只有五个人,春秋五霸有七种说法:

  1.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史记索隐》

  2.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荀子·王霸》

  3.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4. 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吴王夫差——《汉书注·诸侯王表》

  5.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辞通》

  6. 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鲒崎亭集外编》

  7.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五霸无论有几种说法,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是最没有争议的,史称“齐桓晋文”。

春秋争霸的结果,是诸夏逐渐联合,而楚国开始融入华夏。

后来霸主会盟频繁,诸侯畏佬,常常让大夫代行,于是大权开始旁落。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