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不拉是哪个民族的(冬不拉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冬不拉是哪个民族的乐器(冬不拉是哪个民族的)鲜为人知的冬不拉之乡,有一位80岁的传承人,一生只为做好冬不拉

托里,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地方,至少在我的身边,十之八九者是不知道有托里这座城市的,但对于真正了解托里的人而言,这又是一个人杰地灵、资源丰富、风光秀美、地理独特的好地方,它是世界上最大陆地版块——欧亚大陆的中心点,它的铬矿储量居全国首位,黄金储量约占新疆的半壁江山,其影响力不可谓不大,之所以鲜为人知,主要是它的内敛与低调、养在深闺无人识。

鲜为人知的冬不拉之乡,有一位80岁的传承人,一生只为做好冬不拉

除了富集的资源和大美的自然风光,托里的文化也极为厚重,县域内生活着26个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艺术源远流长,素有“阿肯之乡”、“冬不拉之乡”、“诗歌之乡”、“黄金之乡”等美誉,尤其是作为冬不拉之乡,还曾上演万人同奏冬不拉的壮举(要知道,托里的总人口还不到十万,同人同奏殊为不易),并顺利获得世界吉尼斯记录。

鲜为人知的冬不拉之乡,有一位80岁的传承人,一生只为做好冬不拉

在达人西行的活动中,我们有幸拜访了当地一位著名的手工冬不拉制作传人——米努尔大叔,据大叔的儿子介绍,米努尔大叔从事手工制作冬不拉已有四十多年,对冬不拉有着极为深厚和感情,不仅自己做出的冬不拉远近闻名,远销国内各地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中亚各地,而且还亲身带出了二十多位高徒,将这一非特质文化遗产得以顺利传承。

鲜为人知的冬不拉之乡,有一位80岁的传承人,一生只为做好冬不拉

米努尔大叔告诉我们,冬不拉,又名东不拉、东布拉,是一种哈萨克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其地位类似于蒙古族的马头琴一般,几乎家家都有冬不拉、人人都会弹几首,而托里县十万人口中,有百分之七十都是哈萨克族,所以托里成为中国的冬不拉之乡也是实至名归。

鲜为人知的冬不拉之乡,有一位80岁的传承人,一生只为做好冬不拉

他说,哈萨克人民之所以钟爱冬不拉,一是因为它非常轻便,易于携带,适合于草原上迁徙不定的生活;二是易于演奏,能够形象地表现出草原上淙淙的泉水、清脆的鸟鸣、欢腾的羊群和骏马疾行的蹄声等。

鲜为人知的冬不拉之乡,有一位80岁的传承人,一生只为做好冬不拉

据他介绍,冬不拉拥有极为悠久的历史,史料上记载早在公元三世纪的时候,便已经有冬不拉的出现,至于为什么叫“冬不拉”这个名字,他给示得从几个传说故事说起,其中一个是:很久以前,哈萨克人就居住在靠近一片森林的地方,过着宁静的游牧生活。结果森林里有一只凶恶的瞎熊,经常跑出来伤害牧人和牲畜,使人们不得安宁,国王派去了几批猎人都被瞎熊伤害了。

鲜为人知的冬不拉之乡,有一位80岁的传承人,一生只为做好冬不拉

面对这样的情况,国王一个名为“冬不拉”的儿子便向其请战,虽然未得到父王答应,但它却私自带着弓箭、捕兽夹去找瞎熊,并与瞎熊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搏斗,杀死了瞎熊,而他自己也不幸牺牲。面对这个不幸的消息,谁也不敢把它告诉给国王。最后有个名叫阿肯的老牧民站了出来,自告奋勇地去见国王。国王问他:“你知道王子的下落么?”阿肯指着一棵高大的松树说:“尊敬的陛下,它知道王子的下落。”国王生气地说:“明天它如果不告诉我,我就杀了你!”聪明阿肯在牧民们的帮助下,砍下大树的一个支杈,连夜制作成一把精美的乐器,第二天在大森林前草原上,用琴声歌颂王子的壮举,倾诉对王子的崇敬和怀念。

鲜为人知的冬不拉之乡,有一位80岁的传承人,一生只为做好冬不拉

琴声中有阵阵松涛,有王子的怒吼,有瞎熊的哀鸣,也有草原人民悲伤的啜泣,国王听着琴声,悲痛万分,是松木制成的乐器把王子不幸的消息告诉了国王。琴声一会儿雄浑激昂,一会儿低回婉转,一会儿音韵铿锵,一会儿又如泣如诉……从此,哈萨克人有了自己的乐器,为纪念王子,人们以“冬不拉”来命名这个乐器的名字,而弹唱冬不拉的民间歌唱家便叫做“阿肯”。

鲜为人知的冬不拉之乡,有一位80岁的传承人,一生只为做好冬不拉

传说的真实性,渝帆无从考证,但托里县的冬不拉却得到了真实的传承,米努尔大叔便是基保的优秀代表,虽然已年近八旬,但他对冬不拉的爱却未减分毫,把大半身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冬不拉的制作中,使其成为远近闻名的冬不拉匠人。

鲜为人知的冬不拉之乡,有一位80岁的传承人,一生只为做好冬不拉

据他介绍,冬不拉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制作起来却工序繁多,工艺复杂,有的冬不拉要做二十多天,甚至超过一个月,在他的工作室里面我们并没有看到现代化的生产工具,全都是传统的木匠用具,所以每一道工序都是由他手工完成,每一件冬不拉都是孤品。

鲜为人知的冬不拉之乡,有一位80岁的传承人,一生只为做好冬不拉

让他引为自豪的是,他的家乡托里县于2010年5月份举行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冬不拉演奏会,28个民族的10495人共同演奏哈萨克族乐曲《凯乃斯(汉语意为“和谐”)》,其中年龄最大的超过80岁,而最小的仅有2岁,这场演奏盛况空前,还创下了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而他也是当时的参与者之一,而且其中不少冬不拉还是出自他及他徒弟之手。

鲜为人知的冬不拉之乡,有一位80岁的传承人,一生只为做好冬不拉

除了米努尔大叔的工作室,我们在托里的旅途中多次看到冬不拉的身影,其中在托里博物博中,还收藏有两件冬不拉。不过在渝帆看来,托里作来中国冬不拉之乡,有着广泛的民众基础,还可以深耕冬不拉的文化,甚至可以建立一个专业的冬不拉博物馆(类似于塔城的手风琴博物馆),更加系统的整理冬不拉历史、种类、制作工艺等文化资料,开发有纪念意义的文创产品(比如说冬不拉卡通吉祥物、行李牌、手机套、冰箱贴、锁匙扣、摆件等),便其成为托里一道靓丽的文化名片!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