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识字教学论文)

识字教学论文(浅谈一年级识字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语言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充分挖掘识字的趣味性。”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左右的汉字,只第一学段就要认识1600—1800个左右。

那么汉字教学作为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重点,识字任务重,如果此时用机械重复的方式势必使我们的课堂索然无味,而一些浅表性的研究也不能对汉字深层次的含义进行理解和弘扬,它作为中华优秀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何彰显他的优势,是我们一线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浅谈字理识字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组成员陆志平先生在《语文课程新探》一书中也指出:根据心理、字理合理安排识字的序列,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了,也肯定是一个具有丰富多彩答案的课题。字理识字法就是根据汉字的构字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而在众多的识字方法中,字理识字是低年级学生认读、学习生字的有效方式,对于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需要将字理识字教学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一、图示识字法

图示识字法是指用图画将汉字的本义表现出来,这种方法适合教学象形字,图示的作用重在解决对汉字的溯源问题,在古文字阶段,象形字就像一幅单笔勾勒的简笔画,就是根据物体的表象勾勒出来的,一望而知其为何物,所以象形字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浅谈字理识字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部编本教材就是用了“图片——古文字——楷书”这样的编排方式(见下图),在教学“山”这个字时,我们就可以指出:孩子们你们注意看,中间的是主峰,高高地耸立,所以我们写中间那一竖的时候要拉的长一些,而旁边的是侧峰,要矮一些,那么我们就要写的短一些。因为图画形象具体,有利于将汉字的形和义紧密联系起来记忆,可以加深对汉字本义的理解。

二、歌谜识字法

我们把要学习的汉字作为谜底,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描述汉字的特征或汉字所指事物的特征作为谜面,让学生在猜谜的游戏中完成学习。在歌谜识字法中,谜面内容要做到观点正确,思想健康,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能启发孩子智力,让孩子根据谜面运用推理,判断的方法猜准谜底;同时有别于社会上的文字游戏,要通过识记汉字形义的目的。

浅谈字理识字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如我们在学习“朝”这个字时,左半边上面和下面的“十”就像草丛,早晨东边露出半边脸的太阳被天边的小草淹没了,而西边的残月还依稀可见,这时就可以说“太阳草里藏,残月挂天边”,这个时候就是早上。如果像有的老师说的:看“朝”这个字,分开来说就是十日十月,那样就完全没有说清这个字真正的意思,割裂了字形和字义的联系。

三、演示识字法

演示识字法是指用动作演示来表示字的音、形、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这种方法对于培养低段孩子的的学习兴趣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所学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如学习“看”字把手放在眼睛上,眼睛也可以叫双目;学习“掰”字就可以用两只手把物体从中间分开;学习“灭”字时,先点燃一根火柴,然后用一块铁板向下一压,火就灭了,这样通过动作演示,学生兴趣盎然,不仅记住了字形,还理解了字义。

浅谈字理识字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还有其他的一些表示动作的字,都可以让孩子们来演示一下,比如盯、望、笑、哭、纵横捭阖(简单解释,“纵横”即竖和横;“捭阖”是开和合,字面上解成自如地横竖开合,达到操纵控制对方的目的。)这样,在孩子的表演中就加深了对这些字的印象。

四、联想识字法

在析解字理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进行合理想象,以加深对汉字音形义的理解,有些字还可以采用一些奇特的联想方法。如我们在学习“轰”这个字时,就可以这样解释:大家注意看,“轰”这个字上面是一架马车,下面两个“又”是说又有了两架马车,一共有三驾车行驶在路上,古代的马车可是有几匹马一起拉,发出轰隆隆的响声,这样的解释就把这个字的字形和字义都解释出来了。

浅谈字理识字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