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富豪,贪官和珅受宠的真相

清朝第一富豪,同时也是朝廷巨贪的和珅,被嘉庆皇帝抄家时抄出十一亿 两白银,等于整个大清王朝十五年的国库收入。可以说,如果和珅自称天下第 二贪官,没有人能说自己是天下第一。

那么和珅收受贿赂,勒索官员,把清朝官场闹得一片狼藉,他这些把戏为 什么就能屡屡得手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掌握权力数十年以来,乾隆皇帝始终宠爱他, 给他做后盾,所以他才能聚攒下这么一个天字号的财富。那么乾隆皇帝为什么这么宠爱他呢?

历朝历代以来,当朝时间长的皇帝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此一时彼一 时”,他们重用的大臣们都不是固定的,也没有长期器重过同一个人。

可是乾隆这一生里,把自己对大臣的赏识和重视都放在了和珅身上,从开 始即位一直到驾崩,始终器重和珅,这是为什么呢?和珅到底有什么本事,能 得到乾隆皇帝如此长久的恩宠?

•和珅确有真才实学

如果说,和珅之所以被乾隆皇帝重视是因为他善于巴结奉承,那是十分不公平的。因为仅仅靠着讨好的功夫,是不可能接近皇帝,也更不可能被赏识的。就算想拍马屁,最起码也要先让对方注意到你的存在才可以。即使是早已对和 珅的贪污行径深恶痛绝的嘉庆皇帝,在处置和珅后也承认,和珅是一位非常能 干的大臣。古往今来,凡是被宠信的人,不外乎人才、庸才、草包这样三种人, 而和珅还是多少有一点儿才能的。

那么,和珅究竟是怎么被乾隆发现,又是怎么成为皇帝奴才的呢?

清人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有记录:“一日警衅出宫,上偶于舆中阅边 报,有奏要犯脱逃者,上微怒,诵《论语》’虎児出于柳’语。扈从诸校尉及 旗门羽林之属,咸愕胎,互询天子云何。和珅独曰:’爷谓典守者不能辞其责 耳。’上为霁颜,问:’汝读《论语》乎?’对曰:’然。’又问家世、年岁, 奏对皆称旨,自是恩礼日隆。”

话说有一天,乾隆皇帝出宫,坐在车中看“边报”,也就是边疆的奏报。看到有要犯逃脱这一节,乾隆眉头一皱,不高兴地说了一句:“虎兜出于禅, 龟玉毁于梗中,是谁之过欤?”这话出自《论语》,児指雌的犀牛。大意是说:“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出来伤人,龟玉在匣子里被毁坏,是谁的过错呢?难道是老虎、犀牛和龟玉的过错吗?

可是侍卫们有的没有读过《论语》,不知道这话是什么意思,互相询问皇 上说的是什么;有读过的,他们见皇上生气了,谁还敢说话呀?这时候,和珅 却岀声了:“当然是看守的人有责任。”乾隆听见有人应声答话,脸色就从“微 怒”变为“霁颜”,也就是“阴转多云” 了。他问和珅:“你读过《论语》是 吗?”和珅恭恭敬敬地回复皇上,说自己本来是咸安宫官学的学生。皇上又问 他姓名年龄、家庭情况,和珅都一一得体地回答了。从此,乾隆就对和珅另眼 相看,和珅也一天天得宠了。

清朝第一富豪,贪官和珅受宠的真相

仔细推想一下那个情景,那是在皇上发怒,众人惊慌错愕、惶恐不安、不 知所对的时候,人人都三缄其口,只有和珅敢于挺身而出,勇于对答,这才抓 住了这一稍纵即逝的表现自己的大好时机。当时,和珅面对的是一个喜怒无常 却又一言九鼎的皇帝,特别是在他已经“微怒”的关键时刻,对答稍有不慎, 就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人人都只会保持沉默,尽量避免让皇帝注意到自 己,偏偏和珅要打破这个紧张的气氛,把这个僵局给缓解了,这就能看出和珅 确实有过人的胆识。

历史上真实的和珅,不仅长相极为俊美,更是武艺高超,是当时少有的文武全才。据《和珅列传》记载,和珅的记忆力惊人,他聪明决断、办事利索、 多才多艺。乾隆在《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特别提到和珅精通满、汉、 蒙古、西藏四种文字,乾隆年间的班禅与大清建交,主要的交流兼翻译便是他, 堪称一位语言天才。和珅还是清朝时杰出的外交官。英特使马戛尔尼访华时, 也是他用英语对答如流,使马戛尔尼对和珅的外交才能和语言天赋赞不绝口:

相貌白皙而英俊,举止潇洒,谈笑风生,樽俎之间,交接从容自若,事无巨 细,一言而办,真具有大国宰相风度……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说和珅是个成熟的政治家一点儿也不夸张。他起初为官时,是很清廉的, 也是一身干劲儿地整顿官场。当年,云贵总督李侍尧贪侵公款案发,和珅受命 同侍郎喀凝阿一起前往查察。李侍尧为一代“才臣”,曾为乾隆所倚重。和珅 深知此行之重,一到云南,他先装作懦弱无能、不思公务的样子麻痹李侍尧, 暗地里又派人追捕李侍尧的亲信赵一恒,终于获取了有关李侵吞公款的具体材 料,把一笔笔乱账查得详详实实,后又整顿了云南的吏治,彻底厘清了各州、 府、县库的亏空。

和珅一生读书甚多,清史载和珅喜读《三国演义》和《春秋》,精通四书五经, 他早年对朱熹的理学十分认同。虽然后来信奉现实主义,不过闲时亦爱与文人 墨客一聚。而且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也是因为和珅才得以流传后世。

总而言之,和珅从内廷“奴才”转任外廷“官员”,只用了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他是乾隆四十年十一月擢升为三品御前侍卫的,到了乾隆四十一年正月,也就是擢升御前侍卫的两个月甚或一个多月之后,就授予户部侍郎了。三月,在军机大臣上行走,也就是“实习”或“见习”四月,授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 调镶蓝旗满洲副都统;十一月,出任国史馆副总裁,赏戴一品朝冠;十二月, 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

这一系列的职务都不是闲职,都是需要真才实学才能干得下来的。

•头脑灵活的和中堂

和珅不仅在政务上有天分,还尤其擅长处理杂事和小事,能把事情办得妥 妥帖帖,还能站在乾隆的角度去想问题,也就是“揣摩圣意”,把皇帝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办。这样机灵的得力助手,谁会不喜欢呢?

说到和珅的灵活头脑,有件事不得不提:在乾隆还小,还是康熙的皇孙的 时候,曾经目睹过康熙皇帝举办的第二次千叟宴。什么是千叟宴呢?“叟”的意思是老年人,所谓“千叟宴”,就是宴请数名高寿老人的宴会。一个国家治 理得好不好,就是要看百姓的生活境况如何。因此,摆宴席为高寿老人庆祝, 第一说明这皇上是尊老敬老的仁德之人;第二,这些老人家都来祝寿,说明是 四海归一。千叟宴是宣告天下如今是太平盛世的庆祝宴席之一,更是清宫中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御宴。

清朝第一富豪,贪官和珅受宠的真相

康熙办这第二次千叟宴时,乾隆刚刚十二岁,千叟宴宏大的场面给幼小的 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在乾隆登基后,也效法其祖父举办了千叟宴,第一次是在乾隆五十年(1785)正月,为了纪念继位五十周年,七十五岁的弘历在 乾清宫举办了第一次千叟宴。由于千叟宴是由皇家御厨精心制作的满汉全席, 菜品一多,环境又是露天,不免会使菜肴生冷难以下咽。而和珅改革了旧式的 小火锅,发明了加烟囱的大火锅。每桌放一个,让老人们既吃热菜又取暖。热 乎乎的宴席让数千位老人吃得眉开眼笑,晕倒、乐倒、饱倒、醉倒的老人不在 少数。这场浩大的酒局,被当时的文人称作“恩隆礼洽,为万古未有之举”。这让乾隆很有面子,十分满意。

在和珅留下的诗集中,诗风也和乾隆很接近。这是因为他常常与乾隆帝一 起作诗,对乾隆所作诗词的风格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他偶尔会在乾隆面前表现 一下自己对诗文的研究,甚至闲暇的时候以“骚人”自居。和珅的诗合乎乾隆 的审美品位,乾隆经常让和珅代替自己即景赋诗。在和珅的诗集《嘉乐堂诗集》 中,就有很多首是奉乾隆帝的命令所为。

乾隆不仅让和珅代替自己写诗,还愿意让他代替自己写字。据说,和珅在 咸安宫官学上学的时候就刻意模仿乾隆的字体,清宫中至今还有一块“御书” 的屏风,实际上就是和珅书写的。乾隆本人的楷书、行书都写得不错,草书更 是气势不凡,而和珅能够把他的字体学得很像,甚至可以代替乾隆的“御笔”, 这说明了他会看风使舵的聪明劲儿,也说明了他在书法上的造诣之深。

揣摩圣意不光是溜须拍马,无论皇上想办的是不是国事大事正经事,和珅都能给打前站,把道铺得舒舒服服的。乾隆有个江妃很得宠爱,她过世之后, 乾隆朝思暮想,无比煎熬。而和珅就在北京前门外找到一个长相酷似江妃的烟 花女子,外号叫赛貂蝉。私底下,他就安排乾隆出宫,与赛貂蝉私会。

这都涉及乾隆的私事了,而且还有了个慰藉,解了他的相思之苦,因此乾隆自然对和珅的办事能力另眼相看。

•年贵妃转世的传说

历史上的和珅确实眉清目秀,因此后世有人推测这也是乾隆皇帝宠爱他的 原因之一,由此还有了一段传说:当年,乾隆还是四皇子的时候,曾经对雍正 帝的年贵妃产生爱慕之情。

爱新觉罗•弘历,他作为这个四皇子,那时候在宫里待着呢,就看上了他 爸爸雍正的一个贵妃,叫年贵妃。他想调戏年贵妃,就从后面去蒙年贵妃的眼 睛。年贵妃以为是哪个宫女戏耍,拿起梳子往后一挥,右臂贴近弘历前额。弘 历急忙抓住年贵妃的玉臂。这一情景正好被弘历的母后和随行的宫女们看见。他母后想,这个消息要是传出去,会影响皇家的名声,说皇太子戏弄皇帝的妃 子。这个女人一旦勾住了弘历的魂,说不定还会闹出更大的事来,直接影响儿 子弘历继承皇位。因此,为“杀一儆百,以绝后患”,就背着雍正皇帝,赐年 贵妃三尺白绫自尽。

年贵妃自尽后,弘历才赶到,抱着年贵妃尸体痛哭。这时候,年贵妃的宫女说:“年贵妃之前说,二十年以后再跟皇子您见面。”弘历听说此话,更加悲痛,他抚着年贵妃的脸说:“年妃,如果我们俩真的有缘分,二十年后相见, 如果此生不能相见,来生一定相见。相见时以此为记。”说完,咬破中指,在 年贵妃的额头上点了一记朱砂。

隔了二十年,和珅进宫了。一看和珅,乾隆就愣了,因为和珅长得实在太像当年死去的年贵妃了,而且额头上也有一块朱砂痣,和当年自己点在年妃额 头上的位置、大小、颜色都一模一样。乾隆问起和珅的年纪,和珅的回答令皇 上大为震惊——和珅岀生的那一年,正巧是年贵妃死去的那一年。于是乾隆认 定和珅就是年贵妃转世,就把和珅留在了身边,朝夕相伴,以解除思念年贵妃之苦,同时把应给予年贵妃的恩宠加倍地给予了和珅。

这个传说虽然有意思,却是无稽之谈。

为什么呢?因为年贵妃快病死的时候,乾隆才刚刚进宫,刚十五岁,俩人不可能有染,而且这个弘历的母亲并不是皇后,她只是个妃子而已。后宫里有 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答应、常在等诸多等级,区区一个妃子是不可 能有权力赏白绫让贵妃上吊的。再退一步讲,即使这件事是真的,按照宫中的 规矩,白绫自尽必定要派大太监“监督执行”,不可能让贵妃一个人自己在房 间里上吊的。在事情发生、皇后已经大发雷霆这样的前提下,不要说弘历不可能抽身去看年贵妃,就是他真的想去,也已经是身不由己,无法行动了。

这个传说经不起推敲,因此还有很多其他疑点:年贵妃是个皇妃,不论当时的她还是不是雍正的宠妃,都一定会住在单独的寝宫里,有许多宫女、嬷嬷侍候着。梳妆打扮都有专职的人,不用自己动手,乾隆根本没有从后面蒙眼睛 的机会。再说,清廷后宫中的规矩非常严格,皇子根本不可能随便到皇妃的寝 宫中走动。即便有事情需要走动,皇子也只是派个小太监传话,妃子的宫门口 也有守门的小太监,身边必定也有宫女,不可能让青年弘历到处乱闯,更不可 能让他对皇妃“越礼”,胡作非为。

但是和珅容貌俊美,长得跟年贵妃有几分相像,这倒是真的。其实这只能 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和珅长得漂亮,长得精神,乾隆一看他,不错,出去给我长脸。既帅又有才华,既有长相又有内涵,所以乾隆皇帝一打眼就喜欢上了和 珅。

当然喜欢不是一时的,乾隆能始终喜欢和珅,是因为和珅确实有高人一等的地方。

•乾隆有意纵容和珅贪污

乾隆是有名的“康乾盛世”中的贤君,也是个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 的英武帝王。乾隆驾崩后,嘉庆查处了和珅的惊人财富,树立了威望。那么, 毕竟也是一代明君的乾隆皇帝,真的仅仅因为“好大喜功”就对和珅的贪污行 径一无所知了吗?说到这个问题,里面的学问可就深了。

别说乾隆真的一点儿都不知道和珅拼命敛财,就算他知道,也会睁一只眼 闭一只眼。为什么呢?因为和珅实在是个太出色的财政大臣了。乾隆五十五年 (1790)和珅创立了议罪银制度:假如官员犯罪,可通过交纳一定的银两来免罪。此法出台后,立即受到贪官污吏的欢迎。议罪银制度的实施使乾隆皇帝 的钱包鼓了起来,解决了他个人的财政危机,为老年乾隆的无限制挥霍提供了 财源。乾隆晚年得以几次下江南,都要归功于和珅高强的捞钱本领。

也许这话听来奇怪,但乾隆作为一个君王,实际上是愿意能干的大臣贪污 的。为什么呢?因为敛财的人,绝对不是造反的人。钱与权之中,选钱的人是 鼠目寸光,眼睛看到的,仅仅是那点儿黄金白银,看不见锦绣河山。如果一个 有能力有人脉的朝廷重臣根本不把钱财看在眼里,那皇帝反而会担心了:他这 是想瞄准皇位吗?区区金钱就能使他心满意足的人,是当不了帝王也不愿犯谋 逆之罪的。既然只是个爱占小便宜的下属,还能给自己的花销开源节流,乾隆 又何必收拾他呢?

那和珅私自扣押奇珍异宝,贪图享受,有没有损害到乾隆所代表的皇家利 益呢?也没有。那个时代没有海外账户也没有家属移民这个说法,即使和珅贪 得再多,也是满满地储存在清朝的国土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对于朝 廷来说,和珅家只是另外一个小仓库而已,而且是个高级仓库——那些东西是 和珅自己小心翼翼搜刮来的,他能不爱护吗?放在和珅家中的宝贝即使看护再疏漏,怎么都要比放在国库里发霉的珍贵字画,比被小太监失手砸碎的稀奇古 董安全得多。

乾隆这种低调的处理方式,也让和珅深深受益。他对于皇帝的“忠”,实 际上有两层含义:一是对皇帝允许和庇护自己敛财的感恩,一是努力维持国家 运行的现状,以便于自己更长久地敛财。即便和珅是全国最大的官,但他所形 成的“忠君敛财”的原则也不会变。和珅的做法,成了当时官员队伍学习的楷 模和效仿的典范,也慢慢演变成了当时的为官之道,各级各类官员都纷纷如此 操作。于是,才有了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当时的贪官们虽然横征暴敛、鱼肉百姓,但对于皇帝却忠心耿耿,不敢越雷池半步。

人心就是这么肤浅的东西。作为朝廷,从老百姓身上搜刮钱财肯定会引发 人民的不满。而借贪官的手搜刮民脂民膏,百姓的怨言只会更多地发泄在贪官身上,对于皇帝则没什么委屈,顶多也只是叹息明君被蒙蔽而已。一旦贪官失控,帝王象征性地把贪官处决了,还可以得到百姓的颂扬。而那些赃款赃物, 自然是要收缴国库的。这样作为帝王,就可以名利双收了。

后来,乾隆以曾经许诺过在位时间不能超过皇祖康熙六十一年为由,禅位 给嘉庆。禅位当天,乾隆就耐人寻味地对和珅说了一番话:“吾与汝有宿缘, 故能若是,后之人将不容汝也!”意思是:“因为我与你有前世之缘,所以对 你宠爱有加,我百年之后,别人一定容不了你了!”这段记载于《清宫遗闻•卷 一》中的话至少说明,乾隆对和珅在自己百年之后的命运心知肚明。

事实也证明,乾隆皇帝的判断和抉择是正确的。嘉庆抄查和珅后,朝廷内 外一片赞扬之声。和珅倒台,充足了国库,也为新君树立了威严,民间尚有“和 珅跌倒,嘉庆吃饱”的俏皮话;乾隆驾崩,后人叹他是被蒙蔽的明君,嘉庆即 位,人民为除掉和珅而拍手称快,曾与和珅狼狈为奸的臣子们心惊肉跳,再不 敢犯错,而和珅在狱中留下两首绝命诗后,奉旨上吊而离世。

和珅这个人,既有政治才干,又通晓人情,坐在足以独揽朝廷大权的位置 上,为自己揽得了堪称“富可敌国”的金钱。他这一辈子看似机关算尽,一直 到乾隆皇帝驾崩都没有发现他的真面目。实际上,作为两代君王的棋子,他为 清王朝的更替好好地开了一条先河。自古以来,权势斗争在所难免,只是历史上的和珅,却只能徒留“贪官佞臣”的千古骂名。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