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哭的人不一定流泪原唱是谁(会哭的人不一定流泪)

会哭的人不一定流泪(会哭的人不一定流泪原唱是谁)

编者按:哭与不哭,哭的频率,都是因人而异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哭泣是使我们成为人类的基础。哭泣让我们变得脆弱,同时提醒世界我们的存在。我们哭泣是为了被倾听,也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我们听到了他们的声音。本文译自medium,文章作者Cassie Archdeacon,原文标题Why Does Everything Make Me Cry?

为什么有些人特别爱哭,有些人却从来不哭?

图片来源:Aliyah Jamous/Unsplash

作为一个经常哭泣的人,我发现大家的哭泣频率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哭就跟撒尿一样频繁,有些人则真的是“有泪不轻弹”,还有些人则介于两者之间。在当前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需要以各种方式应对压力。对许多人来说——比如说我——哭泣是家常便饭,而另一些人甚至在阅读有关冠状病毒爆发的可怕新闻或观看一部破坏性的电影时仍能保持镇静,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毕竟都是人啊,是同一物种,不是吗?

婴儿时期,人类为了生存而哭泣。但是,当我们学会说话后,哭泣就从生理需要变成了移情反应。人类在这方面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其他哺乳动物会哭出情绪化的眼泪。在2012年《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一篇专栏文章中,行为神经学家Michael Trimble写道,“当我们看到另一个人情绪低落时,大脑回路会被迅速而无意识地激活”,而这些回路的进化“使基于同情的文明和伦理成为可能”。这就为一些实际上很神奇的事情提供了一个相对科学的解释:哭泣是使我们成为人类的基础。它让我们变得脆弱,同时提醒世界我们的存在。我们哭泣是为了被倾听,也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我们听到了他们的声音。

哭泣能迅速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状态——比如喜悦、娱乐或悲伤——这种情感状态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这就好比在你的额头上贴一个名牌,上面写着:“你好,我的情绪波动目前很剧烈,我懂你懂的。”但是,根据匹兹堡大学(University of Pittsburgh)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助理教授Lauren Bylsma博士的说法,只有在某些特定的地方,我们才会让波动的情绪“炸裂开来”。“人们更有可能在社会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哭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更有可能从他人那里得到积极的反应(比如说,在家里和一两个亲密的朋友在一起,而在专业场合和许多陌生人或熟人在一起),”她说,我们这些“为每件事哭泣”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经历更频繁的亲密互动,也会花更多时间和那些可以让我们真正做自己的人在一起。

性别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因素。2019年发表在《心理学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由于青春期前后荷尔蒙的差异,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哭泣。蒂尔堡大学(Tilburg University)的心理学家兼教授Ad Vingerhoets表示:“睾丸激素——一种男性荷尔蒙——似乎可以抑制哭泣。”然而,也有可能是男性没有得到社会允许来表达这种情感。现代文化仍然要求男性压抑自己的软弱行为,不要表现出过于强烈的情感,而允许女性更多地公开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经常把她们描绘成反复无常的人,用情感作为操纵的工具,这是艺术和文学经典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叙述——只要想想莎士比亚就知道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哭是表达丰富、杂乱的思想的重要方式,而这些思想有时候连语言也无法描述。“也许我们不知道我们哭泣的真正原因,”诗人Heather Christle在《The Crying Book》中写道,“不一定非得是有什么东西使我们哭了,可能我们只是情之所至。而所有的解释只不过是事后编造的故事罢了。”我每次哭泣之后,经常会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生命中那些逐渐暗淡的光又重新闪烁起来了——我又被自己的叙述唤醒了。

也有一些证据表明,哭泣是对当时情况感到真正无助的一种反应。2016年,南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情感研究员、心理学教授Jonathan Rottenberg对《时代》(TIME)表示:“哭泣向你自己和其他人发出了一个信号,表明你遇到了一些棘手的情况,至少暂时超出了你的应对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哭泣最根本原因导致的结果。”

虽然对于为什么有些人从来都不哭泣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但Bylsma和Vingerhoets都表示,药物、疾病、抑郁和创伤等因素会导致完全停止哭泣。尽管情况并不总是如此。“我要提醒人们不要将行为和情绪上的正常反应病态化,” Bylsm表示,“除非它对某人的社会功能造成了巨大的痛苦或带来了巨大的损害。”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到底为什么哭,我把一周之内所有让我哭的事情列了一个清单,范围之广令人吃惊。在看电影和广告的时候,在看伤感电视剧的时候,我会哭;晚上出去玩之前挣扎着穿衣服的时候,我会哭;那天晚上出去玩,我看着一位年长的音乐家对着一大群跳舞的年轻人表演的时候,我还会哭。是什么导致这些时候的我情绪波动如此剧烈?它们都包含了生活中最极端情绪的高度集中爆发——如此强烈,以至于我都说不出话来了。作为一个作家,我的身份植根于我的沟通能力。在我暂时失去这种能力的沮丧时刻,哭泣是一种权宜之计。没有它,我就会陷入感情的困境。

我也注意到自己在私人空间里同样会哭。即使是在公共场合独自观看这位老音乐家的表演,也感觉像是在私下观看,因为我身边的人都成双成对,这为Bylsma所说的哭泣的情境诱因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这些时刻大多发生在私下里,我几乎总是在目睹其他人际互动时留下眼泪。也许是因为感觉自己被排除在外了吧。又或者,这是对所有在我面前闪烁的生命的一种庆祝——对生命本身的一种欢呼。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