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5开拍了(大秦帝国5)

大秦帝国5(大秦帝国5开拍了)

纵观华夏文明,从国家开端夏朝开始到现在的4000年时间,秦帝国基本上处在历史的中间线。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但无论你如何回望,他始终是中国原生文明的高原,高大的背影遮挡了曲曲折折的弯路,从黄土高原冲下来的帝国雄狮,不但一扫天下疆土,更可贵的是谨守华夏文明,北荡匈奴,南融百越,用长城和人心的勇武及温柔,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创立了后来华夏2000年的根基。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体会,秦帝国金戈铁马豪情万丈的统一战争,再听听骄傲的始皇帝极端自负下的千古一叹!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1.公元前230年首战灭韩,韩几乎无抵抗灭国,韩国末代君主韩安。

这场历时十年的统一战争,第一个目标是山东六大国之一的韩国,先吃掉最近、最弱的韩国已是必然选择。韩国已经预感到即将有灭顶之灾,在公元前233年送韩非入秦,韩王安寄希望韩非能说动秦国不要先灭韩,最好先灭强势的赵或楚,韩非被同门师兄李斯识破,游说秦王嬴政失败,并在同年死于秦国云阳国狱。韩国失去了一切虚与周旋的可能,立即派出特使,向秦国称臣,秦国接受了韩国称臣。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公元前231年的秋天,韩国进一步妥协,主动向秦国割让整个南阳郡。秦国派出内史郡郡守嬴腾,率军接受割地。公元前230年,嬴腾率军进攻韩国都城,小战之后,秦军攻占新郑,俘获韩国君主韩安。随即迅速占领韩国全部土地城池,设立了颍川郡,至此韩国宣告灭亡。

2.公元前229年次战灭赵,对峙一年后赵亡,7年后灭残余,赵国末代君主赵王迁。

灭韩之后第二年,秦国立即对赵国发动了统一战争。西周之前秦赵同源,两大国先祖都是东部古秦人族群,都源于最早治水的伯益秦人族群。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殷商末期的古秦人族群,已经成为镇守殷商西部的军旅族群,周武王灭商后,秦人族群不愿臣服于西周新政权,分作了三大部分流散于华夏大地:部分流散于华夏腹地;部分西进到陇西戎狄地区的河谷地带(今日甘肃礼县),后来建立秦国;第三部分是嬴氏族群的另一分支,殷商末期大将恶来的弟弟季胜,带领一支族群,进入了北部山地草原的半农半牧区,成为后来的赵人族群并建立赵国。历史很有意思的是,战国能够挑战秦国的也只有赵国,是秦风、是古老的血统?兜兜转转600多年后,再聚却只能血拼,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霸主总是踩着弱者的尸血成就伟业的,强势生存,优胜劣汰。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灭赵战役秦军统帅是老将军王翦,出动的兵力总数四十余万,进军路线分北、中、南三路,实现对赵国的大分割、大包围。赵国的反应却是出奇地迟钝,这时的赵国,正处在最为黑暗的阴谋政治时期。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赵王迁秉性乖戾、行事荒诞,重用奸佞郭开、宠臣韩仓,对国政撒手不管,秦灭赵发动时,赵迁已即位7年,赵国已是每况愈下,除了李牧率军两次胜秦的回光返照,全部是一片乱象,秦军三路大举攻赵,赵国以李牧、司马尚为统帅,进驻井陉关抗击秦军。赵国的阴暗政治直接毁灭了自己。在邦交大臣顿弱的统率下,秦国的间谍力量对赵国发动了强大的离间攻势,所用方式是非常古老的:一则收买郭开,二则散布李牧、司马尚将要反叛的流言。在进入冬天的时候,已经和王翦大军对峙快1年的赵军统帅李牧,被赵王剥夺了帅位,代替李牧统率赵军的,是平庸的赵葱、颜聚。而李牧在这个冬天也随之被害,李牧既是当时赵国的名将之一,也是整个战国时代的超一流名将之一,没死在战场,却死在自己人手里。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依据《战国策·秦策》记载:赵王迁听信宠臣韩仓谗言,召回李牧问罪。晋见之时,韩仓诬陷李牧握有匕首,欲图行刺赵王。李牧辩解说自己患有“孪曲病”,手脚僵硬不能伸展,恐怕行礼不便而接了假手,不是什么匕首。并且,李牧愤然拿出了假手。可韩仓还是不信,要杀李牧。李牧愤怒绝望,当场自杀了。李牧被害后三个月,公元前228年的春天,秦军大举进攻赵国。秦军三路大军从北、中、南三个方向合围进攻,邯郸迅速被占领,赵王迁被俘。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赵国王族以原太子赵嘉为轴心的残余势力,逃亡到代地建立了流亡政府——代国。六年后,这个流亡政府也被秦军王贲部彻底肃清了。至此,赵国宣告灭亡。

3.公元前228年3战灭燕,燕亡,6年后灭残余,燕国末代君主燕王喜和悲壮太子丹。

公元前228年,秦国王翦大军压境燕国,时值燕王喜二十八年,太子丹在名义上执掌国事,实际的军政财大权却仍然掌控在燕王姬喜手中。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在太子丹主持下谋划了两个对策,其一燕国与赵嘉的代国联手,组成燕代联军,合兵抗秦;其二以政侠名士荆轲为献地特使,秘密刺杀秦王嬴政。荆轲怀着必死的勇气,但是他平庸的搏击术与剑术,却使他无法完成使命,“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最后秦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刺秦事件,宣布了和平统一中国在事实上彻底破产。秦王嬴政坚定了秦国全力以赴于战争统一,再也不考虑接受某个国家有条件的盟约投降。秦帝国所以能雷厉风行地创建统一文明,遭遇的阻力相对小,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战争统一所打下的坚实根基。

公元前228年王翦大军正式发动了对燕国的统一战争。燕代联军40多万的大阵,在易水西岸被秦军一举击溃。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次年,燕都蓟城被攻破,燕王喜及太子丹,分别率领残余兵力,各自逃到辽东去了。这一年中国北方冬天骤然寒冷——“大雨雪,深二尺五寸”,阻滞了李信秦军骑兵的追击,四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22年,大将王贲在秦军主力南下灭楚的同时,率领一支秦军进入辽东,一举俘虏了燕王喜,彻底解决了燕国的残余势力。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同时,王贲部又西进代地,平定了代郡,俘虏了代王赵嘉,最后解决了赵国的残余势力。 至此,燕赵流亡势力被根除,两国宣告完整进入统一。

4.公元前225年4站灭魏,波澜不惊水灌大梁魏亡,魏国末代君主魏王假。

从战争形式上看,公元前225年灭魏之战是因为中原局势的陡然变化而生出的一场顺势进行的战争,并不是事先规划好的进程。灭魏之战所以提前发生,是中原地带却正在酝酿一场陡然事变,已经灭亡了的韩国的残余势力,以救出被俘的韩王为目的,正在策划一场反秦复辟事变。当时的秦国上层,已经准确掌握了韩国残余势力的动态,于是决定从王翦的灭燕大军中抽调一支秦军快速南下,以作平乱准备。王贲率领的这支抽调秦军,数量合理估计当在五六万左右。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平定韩乱之后,秦国决策层认识到一个事实,魏国地处中原腹心,若不灭魏,中原难以真正平定。中原不定,则统一六国无法获得稳定的根基。当时的魏国事实上已奄奄待毙,成为远远衰弱于楚国、齐国的最小国家。于是公元前225年平定韩乱的王贲大军约10万左右,顺势启动灭魏大战,没有遭遇强大抵抗,王城大梁坚固,王贲利用水战,掘开连接黄河的鸿沟大渠,水淹大梁,魏王假迫降。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史记·魏世家》:“魏王假三年,秦灌大梁,虏王假,遂灭魏,以为郡县”。

5.公元前225年5战灭楚,先是李信率20万秦军攻楚,战败。同年王翦复出,率60万秦军南下,耗时一年多灭楚,后平定百越,楚国末代君主负刍。

公元前225年秦国谋划是先灭楚还是齐,秦王嬴政局决定先难后易,首先灭楚。咨询用兵数量时,大将李信认为20万就够了,而上将军王翦却认为需举国之力60万大军。老将王翦、王贲父子已经灭了赵、燕、魏,军功盖世,在灭楚上王翦不再力争、力劝,而是退避让路,以便平衡军功。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秦王嬴政考虑到王翦、蒙武都是60岁左右的老将军,也想大胆启用30多岁的新人,于是决定以李信为统帅,蒙武为副统帅,率军二十万南下灭楚。李信南下作战的时间很短,大约不超过三个月。面对李信大军的攻楚之战,楚国以世族大将项燕为统帅,率军周旋抵御。此前已经在楚国成为名将的项燕,堪称战国末期的天下名将之一。项燕所采取的战略是,以节节败退的方式,放弃一些城池,引诱秦军深入,分散秦军兵力,而后再寻觅合适的条件,集中优势兵力发起突然的反击,力图最终战胜秦军,典型的以弱制强的战术打法。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李信大军在快速胜利下丧失了警惕,在逼近楚国王城寿春(郢都)后,一时攻克不下,李信另行建立驻扎基地,“李信引兵而西,与蒙武会城父,荆人因随之”。就在秦军两部堪堪会合,构筑壁垒尚未完成之际,秘密尾随的楚军在秦军造饭的时辰,突然发动了猛烈袭击,导致已经趋于骄傲轻敌的秦军发生了极大的混乱。同时周边地域隐蔽的楚军主力,全力以赴开来参战,以优势兵力猛攻秦军。秦军缺乏准备,无法有效抵挡。于是,李信只有下令撤退,大失败与大撤退。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楚军乘胜大追击“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秦王嬴政面对失败,首先清醒的认识到自己决策失误,错判王翦的意见了,于是立即赶赴频阳,会见已经归隐的王翦,坦诚认错,会商对策,“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王翦坦诚地坚持重申了自己的主张。在秦王已经明确要任用王翦的情况下,王翦只申明一点:“大王必不得已用老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嬴政立即回答:“为听将军计耳。”,王翦再度出山,担任秦军第二次灭楚战役的统帅,这次副统帅仍然是蒙武。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公元前224年春,王翦统率的六十万大军南下,对楚国展开了第二次灭国大战,历时一年有余。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第一阶段是楚军攻势,秦军守势。楚军自从战胜秦军后,自信心极度膨胀,完全放弃防守反击战术,“荆兵数出挑战。(秦军)终不出”;第二阶段楚军长期不能攻克秦军营垒,向东部地区转移撤退。从对峙状态退兵,历来是兵家大忌。第三阶段王翦大军抓住这个机会,强力追击,大败楚军,杀项燕。第四阶段秦军乘胜进军,再无大战,用时半年占领楚国全部城邑。第五阶段公元前223年,寿春(郢都)被攻破,楚王负刍被俘,宣告了楚国的正式灭亡。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之后王翦大军继续南进,平定百越。

6.公元前221年6战灭齐,齐国在秦军圧境之下,自行崩溃降秦,齐国末代君主齐王田建。

在齐被灭的前40多年里,16年的摄政太后君王后以及28年的齐王田建,采取“事秦谨”策略。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当山东其他5国被秦进攻的时候,保持中立不救援。齐国一家安居大海之滨,远离战火作壁上观,最终酿成了举国上下无可救药的软骨症。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公元前221年春,王贲大军从燕南之地向齐国西部边境开进。 面对大兵压境,齐国陷入战或降的矛盾和混乱。刚开始齐国准备抵抗秦军,发兵扼守西部边界,但是王贲大军快速南下,不大的战争规模就突破了齐国的西界防线,齐军溃败。于是孱弱无能的齐王建,听从了丞相后胜的主张,决定投降。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王贲率秦军东进迅速,很快就兵至临淄城下,齐王建出降,全城军民没有发生一起抵抗事件,齐国宣告正式灭亡。“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7.公元前222年进军三南,历时8年把南海纳入华夏文明圈,王翦、屠睢、任嚣、赵佗前仆后继建帝国伟业。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秦帝国统合“三南”的战略实施中,军事征伐有3阶段。第一阶段,公元前222 年王翦亲自率军向东南开进,在闽越之地迫降了闽越王政权,设置会稽郡。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第二阶段以此前王翦军平定的会稽郡为基地,屠睢部从东南的会稽郡向南进军,再向西南方向进军,绕过中南五岭险阻,进入南海地区。秦军从东南山川大迂回进军岭南的计划,在越人丛林战面前遭受重创,耗时3年,前敌统帅屠睢战死,秦军伤亡极为严重。第三阶段,秦帝国开凿灵渠,重新发动岭南进军。这一次,秦帝国重新集中了三十万上下的一支大军。连带后勤力量,秦军总数仍然在五十万以上,统帅任嚣,副统帅南海尉赵佗。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据合理估计,此时王翦、王贲父子已相继病亡。新军路线从中南直接翻越五岭,进军番禺,为了打通后勤保障,极富想象力的开掘了灵渠,以长沙郡南端零陵地带的湘水段为起点,开凿一条大渠,连通一山之隔的漓江,使货船能够进入岭南水系。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开凿灵渠的同时,秦帝国同时开始修建从中南直通岭南的杨越新道。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水陆两条大动脉的开通,确保了五十余万秦军的后勤大输送。秦军越过五岭,大规模地南下了。在稳步推进的战略之下,在大约三五年的时间里,任嚣、赵佗的南下秦军以番禺为中心,同时向东西伸展,基本平定了东南、岭南、西南三大地区,设立了闽中郡、闽东郡、越郡、南海郡、桂林郡、象郡6个郡。

在武力征服取得地域管辖后,秦帝国在社会治理的统合政策上,增派南进人口,与岭南大军结合,共同屯驻岭南,融入岭南,化为磨合三南地区的基础性力量,从而保证三南诸郡长期纳入中国统一治权。首先公元前214年秦帝国征发了五十万非军事人口进入五岭以南的南海地区,实行“適戍屯垦”,种田打仗同时兼顾。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其次征发一万五千名未婚女子进入南海,解决将士家室问题,并与当地粤人混杂居住,大大深化了统一文明的全面融合。

大秦帝国系列之五:中取六国,南化百越,北驱匈奴,秦一王天下

然后大力整合三南民治,建立有效的社会秩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