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皇帝(清朝皇帝)

清朝皇帝(南北朝皇帝)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一、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年~1626年) 年号天命

二、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1592年~1641年 ) 年号天聪

三、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 年号顺治

四、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 年号康熙

五、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 年号雍正

六、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年1~1799年) 年号乾隆

七、清仁宗:爱新觉罗·喁琰(1760年~1820年) 年号嘉庆

八、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1850年) 年号道光

九: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1861年) 年号咸丰

十: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1874年) 年号同治

十一: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1908年) 年号光绪

十二:清末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1967年) 年号宣统

清朝皇帝世系图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清朝疆域图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清朝鼎盛时期,疆域西跨葱岭(帕米尔高原)和巴尔喀什湖,东临太平洋(包括库页岛),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北抵外兴安岭,南达南沙群岛,东南至台湾列岛。全盛时疆域面积1300多万平方公里。

清朝皇帝在位时间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清朝皇帝平均寿命:53岁

清朝寿命最长的皇帝:乾隆帝(89岁)

清朝寿命最短的皇帝:同治帝(19岁)

清朝皇帝平均在位时间:25年

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61年)

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宣统帝(3年)

十二帝大事记

一、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1、遗甲起兵:1583年,古勒寨事件,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被明军杀害,与明朝结下不解之仇,并以十三副先人遗甲起兵,开始了他统一女真、反抗明廷的戎马生涯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2、统一女真:明朝初年,散居白山黑水一带的女真族,经过长期战争、迁徙、融合,逐步分化为建州、海西、东海(又称“野人”)三大部分,努尔哈赤由1583年五月至1619年八月,起兵复仇并相继统一女真各部。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3、创建八旗:努尔哈赤于明朝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立黄、白、红、蓝四旗,称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旗皆纯色。四十三年,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原有牛录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八旗制度,即在原有的四旗之外,增编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4、建立后金:明朝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 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二、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1、汗位独尊:天聪六年(明崇祯五年,1632年)正月,废除“与三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旧制,改为自己“南面独坐”,突出汗位独尊地位。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2、大清立国:后金天聪十年(公元1636年)农历五月,皇太极称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为满洲。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3、改革官制:皇太极在建号清国后,用范文程、宁完我等人参议,依仿明制,改订了清朝的官制。其中包括内三院、六部、二院、科举制度等政治制度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4、松锦之战: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1640年)到崇祯十五年(崇德七年,1642年)间由皇太极发动的旨在消灭明朝关外最后一支劲旅,打通关宁锦防线的战役。松锦之战开始于清军围困锦州,结束于松山城被清军攻陷,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止。战争共经历了两年,以明军惨败告终,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只剩三万残军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之后明朝在关外的城池悉数陷落,仅剩孤城宁远。此役是明清双方最后的关键战役,以后明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对清军的有效反击。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三、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1、清军入关:是指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满洲军队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击败李自成、攻占京师(今北京)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中央政府的历史事件。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2、剃发易服:1644—1645年,清军入关后,清朝统治者令其统治下的全国各民族,主要是汉族、蒙古族及其它南方少数民族等,改剃满族发型,改著满族服饰的政策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四、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1、智擒鳌拜:顺治皇帝为康熙留下了四大辅臣,但索尼年老怕事、苏克萨哈被诛、遏必隆懦弱无能,鳌拜虽然是四大辅臣之末,但在康熙初期,已经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并威胁到康熙的皇权统治,1669年,16岁的康熙利用召鳌拜入宫觐见的机会,安排“善扑营”布库少年,将其擒获,并宣布30条罪状,判终身监禁。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2、平定三藩:清朝初期三个异性汉族藩镇王,包括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发起反清战争,战争由1673年开始,至1681年,清军取得全面胜利,平定三藩之乱。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3、收复台湾: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台湾,统一全国领土的作战。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4、雅克萨之战: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1685年—1688年),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俄军所进行的两次围歼战。是中国对俄的第一次自卫反击战。此战后,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4、 平噶尔丹: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亲率骑兵三万自伊犁东进,越过杭爱山,占领整个喀尔喀地区。对于噶尔丹的猖狂南犯,康熙先后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大破准噶尔,鉴于噶尔丹的拒不投降,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二月,康熙再次亲征噶尔丹,噶尔丹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服毒自杀,至此,喀尔喀地区重新统一于大清王朝。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5、九子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最后四阿哥胤禛胜出,在康熙帝去世后继承皇位,成为雍正帝。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五、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1、改土归流:明清 两代在 云南 、 贵州 、 四川 、 广西 等地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旨在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统一管理。 清雍正 时,采用云贵总督鄂尔泰 改土归流建议推行于西南诸省。也称改土为流。亦省作“ 改流 ”。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2、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3、设军机处:军机处是清朝官署名,也称“军机房”、“总理处”。是清朝时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于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泄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军机章京等,均为兼职。乾隆帝时期复设军机处,从此成为清朝的中枢权力机关,一直到清末。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4、秘密立储:雍正有感于自己继承皇位时九子夺嫡的教训,为避免其后皇子又因继位问题手足相残,决定改公开立储为秘密立储:将下一任皇帝的相关事项全部写下来,一份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牌匾后面,还有一份就放在自己身边。等皇帝驾崩后,大臣们将牌匾后面的密旨取出来,内宫将另一份密旨取出,两相验证核对无误,便当众宣读继位者。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六、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1、平定大小金川:清平大小金川之战是乾隆朝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乱,维护西南边疆稳定的两次大规模战役。同时也位列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二。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2、平定大小和卓: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新疆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自立,但这对兄弟统治残暴。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军在当地人民的支持下成功平定了大小和卓。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乾隆帝正式改西域名为“新疆”,并设伊犁将军管理,新疆从此完全归入清朝版图。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3、编撰《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 。是清代乾隆时期编修的大型丛书。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4、两平廓尔喀之乱: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弘历两次派兵反击廓尔喀进攻西藏。第二次反击廓尔喀,弘历决心坚定,大将军福康安指挥果断,清军大败廓军,同时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和制定“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清帝国对西藏的管辖。)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5、甘肃冒赈案,又称甘肃米案,是清朝乾隆年间甘肃官员以赈灾济民的名义上下徇私舞弊侵吞赈粮的大案。因贪污数量之大、延续时间之长、牵涉官员之多、惩处罪犯之严,被后人称为“清朝第一大贪污案”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七、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1、诛杀和珅: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嘉庆四年(1799年),清仁宗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乾隆帝死后十五天,清仁宗赐和珅自尽,时年四十九岁。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2、白莲教乱:白莲教起义(1796年—1804年),又称为川楚教乱或川楚白莲教起事。指中国清朝嘉庆年间爆发于四川以王三槐与徐天德为首、陕西、河南和湖北边境地区的白莲教徒武装反抗清政府的事件。从嘉庆元年(1796年)到嘉庆九年(1804年),历时九载,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八、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1、虎门销烟:1839年6月,道光帝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2、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经常称其为第一次中英战争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3、《南京条约》:又称“万年和约”“白门条约”、“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约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由清廷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鉴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皋华丽号上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南京条约》包括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两白银,开放五口通商等。该条约还间接导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的签订。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九、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1、天平天国运动: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随着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两国在美、俄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其目的是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因为英法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The Arrow War)。又称“英法联军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时因为这场战争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和扩大(两次战争的本质目的相同),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3、火烧圆明园: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 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十、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1、辛酉政变:辛酉政变是1861年(咸丰十一年)咸丰帝病死后,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的一次宫廷政变。打倒了顾命八大臣势力。为赞襄政务大臣(又称顾命八大臣),辅弼皇太子载淳为帝,总摄朝政, 以时在夏历辛酉年得名。又因改变其祺祥年号而称“祺祥政变”,亦称“北京政变”,两宫太后慈安、慈禧开始垂帘听政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2、平定太平天国:1864年7月19日湘军攻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标志着历时13年的太平天国运动结束。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3、平定捻军:捻军(1853年——1868年)是一个活跃在长江以北皖、苏、鲁、豫四省部分地区的反清农民武装势力,与太平天国同时期。捻军起义从1853年至1868年,长达十五年,其历史分为两个阶段。自1853年春至1863年3月为前期捻军,此后为后期捻军。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4、天津教案:1870年(同治九年)在天津所发生的一场震惊中外的教案。天津民众为反对天主教会在保教国(法国)武力的庇护下的肆行宣教活动,攻击天主教教会机构而造成数十人被谋杀。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十一、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1、收复新疆:又称“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晚清钦差大臣左宗棠统帅清军,消灭侵占新疆的阿古柏势力、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战争。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2、中法战争: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中国和越南而引起的一次战争。战争结婚法国不胜而胜,双方签订《中法新约》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3、甲午海战: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清朝战败,由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4、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庚子事变:清朝末期,由于列强欺凌过甚,激起中国百姓普遍的愤恨,造成义和团的兴起,以“扶清灭洋”为号召,拔电杆、毁铁路、烧教堂、杀洋人和教民。清政府听信义和团能够刀枪不入,杀光洋人,便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二十五日对八国宣战。为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英、美、法、俄、德、日、意、奥八国组成的侵略联军,于1900年6月,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最后导致中国陷入空前灾难,险遭瓜分。1900年,是中国农历庚子年,这场100多年前爆发的动荡也被中国人称为“庚子国变”、“庚子国难”。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十二、清末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1、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2、末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于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夏历),颁布退位诏书,作统治之最后结束。

图解清朝十二帝:从努尔哈赤起兵到溥仪退位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