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与颐和园,有着怎样的关系?

圆明园与颐和园,有着怎样的关系?

4 共同的园林主人

圆明园与颐和园,有着怎样的关系?

清漪园主人——乾隆

圆明园与颐和园,有着怎样的关系?圆明园与颐和园,有着怎样的关系?

乾隆皇帝画像

乾隆皇帝弘历从小就生活在圆明园,并在园内第一次拜谒了皇祖康熙。牡丹也能影响历史?三代皇帝曾在这里齐聚

他多次声称自己与圆明园同庚,并将园中的老松、玉兰都当作同年好友,写下了很多怀念的诗文。圆明园里最有福气的一棵树

皇子时期的弘历居住在桃花坞(乾隆时期改称武陵春色)。结婚后,乾隆和福晋富察氏被雍正赐居于长春仙馆。

圆明园与颐和园,有着怎样的关系?

武陵春色遗址 刘晨/摄

圆明园与颐和园,有着怎样的关系?

长春仙馆遗址 朱西月/摄

乾隆的一生与圆明园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他在园里的活动,留下的影响最为广泛,也最为深远。他给这个旷世园林奇迹,打上了自身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圆明园成为万园之园的过程中,他本人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比如,圆明园四十景,是乾隆定型完成的;圆明五园的宏大格局,是乾隆拓展归并的;西洋楼景区的建设,也主要是因为他的好奇心理;圆明园里的珍贵收藏,同样大多是在乾隆时代形成的。可以说,乾隆有着真挚的圆明园情结。因此他在《圆明园后记》中写道:“予小子敬奉先帝宫室苑囿,常恐贻羞,敢有所增益。是以践祚后,所司以建园请,却之。既释服,爰仍皇考之旧园而居焉。夫帝王临朝视政之暇,必有游观旷览之地。然得其宜,适以养性而陶情;失其宜,适以玩物而丧志。宫室服御奇技玩好之念切,则亲贤纳谏勤政爱民之念疏矣……然(圆明园)规模之宏敞,丘壑之幽深,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亦可称观止。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后世子孙必不舍此而重费民力以创建苑囿,斯则深契朕法皇考勤俭之心以为心矣。”

既然如此信誓旦旦,那乾隆为何仍自食其言,执意要修建清漪园呢?在《万寿山清漪园记》中,乾隆写道:“万寿山清漪园成于辛巳,而今始作记者,以建置题额间或缓待而亦有所难于措辞也。夫建园矣,何所难而措辞?以与我初言有所背,则不能不愧于心。……予虽不言,能免天下之不言乎?……虽然,圆明园后记有云,不肯舍此重费民力建园囿矣,今之清漪园非重建乎?非食言乎?以临湖而易山,以近山而创园囿,虽云治水,谁其信之?然而畅春以奉东湖,圆明以恒莅政,清漪静明,一水可通,以为敕几清暇散志澄怀之所……。园虽成,过辰而往,逮午而返,未尝度宵,犹初志也,或亦有以谅予矣。”

圆明园与颐和园,有着怎样的关系?

颐和园

从这些辩解中,大体可以看出乾隆之所以要兴建清漪园,可能有如下几方面的考虑和需求:第一,整治西郊水利,保障京城水源;第二,为皇太后隆重祝寿,倡导忠孝理念;第三,完善西郊皇家园林体系,通过建设清漪园将已有皇家园林贯穿起来,便于功能完善和管理维护;第四,借助万寿山、昆明湖及周边的绝佳地貌,按照自己的意志、才情和品位,建造全新的园林,这既是因地制宜,也可实现自己的园林意趣。

乾隆是一位汉文化素养很高,又喜爱游山玩水的皇帝,还是个园林迷。虽是满族人,但具有相当高的传统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力。他能写诗、填词、作文、绘画,书法也有一定水平。这些对园林艺术创作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圆明园与颐和园,有着怎样的关系?

弘历御笔己丑岁朝图

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纸本,设色,

纵90cm,横50cm。

诗塘上题“履庆”二字。是年弘历58岁。

作为盛世君王,乾隆自谓“园林之乐、不能忘怀”,凡重要的园林建设,他都亲自过问,对某些规划设计,甚至直接参予其事。乾隆对造园艺术颇有造诣,甚至有不少很有价值的见解。如他认为园林中的最高境界是“物有天然之趣,人忘城市之怀”在谈到“借鉴”时,乾隆很精辟地概括说:“略仿其意,就天然之势,不舍己之所长”这种“仿”就是不求形似,要表现出对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精神,言下之意,“借鉴”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但前提是必须在造园的客观条件基础上进行。

需要指出的是,圆明园是一个集体作品,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都在圆明园的景观与居住生态上留下了不少影响,尤其雍正作为圆明园的第一位主人更是其格局的奠基者,乾隆是在继承雍正时期园林的基础上将其发扬光大的,圆明园在发展过程中有传承有变化;而清漪园是乾隆时期一气呵成的作品,基本是乾隆一手独创的,更多的是体现了乾隆皇帝的个人气魄和品位,乾隆的烙印最为明显,后期的颐和园也基本未跳出乾隆时期的格局和特色,尽管慈禧太后已将颐和园作为主要居住场所,但其改造和建设也不得不受制于财政困顿等客观原因。

圆明园与颐和园,有着怎样的关系?

乾隆皇帝晚年画像

乾隆在《知过论》一文中说:“予引以为过者,盖心有所系必有所疏忽,得毋萦系于小而或有疏忽于大者乎?夫小者,游目赏心是也;大者,敬天勤民是也。予虽不敏,实不敢因其小者废其大。是以向偶游万寿山之处,率过而弗留。”

在《首夏万寿山清漪园作诗》诗序中说:“从前圣母居畅春园时,越二三日必躬诣问安,便道至万寿山游览,率有吟咏。自丁酉年以后,无复曩时情景,至此遂稀。兹以岁暇偶临,不可无句以酬佳境,然追忆曩时,益不胜感戚也。”

可见,乾隆大多是在给太后请安后,顺路往清漪园游赏的。在《御制夕佳楼题句》诗序中,乾隆说“每游此,不过辰至已返,未曾用晚膳、待夕佳”。一般情况下,乾隆都是命内务府备饭,由苏拉运送到清漪园,就地传膳。所以,那时的清漪园不具备皇帝日常居住方面的饮食服务功能。乾隆喜欢流连其间,他咏清漪园的御制诗就有1500余首之多,遍及园内诸景。乾隆五十五年(1790)八月初九日,乾隆游览万寿山,并乘朱漆龙舟游昆明湖,阿桂、和珅、福康安、福长安等王公大臣及安南国王、外国使臣陪同。乾隆关心民瘼,遇大旱气候,经常亲自或命王公大臣前来清漪园广润祠祈雨或谢雨,乾隆六十年(1795)时,他还命广润祠增号“广润灵雨祠”。在游赏的同时,乾隆经常至万寿山的大报恩延寿寺拈香祈福。

圆明园与颐和园,有着怎样的关系?

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图-大报恩延寿寺部分

乾隆对清漪园的工程质量和维护管理都高度重视。乾隆三十九年(1774)施工时,清漪园望蟾阁后面的驳岸未按奏准满铺石板,只用石灰夯筑,以致四十年春发生膨裂,重铺石板。乾隆降旨命原监督官员赔修,并对监督姚良等官员罚俸,将主管工程大臣和尔经额鞭笞四十、罚俸六个月。乾隆四十二年(1777)八月下旬至四十三年(1778)三月下旬,果郡王永瑹六次私游清漪园内藻鉴堂,其事被奏报上来,乾隆谕令:永瑹不必在内廷行走,罚王俸十年。首领太监任进福发往打牲乌拉给披甲人为奴,苑丞永舒、苑副惠格革职,副都统和尔经额等各降级罚俸有差。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