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怎么读(龚怎么读)

一时间,那油香肉香酒香,混合着人们的欢声笑语,溢满了整个院坝。院坝里装不下了,又从院墙上漫些出来,浸染了小半个村庄。

哈,这“‘刨猪汤’吃起来有意思、有意思。”从东南亚回乡探亲的牟老先生,被礼请在上席坐着。大概他已多年没有回乡,品尝了几砣粉肠血旺,喝了半碗肉汤后,便赞不绝口起来,“真是汤鲜肉美,肉美汤鲜,别有一番风味!

“是呀,吃‘刨猪汤’,是这里已延续了几百年的风俗了。”战友龚老弯接过老先生话头,“这道菜,辈辈沿袭,代代相传,已成为我们这里一道名副其实的美味呀!”

“是呀,前不久,我看过《舌尖上的中国》。”老先生放下筷子, “我看,老家这‘刨猪汤’上了那个节目,也是一绝呀!”

“牟老说得对!”龚老弯端起酒杯,敬了敬这远方来的客人,“我们乡下的这‘刨猪汤’,如今已打进成都、重庆大的餐馆,据说还传到了北京,大受食客的欢迎哩!”(舒德骑《故乡的“刨猪汤”》,“重庆作家网”2020.1.15)

“龚老弯”是绰号,但不是个人的,而是“龚”姓人的。这“舒德骑”,恐怕就是“输得起”哟。

一、倒弓 姓龚 龚老弯儿

我们多次举过广安人的这句顺口溜:

人老癫懂,树老心空,抱鸡母老了打倒弓。

这个“倒弓”,初看起来有点像“倒栽葱”,其实不完全是,关键就在这个“弓”字上。弓箭之“弓”,川渝文读(书面音)、白读(口语)都音[gōng] ,而弹花匠背的弹[tán]弓却叫[jiōng]。此外,弯曲成弓形也叫[jiōng]:

(父亲指责子女浪费)我一天[jiōng]起背背儿难得挣嘛,没几天就遭你们抛撒(浪费)完了。

“抱鸡母老了打倒弓”之“弓”,也音[jiōng]。“弓起背背兒”,“弓”又是也音[jióng]。

供给之“供”,在供销社、供给这些地方,川渝为舌根音[gòng],在“供……读书”、“零供”这些地方,音[jiōng]。所谓“零供”,是指子女轮流供给年老父母、特别是供给老年单身父母:

儿女多了莫得用,害得老子吃~!“零供”就是湘语的“吃轮供”:

【吃轮供】父母丧失劳动能力后,由已分家的子女轮流供养。①西南官话,四川。②湘语,湖南长沙。

川渝人管姓“龚”的为姓[jiōng];或称为“龚老弯儿”,或“[jiōng]老弯儿”,或干脆称之为“老弯儿”,外地人或许不明白其所以,其实就是“龚”谐音“弓”而读如[jiōng],[jiōng]又是弯曲意思的展转联想的结果。

二、(身亢) 扛

川渝说扛背儿、扛腰驼背、勾腰驼背,当然也说“弯腰驼背”。

【(身亢)】(背脊)弯。弓。西南官话,四川成都:~起背(弓着背)|把腰杆打伸不要~起!

【扛】背微驼。西南官话,贵州清镇:个子高了要注意背~。——汉语方言大词典

背脊弯曲:背莫~起。【按】疑此词的本字为“尫”。《说文·人部》:“偻,尪也。”“偻”即背脊弯曲。《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尪,”杜预注:“尪,瘠病之人。”《广韵·唐韵》:“~,乌光切。”重庆话此词与“尪”的韵、调一致,声音发音部位相近(中古影母为喉音),有可能“尪”在今重庆话中音变为kang2。又,扛东西时背无法挺直,故“扛”因此引申出背脊弯曲之义,此亦为一说。

【扛背儿】①曲脊。②曲脊之人。【按】参见“扛”。——重庆方言词解

三、释(身亢)、扛和尫

【尫】《慧琳音义》卷三十一“尫羸”注引《说文》:“跛曲胫也。”乌光切。

实际上“尫”的源头是“尪(去王)”:

【尪(去王)】《说文·尪(去王)部》:“曲胫也。”乌光切。

又,

【匡】“譬之似犹伛巫跛~大自以为有知也。”杨倞注:“~,读为尫,废疾之人也。”(荀子正论)

【㑌】“百姓贱之如~。”杨倞注:“字书无~字,盖当为尫,病人也。”(同上王霸)

【軭】《广雅·释诂四》:“盭也”王念孙疏证:“尫与匡亦声近义同。”

从“尫”与“匡、軭、㑌”的关系看,“扛、(身亢)”与尫同音借用是可能的。

如果就笔者“声衍韵失汉语音义演变理论”解释体系看,“扛”等与“弓廾拱巩→(弓角)匊鞠曲→匊鞠曲”等是一个系组。

【(角弓)】:《改倂四声篇海·弓部》引《川篇》:“弓曲皃。”《改倂四声篇海》引《川篇》许袁切。

四、驼之“曲”义

【驼背儿】背驼的人:那边走来一个~。【按】驼背本指骆驼的背脊,有驼峰。而背驼的人其脊背弯曲如驼峰,故名。唐代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陇染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字当作“㾃”。《集韵˙戈韵》:“㾃,病也,唐何切。”《谐声品字笺》:“伛偻,背曲不伸也。俗谓之㾃子。”一说字当作“驮”。清代俞樾《茶香室丛钞·邓驮》:“按今人以伛者为驼子,其字实当作驮。”今通用“驼”。——重庆方言词解

驼背的“驼”,原义是“骆驼”的意思(说文·马部),那“骆驼”为何有“骆驼”之名呢?或说云:骆驼背呈曲形,又可以驼载东西,所以叫“驼”。这没有追索到源头。其实,弯曲之“驼”,按照笔者的“声衍韵失汉语音义演变规律”,当属于“綪→篆折→折弨周”系。

【綪】:《仪礼士·丧礼》“綪绞”郑玄注、《史记·楚世家》“王綪缴兰台”张守节正义:“綪,屈也。”侧茎切,平耕庄。耕部。

【展】《广雅·释诂四》“韏也”王念孙疏证:“展转,亦诎曲之意。”按:韏,曲也,皱也。知演切,上狝知。元部。

【篆】“大圭不琢”郑玄注:“琢,当为篆字之误。”陆德明释文:“琢,字又作瑑。”(礼记·礼器)

【瑑】《说文·玉部》:“圭璧上起兆瑑也。”徐锴系传:“谓起为垄,若篆文之形。”《广韵·狝韵》:“璧上文也。”

“瑑圭璋璧琮,缫皆二采一就”郑玄注引郑司农云:“瑑,有圻鄂瑑起。”(周礼·春官·典瑞)持兖切,上狝澄。元部。

【疊】

【折】

【岊】《说文·山部》:“陬隅,高山之节。”桂馥义证引《初学记》:“陬隅高者曰~。”

“夤缘山岳之~”李周翰注:“山曲曰~。”(文选·左思《吴都赋》)

跨曲涧而为室,绕纡~而修墙。子结切,入屑精。昨结切。(南朝梁萧詧《游七山寺赋》:)

【庢】《字汇补·广部》:“山曲曰~。”《说文·广部》:“山曲曰盩,水曲曰~。”陟栗切,入质知。质部。

还有“盩、弨、鲐背、陬”等。“驼”当与“弨、周”高度关联。

【弨】:《广韵·小韵》:“弓反曲也。”《类篇·弓部》:“曲也。”尺招切,平宵昌。尺沼切。宵部。

【周】: “生于道周”毛传:“周,曲也。”(诗·唐风·有杕之杜)

《文选·谢朓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