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心理类型测验)的起源与发展

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

荣格认为,在与世界的联系当中,心理能量,即力比多的流动是朝着两个主要方向进行的。其中一个是朝向个人的主观世界的内部倾向,而另一个是朝向外部环境的外部倾向。荣格将这两种倾向称之为态度。前者称为内倾,而后者称为外倾。内倾意指力比多的向内流动,体现了一种主体对客体的否定性关系。其兴趣并不朝向客体流动,而是从客体退回到主体本身。内倾态度的人习惯于按照这样的方式思考、感觉和行动。这说明在这种态度中,主体是动机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客体仅仅位于次要的地位。而相反地,外倾态度的人,其力比多先天的向外部流动。这样的人其主观兴趣明确朝向客体,他们习惯于在与客体相关的联系中进行思考、感受和行动,并且其方式是直接并明显的。毫无疑问,他们存在着对于客体的明确依附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外倾态度是一种从主体到客体的兴趣转移(荣格,2009)。

MBTI(心理类型测验)的起源与发展

具体而言,内倾型的人比一般人群更偏好安静,爱幻想,更善于思考。往往优柔寡断、深思熟虑、孤僻内向,常常以某种提防戒备、不愿抛头露面为特点。而外倾型的人往往好交际,开朗,对人和事都感兴趣。通常很开朗、正直,并且适应力强,善交际、有点肆无忌惮,并且以常做毫无把握的冒险为特点(赫根汉,1986)。荣格1913年在慕尼黑举行的国际精神分析协会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内倾和外倾这两个人格态度。后来,在他的《心理类型》一书中他对这种分类做了详细的阐述。从此,荣格用这一对概念来解释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提出不同的人格理论。例如他认为,弗洛伊德属于外倾型人格,因而弗洛伊德发展出了一种强调外在客观现象的人格理论,如性客观。再如,阿德勒的理论强调内在的主观“意志力”,那是因为阿德勒属于内倾型。然而,在这一方面,荣格本来很可能以自己的人格理论,而不是阿德勒的理论来做为内倾型代表的(赫根汉,1986)。

除了这一对关于态度的概念外,荣格还提出功能的概念。这种功能与个人如何观察世界、处理信息与经验有关。共分为四种功能,分别是感觉、思维、情感以及直觉。具体而言,感觉功能用来发现事物的存在。它表明事物的存在,但是不指示是什么事物。思维功能用来叙述这是什么东西,并且给予所感觉到的事物名称。情感功能告知一件事物是接受还是拒绝,并决定什么事物对个人有价值。它与喜欢和厌恶相关。最后,当不能获得有关现实的信息时,就会产生有关过去或者将来的事件的预感。这就是直觉功能(荣格,2009)。

早期的测量

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从本质出发探究了人类心灵的内部结构,为个体差异研究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开始。荣格也因此成为了早期的人格类型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然而,荣格在创立了这个类型理论后并没有建立相应的量化工具用以分区不同的心理类型个体。而后的近百年时间里,研究者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不仅对原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探讨,而且还先后编制了各种工具用以实现心理类型理论的应用。

20世纪40年代,Horace Grey和Jose B.Wheelwright首次根据心理类型理论编制了格雷一维尔瑞特个性类型表(Grey-WheelwrightType Schedule),简称GW问卷。然而,由于这一工具及其理论基础与当时所盛行的行为主义思潮所格格不入,并没有获得很大的关注。

1978年,美国心理分析家Singer和Mary Loomis注意到迫选式量表可能会使得受测者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类型。鉴于此,他们编制了SLIP人格问卷(Singer-LoomisInventory ofPersonality)。这个问卷的每道题没有采用迫选的题型,而是要求被试选择1—7不同的数字表示对于题干描述的肯定或否定程度。此问卷的普及程度同样很有限。

MBTI的发展

如今,使用最为广泛、信效度研究最透彻的心理类型测试工具当属MBTI量表(Myers.Briggs TypeIndicator Personality Inventory)了。这个量表的创始人不同心理类型的认知特征研究是Isabel BriggsMyers以及她的母亲KatharineBriggs(Myers,MeCaulley,&Most,1985)。

MBTI(心理类型测验)的起源与发展

母女俩在接触心理类型理论之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心理学训练。起初出于兴趣,尝试着通过传记进行一些类型学的研究。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们看到了翻译成英文版的荣格著作《心理类型》。她们发现,书中关于态度和功能的描述与其所做的研究出现了一致。渐渐地,她们开始学习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并尝试观察不同人的行为方式的微妙差异。后来,二战爆发。这一事实使得母女俩认为,战争的发生部分是因为人们之间不能够互相理解彼此的差异而造成的。如果有一个心理工具用以帮助人类理解和接受个体间的差异,那么那将会产生巨大的价值。这一想法促使母女俩开始着手设计一些问题用来测量人格的个体差异。这就是MBTI。在这个编制过程中,Myers使用了上千张写有各种问题的卡片,并花大量时间对卡片进行归类,分析、收集人们对这些问题的反应。她们收集了不同群体的情况,例如镊行职员、中小学、医院等,并检验了ⅧTI的效度和信度。那个时候,MBTI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肯定。因为心理学界人士认为,Myers与其母亲并非心理学专业出身。而且这个由两位女性发展出来的测评工具很难得到大部分由男性所占领的心理学界的欢迎。况且,MBTI的理论基础,即荣格的心理学理论本身就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加之荣格本人也认为其理论是难以量化的。

六十年代以后,MBTI逐渐地获得了关注和认同。1962年,ETS同意在研究领域内出版MBTI,让MBTI在心理学界内获得广泛关注。同年,Myers出版了她的研究手册,这也正是关于MBTI的第一篇正式文献。而后,Myers获邀在美国心理学学会发言。在后来的几年里,Harold Grant介绍他的一些学生开始进行一系列基础性的MBTI研究,比如宿舍生活的安排,学习风格等等。1969年,Myers认识了Mary H.McCaulley博士。她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在佛罗里达大学的健康中心工作。出于对MBTI的兴趣,她与Myers在佛罗里达大学创建了一个类型学实验室。这个实验室成为了与MBTI相关的所有工作的研究和资源中心。在这个实验室里,Myers获得了和许多对MBTI有着共同兴趣的人士探讨和分享关于MBTI观点的大好机会。1972年,实验室扩大规模,更名为心理类型应用中心。

随着MBTI研究数据的逐渐积累,该中心为类型学领域的进步提供了一定帮助。1975年,MBTI由咨询心理学出版社第一次公开出版,MBTI第一次面向世人,并被用于帮助普通人了解个体差异。也是在1975年,该中心举行了第一次“类型测量学会议”,该会每两年举行一次。随着心理类型学的逐渐发展,参加会议的人逐届增加。在1979年的会议上,心理类型学学会(APT)成立了。APT的目的在于促进MBTI使用的标准化,鼓励各类型学派的全面发展。在此期间,Myers曾对MBTI进行过一次标准化,编制出了MBTI的一个短的版本,也就是最为经典的G版MBTI。1998年,近年来与G版同样受到广泛应用的M版诞生(内奥米&斯隆克,2003)。

从1942年MBTI出现第1版开始,其版本定期进行过更新和调整。这份问卷的内容、实用性、信度和效度方面逐渐得到了完善。在而后的几十年里,MBTI还先后被翻译成不同的语言被应用于各种不同的民族。在此期间,除MBTI以外,学界中还存在一些量表是由MBTI所衍生而发展出来的。比如,Elizabeth Murphy和Charles Meisgeier编制了一个服务于7一13岁美国儿童的量表,叫做Murphy.Meisgeier TypeIndicator for Children(MMTIC),此量表同样也具有四个维度,但内容是以美国二年级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来编制的。再如,DavidKeirsey在学习了MBTI并与Myers进行了广泛交流之后,以MBTI为蓝本,另编了一套凯尔西气质类型调查问卷。这套问卷题型与MBTI量表类似,题目与ⅧTI量表稍有不同,如今在国外被广泛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中(凯尔西,2011)。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