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身后:二世而亡究因

秦始皇的身后:二世而亡究因

商鞅

商鞅变法成功时,秦国人口二百万;120年长期对六国蚕食,到始皇帝时,正统老秦人大概在500万上下。

五百万人口,能出多少军人?蒙恬大军三十万在长城一线。任嚣大军四十万在岭南一线。从中我们发现了什么?这七十万野战主力不在关中,都在边陲,是不是看出问题了?

秦灭六国,灭一地,就会派遣官吏,派遣军队,然后把六国贵族商贾迁移到关中。这么持续十年,是不是关中人口比例变化了?

三十万大军在长城,四十万大军在岭南,至少三十万是四处驻守,这已经是老秦人军事力量的极限了。任嚣奏折上说,岭南少妇女,兵士思归。开发岭南,背井离乡,身边没家,于是始皇帝发几十万关中妇女下岭南,以现在的眼光看,这是不是危机四伏?

秦始皇的身后:二世而亡究因

秦始皇

如果再给始皇帝二十年寿命,或者能出一个靠谱的继承人,二十年后,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但要害就在于,统一十年后,始皇帝死了。

始皇帝继位秦王,整个收权过程是经过三次戡乱的,吕不韦、嫪毐和太后、王弟长安君成蟜。这三次戡乱,埋下了秦亡的种子,因为公室、外戚被削弱。而且由于太后给始皇帝留下的心理阴影,始皇帝终身未立皇后。赵高是赵国公室中人,因为聪慧伶俐,被始皇帝纳在身边。大凡强势君王,都喜欢用佞臣,幸臣,并非庸主才喜欢用。用之得法,可收奇效,类似中医以毒攻毒。但是,一旦君王本人出了问题,那就是社稷之祸。

始皇帝不设皇后,长子没封太子,个人能力太强,导致群臣大都是执行者,这就是制度漏洞,也是法家真正的要害。商鞅说,只要制度稳固,世行秦法,就能代代明君;但是商鞅没看到,或者因为历史的局限没看到,君主的权力传承,是需要制度保驾护航的,仅仅有制度保驾护航,没有人事预设也是不行的。

秦二世二年,也就是始皇帝死后一年,陈胜吴广起义,天下板荡,偏偏这个时候,主政的是赵高和李斯。

秦始皇的身后:二世而亡究因

蒙恬战斗

帝国真正的支柱,两只野战部队都在边疆,帝国核心区人口结构又已经变化,人口问题是会动摇根基的大问题。

李斯之子李由,当时驻守三川,战败。帝国已无可用之兵。“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治粟内史章邯挺身而出,发囚徒十万成军,出关迎战各处义兵。治粟内史,也叫大司农,根本不是管军事的。悲凉的是,这十万人是帝国最后的骨血!

章邯部队屡战屡胜,汇合各处驻守秦军,得军二十余万。王离是秦朝后期名将,武成侯王翦之孙、通武侯王贲之子,提边军十万南下邯郸与章邯会师,拉开了秦末战争最著名的巨鹿之战的序幕。

这时,赵高一不发援军,二不供给粮草;章邯大军在巨鹿坚城之下战不得退不得,陷入囧境。秦二世派人来责问章邯为何不战?章邯派长史司马欣回朝请示,司马欣到了咸阳,被滞留在宫外,呆了三天,赵高竟不接见。

项羽在大军僵持、师老兵疲之际突然发力,破釜沉舟、九战皆胜,虏王离、杀苏角、焚涉间,卒使能征善战之章邯一蹶不振。后章邯畏惧赵高陷害,不得已投降,项羽坑杀秦卒二十万,大秦主力被全歼,大势已去。

有人要问了,帝国两支主力,都干嘛去了?蒙恬三十万守备长城,只有十万随王离南下平叛,剩下的部队,仍旧驻守长城,为帝国守边。毕竟,亡guo可以,亡天下不可以。我想,南北两支大军,同时不离开去支援,若是没有决策者的授意,作为军事将领怕是没有这么高的政治眼光吧?谁授意的呢?只有秦始皇嬴政了……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