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官职一品到九品(唐朝官阶)

唐朝官阶(唐朝官职一品到九品)

考都会涌现出一大批状元,这些状元也是各大名校争抢的主要对象。状元是科举时代的产物,在传统文化中占有较高的地位,如今的状元已不局限于考试,在各行各业中都有状元的存在。

唐代状元为何含金量不高?除了名不正言不顺,还有几个重要原因

状元之所以被广大民众认可,在于它的稀缺性和含金量。明清时期,考一个状元比登天还难,然而状元也不都是高大上的代名词,在唐代时,状元就不那么受重视,甚至和一般的进士并无多大的区别。

从史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唐代的状元留存的资料最少,官方和民间对状元都没有什么特别的记载。那么,唐代的状元为何含金量不高且不受重视呢?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其一、科举考试频繁举行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宋、明、清诸朝状元之所以稀罕,主要还是科举考试举行的次数太少,产生的状元数量太少。我们知道,明清是科举制度最为完善的时期,实行的是三年一考(恩科除外),也就是说全国三年才能出一个状元。

唐代状元为何含金量不高?除了名不正言不顺,还有几个重要原因

而唐代的情况则不同,由于唐代处在科举初兴阶段,制度方面不是太完善,原有的人才选拔制度仍在发挥作用。唐代的科举是每年一考,虽然考中进士的难度也较大,录取的人数也不多,但不管是哪一科,都会产生一个状元。

一年一个状元和三年一个状元比起来,自然就显得不稀奇了。同样以100年计算,明清时期只能出33个状元,而唐代能出100个状元,所谓见多不怪。

其二、考试难度不大无须过五关斩六将

明清的科举等级分明,读书人参加科考必须一步步按照程序进行。首先是要经过当地的府、州、县衙门的考试,即县试、府试,通过者方能获得科举的第一个功名——生员(秀才)。

唐代状元为何含金量不高?除了名不正言不顺,还有几个重要原因

其次是生员要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通过乡试后才能获得第二级功名——举人。乡试的程序不算复杂,但难度绝对是地狱级别的,录取比例极低,一个县也出不了几个举人。绝大多数的读书人都止步于乡试,到老也没有混上个举人。

第三是会试,会试在乡试的次年举行,全国举人齐聚京城参加礼部组织的会试。会试的录取比例同样也很少,二万多举人考试,能脱颖而出的只有二三百人。可谓是万里挑一。

最后才是殿试,殿试没有难度,因为这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从宋代以后就实行全员录取制。殿试无非就是给贡士们进行一个重新的排名,即所谓的一甲、二甲、三甲。

从县试、府试,再到乡试、会试,能一次性过关的恐怕找不出几个。多多少少总会经历挫折。而在殿试中能一举夺魁的,不仅需要诗词文章,还得考验书法、相貌、名字等因素,可以说是集天时地利人和加上一点运气,才能荣膺状元头衔。

唐代状元为何含金量不高?除了名不正言不顺,还有几个重要原因

唐代的科举名义上也要经过县、州、府等层层筛选,但考试都不严格,也不全是按照成绩进行选拔。只要在考试中正规一点,把题目都答完了,基本上就算是通过考试,可以参加下一阶段的全国大考。在京城参加考试也是一战定输赢,中了便是进士,第一名就是状元,没有过五关斩六将之说,显然唐代的状元就相对比较容易获得。

其三、制度不完善有很多漏洞

考试最重要的公平公正,尤其要防范作弊。明清时期乡试、会试的管理制度十分严格,考生的卷子要糊名,考卷也要统一安排人员誊写,阅卷时又有多个考官把关,很难从中作弊。一旦出现考官舞弊,则是杀头的大罪。

尤其是对考生作弊,明清两朝都有严格的处罚条例,一旦发现就要取消考试资格,并枷号三月不能参加下一科的乡试。

唐代状元为何含金量不高?除了名不正言不顺,还有几个重要原因

唐代的科举不糊名,也不誊录,更没有多个考官阅卷,中与不中或是第几名全由最高长官知贡举一人定夺。这样的制度显然是不完善的,容易作弊,事实上唐代的科举在考试之前已经确定好了名次,状元的人选也是内定。

确切地说,唐代的状元都不是靠真本事考出来的,而是走门路走出来的。因此,每逢科举士子们最重要的事情都是在长安走门路,希望得到朝廷显贵的帮助,从而取得好的名次或是争夺状元。

比如著名的诗人王维就是靠着关系夺得状元的,这就意味着唐代的状元都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的,显然这种状元相比于明清时期黯然失色,也不理直气壮。

唐代状元为何含金量不高?除了名不正言不顺,还有几个重要原因

最后、考中状元并无多少实惠

我们知道,明清时期一甲三名都享有特权,可以不参加朝考而直接授予翰林院修撰、编修等职,而且还可以走皇帝才能走的御道。就是在仕途前景上,也比一般的进士更为顺畅,很多都是未来宰辅的人选。

唐代的状元没有任何政治特权,和普通进士一样也要参加吏部的“关试”,不能立即授职。只有通过考试的才能授予官职,况且首次授予的一般都是九品小官。

唐代状元为何含金量不高?除了名不正言不顺,还有几个重要原因

不难看出,从朝廷和社会的重视程度来看,唐代的状元顶多就是个虚名,没有实惠。尽管科举考试的竞争一直比较激烈,但当时的人都没有拿状元当一回事,毕竟只有靠真本事考出来的,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