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相关人物是谁(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

背水一战的历史人物(背水一战相关人物是谁)

明代人冯梦龙为了提高世人的智慧,著有一本处世奇书《智囊》,在“兵智”篇中收录了一个故事。说在楚汉战争时期,汉王刘邦命大将韩信,带兵攻打赵国,赵王领20万大军在井陉关迎敌。处于弱势的韩信 为了击败赵军,背靠着河水列阵,断掉了自己的后路。接着高举战旗敲响军鼓,与赵军接战,随后韩信又撤军退入阵地,士兵们只能向前拼杀寻求生机。在此之前韩信还派两千骑兵,埋伏在赵军军营周围,夺了赵军的堡垒,在前后夹击之下,韩信终于大败赵军。不过冯梦龙说韩信此操作十分危险,背水列阵已经是犯了兵家大忌,又主动退回到阵地中,这更是必败的态势。他最后能取胜,都因为摸清了敌军的底细,对敌军的形势有着精准的判断,而他人若一味效仿韩信,毫无疑问一定会失败。

韩信背水一战取胜,靠的是激发士气?世人忽略了其它决定因素

背水阵胜利并不仅在于激励士气

韩信创造的背水阵,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他以少胜多演绎了军事史上的奇迹,大部人认为韩信能取胜,都是因为他激发了士兵们的作战精神,在提高士气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战争中,主要是在勇、智、力当面较量,士气固然重要,不过它并不是取胜的唯一要素。韩信背水一战打败赵军,这其中的取胜原因十分有必要深究。在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后,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还定三秦,趁着项羽北伐之际,率56万诸侯兵攻下楚都彭城。刘邦在骤然大胜之后,开始享受起了生活,不料项羽率三万大军回师彭城,杀了刘邦一个措手不及。惊慌失措的刘邦,向着荥阳狼狈逃窜。在韩信的协助下,汉军依托有利地形,与项羽打起了持久消耗战。

韩信背水一战取胜,靠的是激发士气?世人忽略了其它决定因素

韩信带兵开辟北方战场

彭城一战刘邦损失惨重,不仅原先归附他的诸侯们,纷纷抱上了项羽的大腿,北方的魏、赵、代国也反戈一击。面对这一危急形势,刘邦命韩信开拓北方战场,来解除自己的燃眉之急。韩信在此次战略行动中,将自己军事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攻下魏国3郡52县。并提出带三万兵力攻伐赵、燕、齐,断掉楚国的粮道,最终与刘邦会师荥阳的战略计划。经过刘邦同意之后,韩信着手攻击赵国,此时在赵国为相的陈余,也积极与赵王歇谋划对策。他们首先让代国,用全部兵力驻守邬县,阻止汉军北上。陈余亲自带领赵国20万大军,开赴井陉关迎敌。针对赵、代两国的部署,韩信决定突然袭击,灭了代军扫除来自侧翼的隐患,而后挥师东进收拾赵国。

韩信背水一战取胜,靠的是激发士气?世人忽略了其它决定因素

韩信攻赵面临的严峻局势

当时韩信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首先他的部队都是新招募的士兵,没有经过系统的军事训练,也缺乏战斗经验,整体战斗力比较低。对比赵国的20万大军,韩信军数量也明显处于弱势。同时韩信从代国东下攻击赵,需要翻越太行山,通过井陉险关,才能进入地处华北平原的赵国。一路上的阻力重重,要想通过井陉险关并非易事。而且韩信带队北上,孤军深入在后勤上,也得不到保障。韩信唯一的优势,便是自己的军事才能,比敌方要高得多,韩信自领兵以来尚无败绩,而赵王歇只是个庸碌之辈,把持赵国大权的陈余,虽然算是久经沙场,但酸腐气息太重,满脑子都是仁义道德,死读兵书缺乏应变,和韩信的用兵能力比起来不在一个档次。总得来说韩信处于明显的劣势中,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所以《智囊》中也说,不要轻易模仿韩信。

韩信背水一战取胜,靠的是激发士气?世人忽略了其它决定因素

陈余退守壁垒给了韩信大好机会

面对严峻的形势,韩信明白这场仗要想获胜,就不能按常理“出牌”。自己的士气萎靡,也不占据地利,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问题,就是如何穿越井陉险关。韩信担忧自己穿越井陉关的时候,会遭到赵军的正面堵截,和侧翼袭击。这个时候赵国谋士李左车,劝告陈余坚壁不出,从侧后方迂回包抄断汉军退路,寻找机会前后夹击定可破敌。然而这个稳妥的计划,却受到了陈余的拒绝,他主动放韩信通过井陉关,命赵国20万大军,在东侧修建堡垒以逸待劳,欲以绝对的兵力优势歼灭汉军。韩信因此毫无顾虑地翻越太行山,来到井陉关西三十里处安营扎寨。纵使如此,韩信的被动局面也没有太大的减轻,如果他率军攻打赵军的堡垒,会正中陈余下怀,一定没有好下场。经过反复思考,韩信觉得要想出奇制胜,第一要增强士气,第二要引蛇出洞,转守为攻反客为主,第三要把有限的兵力巧妙运用,让敌军防不胜防。

韩信背水一战取胜,靠的是激发士气?世人忽略了其它决定因素

自杀行为引诱赵军出击

然而这个奇计该如何实施呢?韩信早已经成竹在胸,在他率军出井陉关口之时,已经将地理环境观察透彻。他做出了以下部署:以两万兵力背靠绵蔓河布阵,再选两千骑兵埋伏在赵营附近的山中,命他们在赵军出营作战之时,突然发动袭击占领赵军堡垒,插上汉军的军旗。最后韩信亲率一万人马,去赵军堡垒挑衅,引诱赵军外出而战。接下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赵军见韩信背水列阵哈哈大笑,产生了轻敌之心,在韩信来挑衅的时候,赵军果然追了出来。随后韩信向着背水阵撤退,陈余以为汉军已被击败,向汉军阵地发起猛烈攻击。接着赵军逼迫汉军进入绝境,前有大军追杀,后方有河水断路,唯有死战才能求生,于是纷纷拼死一战一往无前。

韩信背水一战取胜,靠的是激发士气?世人忽略了其它决定因素

背水阵能取胜的真正奥秘

赵军虽然人多,但面对杀红眼的汉军,没有占到一点便宜,一时间无法速胜。此时埋伏在赵营的伏兵突然发动袭击,占领了赵军的堡垒。赵军与汉军鏖战多时无法取胜,准备回营休息,不料堡垒被汉军占领,一时军心大乱纷纷溃逃。韩信见时机已到,率军发动攻击,在前后夹击之下,一举击溃了赵军。随后韩信趁热打铁,最终追杀陈余,斩杀了赵王歇全歼赵军残部,在北方战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韩信以三万乌合之众,大破赵国二十万精锐,让韩信的部下大呼神奇,对此韩信解释说,背水阵的奥秘就在于置之死地而后生,能激发士兵们无限的潜能。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韩信分析双方局势,布下背水阵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韩信此战巧妙地运用了战场地形,将有限的兵力进行了正确的部署。

背水阵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

首先他将士卒置于死地,不用做战场动员,就可以把士气发挥到极致。士气的高低,对胜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一点在历代战争中,已经有了生动的诠释。其次背水阵的地形问题,汉军两面都是河流,这都是天然的屏障,后方是绵蔓水和太行山。韩信不必担心赵军从两翼,或者后方进行迂回进攻。韩信用巧妙的布阵方法,吸引赵军来攻,只需要在一面用兵即可。而且在伏兵得手之后,可以快速转换阵型反击赵军,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再次背水阵只需要在一面用兵,大幅度减小了兵力的使用。对于一贯用奇的韩信来说,这一战也必须使用奇计,这让他如鱼得水放开了手脚,能够从宝贵的兵力中,抽出一支奇兵。恰恰就是这一支奇兵,抄了赵军的后路,对战场形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若是没有这支奇兵,取胜恐怕是痴人说梦。

韩信背水一战取胜,靠的是激发士气?世人忽略了其它决定因素

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促成大胜

最后韩信摆背水阵,可以示弱麻痹敌军。让赵军产生轻敌心理,可以引诱赵军出壁而战,进而反客为主发动反击,牢牢控制住战场的主动权。主与客是战争中,敌我双方所处的态势,防御者为主,进攻者为客,防御比进攻更容易。按理说韩信远道而来,应该采取进攻手段,但是若采取进攻之势,必须拥有绝对的兵力优势,不然就是自寻死路。韩信的兵力对比赵军,是一比七的形势,显然主动进攻是以卵击石。而当韩信将赵军诱出,则弥补了兵力的弱势,兵力的对比缩小为一比四。当然兵力的优势,并不是取胜的唯一条件,还需要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韩信在布完背水阵之后,还仔细思考了如何运用此阵,调动部下的积极性,发挥军队最大的战斗力。在破赵之战中,韩信运用了军事与非军事因素,在一个早晨就取得了胜利。所以背水阵的成功,绝不仅仅是提高士气,就能解释它的成功的。它包括兵力的部署,兵力的分配使用,主客态势的转换,以及利用敌军将领的弱点等因素。

韩信背水一战取胜,靠的是激发士气?世人忽略了其它决定因素

尾声

我们分析一场战争的胜利,不能只看到其中一种因素,就忽略了其他因素的作用,事实上战争的胜利,往往都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在这一点上,背水阵做出了充分的诠释。正如《智囊》中所言,韩信布下背水阵,其实是不得已的惊险之作,除了韩信的优秀军事才能外,赵军统帅的迂腐无能,也是决定战场态势的关键因素。如果陈余能采纳李左车的计谋,战争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背水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表明它是一时一地之作,并不具有代表性,但是也不能贬低韩信,在军事史上的重要地位。相反它更能说明,韩信在险恶的条件下,用智慧去创造胜利的可能性,韩信的战神名头,并不是空口无凭。

【参考资料:《智囊》,《论韩信的用兵艺术》】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