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韩非子的议论文(韩非子简介)

韩非子简介(关于韩非子的议论文)

我们首先来了解下法家产生的背景。先秦时期社会秩序一直通过“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来进行维持。一条是“礼”,一条是“刑”。礼是不成文法典,以褒贬来控制贵族的行为;刑则不然,它只适用于庶人即平民。

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比较简单。天子、诸侯和大夫都是以血亲或姻亲互相联系着,如果有什么事情需要处理他们都会遵循不成文的君子协定。也就是他们是遵礼而行。天子、诸侯高高在上,不直接与百姓打交道。这样的事情交给大夫们处理,每个大夫统治着自己领地内的百姓。大夫的领地通常都不大,人口也有限。所以贵族们统治他们的百姓,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个人为基础。于是采用刑罚,以保证百姓服从。

周朝的后几百年,封建社会制度逐步解体,社会发生了深远的变化。贵族和庶人的社会区别不再是绝对的了。慢慢地已经有一些贵族丧失土地和爵位,又有些平民凭着才能和运气,顺利地成为社会上、政治上的显要人物。社会各阶级原有的固定性,被打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混战,为了进行战争,准备战争,这些国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也就是权力高度集中的政府,其结果就是政府的机构和功能比以前越来越复杂得多了。只是依靠遵礼而行、道德约束已经不能够满足权利机构对国家的治理。

法家学说中的法是什么?一起来认识一下公子韩非

当时有一些人对社会、政治都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常常会有一些治理国家的“法术”,这些人被称为“法术之士”。有的人被聘请到政府部门做了高官,甚至官至首相。他们在提出“法术”的同时,将其理论化并阐述其合理性,这就构成了法家的思想。

由此可见,法家的法不等于现在法律。用现代的术语说,法家所讲的是组织和领导的理论和方法,或者说是治理国家的理论和方法。

了解法家产生的背景和法家学说的作用是什么,接下来认识下法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韩非。

法家学说中的法是什么?一起来认识一下公子韩非

韩非,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出身宗室公子。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将辩证法、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治国的思想基础。

法家的核心思想有“法、术、势”三派。法指法律,术指政治手段,势指权利权威。在韩非之前,这三个法家的派别是独立的,各自以为最重要。到了韩非时代,他认为法术势是不可分割、缺一不可的。韩非完成了三派的大一统。

法家的哲学思想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哲学。这里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点,站在我们现代人的角度可能现实主义哲学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更有指导和启发意义。这也是本人比较偏好现实主义哲学的原因。包括荀子的哲学思想大家也可以多研究下。我们继续回到法家哲学的研究。

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不仅影响了社会基本物质的进步,更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进程。人们固定在土地上,极少迁徙。他们耕种土地,是根据季节变化,年复一年地重复这些变化。过去的经验足以指导他们的劳动,所以他们无论何时若要试用新的东西,总是首先回顾过去的经验,从中寻求先例。

这种心理状态,对于中国哲学影响很大。多数哲学家都是诉诸古代权威,作为自己学说的根据。孔子的古代权威是周文王和周公。为了赛过孔子,墨子诉诸传说中的禹的权威,据说禹比文王、周公早一千多年。孟子更要胜过墨家,回到尧、舜时代,比禹还早。道家为了取得自己的发言权,就诉诸伏羲、神农的权威,据说他们比尧、舜还早若干世纪……

法家是先秦最后的主要一家,却是鲜明的例外。他们充分认识到时代变化的要求,又极其现实地看待这些要求。韩非的说法是,古者“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今人有五子不为多,子又有五子,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由于这些全新的情况,出现了全新的问题,韩非认为,只有用全新的方案才能解决。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守株待兔”的典故就是韩非告诉我们的,是对死守经验,不知变通的讽刺。

这种遵循历史变化,通过变化的视角看问题,在现在我们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不过在当时敢于挑战之前所有的学术的历史观,可以说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大革命。

好了,这篇文章就先分享到这里,后面会再和大家一起分享韩非的治国之术,可能会对我们现实的工作和生活更有指导和启发。喜欢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有读有书”,感谢!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