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真正祸首:倘若他再多活几年,唐朝可能会提前灭亡

“忆昔先皇巡朔方,千乘万骑入咸阳。”开元年间,唐玄宗任用贤能,励精图治,重视律法,天下大治。长安城一片繁华景象,外来商人、使者纷至沓来,唐朝达到了一个空前强盛的水平。“开元盛世”名不虚传,唐玄宗早期治国有方,推动社会经济迈向新的台阶。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众多的人物和故事。说到唐朝,人们常常会用“大唐盛世”来形容它,唐朝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无论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还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都是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社会安定,文化繁荣,一篇欣欣向荣的景象。

“安史之乱”的真正祸首:倘若他再多活几年,唐朝可能会提前灭亡

唐玄宗是唐朝在位时间最久的帝王,继往开来创“开元盛世”,但是他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才是后世更多谈论的事情。“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前有周幽王为博佳人一笑,点燃烽火台,戏弄诸侯;后有唐玄宗为让贵妃开心,不惜劳民伤财,从千里之外送来荔枝。

开元盛世的开创,唐玄宗功不可没,但是他后期逐渐变得懈怠,逐渐荒废朝政,宠信奸臣,独宠杨贵妃。人无完人,君无完君,唐玄宗也不例外。唐玄宗的岁数日渐增减,逐渐被各种事情扰乱心智,再不如年轻时英明果断了。各种问题随之出现。杨贵妃的娘家一家独大,权倾朝野,各种各种的矛盾因此加剧,并不断激化。

“安史之乱”的真正祸首:倘若他再多活几年,唐朝可能会提前灭亡

社会中的各种矛盾不断出现,朝廷与地方问题和冲突不断,“安史之乱”随之爆发,长达八年,也因此成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的真正祸首:倘若他再多活几年,唐朝可能会提前灭亡。关于谁是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觉得安禄山难辞其咎,但还有一个主导者。

安禄山来自塞外民族,其父早逝,其母是突厥族人,他也是来自突厥。后安禄山觉得自己与继父生活在一起是一种耻辱,年少轻狂的他逃离了突厥。一次偶然的机会,安禄山被张守珪任用并提拔,后以骁勇善战出名,为官之路在此之后平步青云。安禄山为人处事甚是圆滑,常常贿赂朝廷的官员。

“安史之乱”的真正祸首:倘若他再多活几年,唐朝可能会提前灭亡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官员因收安禄山之礼,自然会在皇帝身边为他美言几句。除此之外,安禄山甚至不惜当杨贵妃的养子,以此拉近和朝廷的关系。安禄山越来越受到唐玄宗的重用,纵然是有忠臣劝说,唐玄宗也全然不会听,可见安禄山处事手段之高明。权高位重的安禄山渐渐藏不住自己的野心了,安禄山父子联合史思明父子发起了进攻。

史思明和安禄山一样,同为突厥人。安禄山手下有精锐的部队,手握重兵,自然是起兵的将领之人,但他在举兵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安禄山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接替了他的位置,但父子二人指挥的时间加起来不过三年而已。之后的年头是由史思明父子负责,史思明一路进攻,直逼长安。让人没想到的是,史思明之子史朝义将自己的父亲残忍地杀害,从而夺取其权力。

“安史之乱”的真正祸首:倘若他再多活几年,唐朝可能会提前灭亡

安禄山以为史思明已亡,未曾想他似乎早有预感,躲在了一处,最终没有遂安禄山之愿战死。史思明因安禄山受到提拔,自己也升了官,还被唐玄宗夸奖是大器晚成。殊不知,他的成功意味着唐朝的衰落。史思明草菅人命,放任手下的士兵无恶不作,对于俘虏往往都是将他们残忍地杀害。

“安史之乱”的真正祸首:倘若他再多活几年,唐朝可能会提前灭亡

史思明打算诈降唐朝,以此得到休整的机会,但唐肃宗并不相信他。史思明因此决定卷土重来,招兵买马,誓要将唐朝收入麾下。人算不如天算,他就这样死在了自己儿子的手中。史朝义因出师不利,受到父亲的责备,他为此心怀怨气,担心父亲将自己的权力给弟弟。史朝义与部下密谋,将父亲杀害。

史思明的临终遗言是,没有收长安就被杀了,大业终究没有成,努力了几年却是白费功夫。史朝义年纪轻轻,没有父亲的魄力和手腕,手下的人是不服气的。如此一来,他们的队伍逐渐溃散。随着史朝义的逃亡和被杀,安史之乱最终画上了句点。当时若非史思明接替指挥权,安史之乱也不会持续那么久,真正的祸首非史思明莫属。

“安史之乱”的真正祸首:倘若他再多活几年,唐朝可能会提前灭亡

王朝覆灭,朝代更替,在悠悠历史之中是十分常见的。倘若朝代后期逐步走向衰落,便有众多的势力虎视眈眈,对这权势和地位有觊觎之心。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也是不可避免的。若要强盛,封建时代的统治者起着很大的作用,但并非所有人都是爱国爱民的仁君,这也就使得历史发展总有各种的变数了。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ZLME@ZLME.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